劉麗華
【摘 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興趣與熱情,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質量與水平,教師需要將教學生活化理念應用到化學科目的教學當中。因此本文就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探討,以期為化學生活化教學做一定的理論嘗試和實踐思考。
【關鍵詞】高中化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明確提出“教育要聯系學生生活和社會實際”、“教育要聯系科學、技術和社會(STS)”等新理念。化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隱藏著很多化學知識。因此將生活化教學理念應用到化學科目的教學當中是水到渠成的。
“生活化教學”理念要求教師要以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已經具有的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確保教學形式、教學內容接近生活,積極地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性、探究性學習,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有效教學。
一、課堂導入生活化
導課是一堂課的開始,好的課堂導入是一堂課成功的一半,導課是一節課的重要組成部分。筆者認為生活化導入就是指教師在導課時要從學生所熟知的、感興趣的日常生活現象出發,或是從學生們的生活經歷入手,這樣會使學生產生共鳴,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學生便自然而然的參與到課堂中。
例如,在講授“生活中常見的有機物——乙醇”時的課堂導入時,老師可以從生活常識中酒儲存的時間越久就越香醇出發,來說明酒的獨特的性質。
二、化學教學內容生活化
一方面,高中化學教學內容較初中抽象,加大了學生觀察和理解的難度;另一方面,教師作為學科的代言人,往往站在學科角度進行授課。這兩大原因導致了學生學習興趣和熱情的降低,影響了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降低了課堂授課效率。如果教師能在授課過程中滲透生活中的化學現象,就拉近了課堂和生活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學生可以通過知識的生活化有效建構知識架構。
例如,在焰色反應教學中,教師可以把夜晚霓虹燈發出的光、天空中五顏六色的煙花引入到教學內容中,去探求美麗光芒以及光產生的原因。在氧化還原反應教學中,教師可以把農家肥在被塑料布覆蓋,曬過一段時間再打開后會冒出熱氣的現象來探求緩慢氧化放熱現象。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課堂教學,讓學生把生活現象與課本知識相聯系。
三、化學教學情境生活化
所謂教學情境,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的情感氛圍。學生在學習之前就已經形成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學生只有真正置身于生活化的教學環境中才能下意識感受到這些觀點的存在,教師可以通過對這些生活情境的探求來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在證實或反駁這些原有觀點過程中使學生逐漸提高綜合能力。
眼下有許多社會現象、民生話題引起學生的關注,教師將課堂教學與社會熱點問題相結合不僅為學生創設熟悉的學習情境,更能使學生有效掌握所學習的內容。
例如,在學習“生命中的基礎有機化學物質——蛋白質”章節內容時,可以把社會熱點“假奶粉事件”導入到教學中。學生有較強的正義感,教師可以提出“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假奶粉中到底是什么物質有毒?真正的蛋白質和這種假蛋白質到底有什么不同?我們要用什么辦法去區分呢?”這類問題,這就大大的激發了學生學習蛋白質的熱情,責任感會使學生更加認真地去學習。課中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分析三聚氰胺這種環狀有機物是如何冒充蛋白質在奶粉中的角色的。在讓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同時,還多學會了一種識別真假奶粉的方法。
例如,在學習“二氧化硫”漂白作用時,可以在多媒體中播放小商販賣包子的視頻,視頻講述了商販會在小勺內放些硫粉點燃后放入蒸屜內部,然后白白的包子就出鍋了。教師這時候可以反問學生商販此舉是為什么呢?在學生認真思考后再將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加以說明,同時說明硫氧化物的毒性。
四、化學課堂實驗生活化
化學實驗是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課堂中多給學生做些演示實驗,或進行一些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探究實驗,以便學生正確認識科學與生活的相關性,感受生活化的化學實驗,并能靈活地運用化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進行化學實驗選擇素材時候,教師可以采取學生再生活中常見的物質。通過這種方式既能激發學生參加化學實驗的興趣,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使學生以熱情飽滿的態度投入到化學學習過程中。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既鍛煉了自身的動手實踐能力,又培養了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力。而且還讓學生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素材也能成為化學實驗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生活化的實驗可以讓學生知道,化學就在我們身邊。這樣學生在今后的學習化學知識的過程中,會自然地聯想到自己曾經做過的實驗和經歷過的化學現象。
例如,在學習“金屬及其化合物”章節中,黃銅的外觀色澤和黃金相似,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幫助受騙人找出鑒別真假黃金的辦法。
五、作業布置生活化
課堂是高中化學教學的主陣地,而課后作業則是夯實學生基礎知識,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的“助推器”。布置生活化的高中化學課后作業是構建生活化高中化學課堂的必要途徑,作業不應該局限在形式上,而應該側重在內容上,不再是以書面呈現為主,而是側重于學生的接受程度,讓作業不再是為了做題而做題,為了知識點和考試而做題。教師在此過程中既需要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又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多賦予學生主動實驗,主動探究的機會,讓學生感受不一樣的高中化學教學。
例如,教師在講授完糖類、油脂與蛋白質之后,可以讓學生把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進行分類;生活中的酸奶發酵、水果解酒等現象都與化學知識緊密相關。可以讓學生拓寬途徑收集有關自主探求實驗的資料,通過學生動手操作來找到實驗失敗或者成功的原因,并把課后作業當作一種樂趣,主動積極地完成。
總之,在教學過程當中應盡力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盡量將教材中的知識點以學生熟悉的生活常識傳授給學生,并給學生提供親自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真真實實體驗化學知識的實際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大勇.芻議生活化教學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6(2)
[2]陳曉娟.高中化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調查及實施策略[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