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社會,英語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經濟發展需求越來越多的對英語專業人才,也對英語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英語教育進入了飛速發展的階段。但是,目前我國理工類高校英語教學現狀仍不盡人意,與經濟社會的關聯度不高,影響了學生的就業。本文在對理工類高校英語教學中缺乏就業導向功能的原因作出簡要論述的基礎上,提出基于就業導向的理工類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的建議。
關鍵詞:理工類高校 英語教學 就業導向 教學模式改革
理工類大學英語課程是普通高等學校公共基礎課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在英語語言綜合知識與實際應用技能、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學習策略等方面的素養,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夠運用英語作為語言工具進行有效地溝通、交流。為此,各理工類高校把《大學英語》課程列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公共基礎課并制定符合本校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大綱,開設一般為兩個學年的公共基礎課程。
然而,教師教學的主題內容大都為通識性理論知識傳輸,學生學習英語的目的也主要集中在努力通過各種考試上。以理工科高校為例,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的本質性作用并沒有有效地發揮,很多通過各種英語等級考試的學生遇到需要用英語進行實際交流的場合依然很難輕松應對。而用英語闡述自己的所學的理工專業知識,就更加困難了。這對理工類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及未來的職場表現都是非常不利的. 我國高校英語教學模式急需進行以就業為導向的的改革.教學要從以教師為主體向以學生為主體轉變,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有針對性地進行英語專業技能的培養,在不斷地摸索前進中,尋找到切實可行的英語課程教學模式,設置科學的教學體系,合理安排英語課程教學,在本質上提高英語教學質量,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我國理工類高校英語教學現狀
1.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我國理工類高校的實際教學中,老師所教的英語知識,可能可以幫助學電氣,機械,化學,網絡等的理工科學生過英語四六級,但是并不能幫助他們在未來的工作中用英語自如地表達自己的理工類專業知識,也無法成功地與世界各地的同行用英語進行專業溝通.這導致大多數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因為沒有太大的興趣,僅是依靠對課本中詞匯、語法以及文章的死記硬背來應付考試,完成學業。
2.教材內容陳舊。時代的發展不僅意味著技術的進步,同樣意味著各種知識需要推陳出新。據調查統計,我國有很多理工類高校用的英語教材主要是通識性教材,基本不會采用理工類專業英語教材。可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國內有大量外企需要招聘精通專業英語的畢業生。因此,如果不對英語教材內容進行更新,無法做到將教材內容跟上時代的步伐,就必將會對學生未來的就業產生一定不利影響。
3.缺乏專業化的師資隊伍。目前的理工類高校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不能緊跟時代步伐來開展英語教學。在英語課程教學過程中,采用的還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授課時還是以老師為主體僵硬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最關鍵的是,絕大多數英語教師只具備通識性英語教學知識,并不掌握理工專業英語知識,這樣自然也就無法教授學生相關專業英語知識。
二、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模式研究
1.基于就業導向的教學目標的建立。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學校相關教學活動正常展開的基礎。理工類高校在英語課程教學中需要定位自身的教學目標,以就業為導向,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書面和口語交際能力,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專業訓練。在鞏固學生基礎知識的前提下,確保學生能夠有效地掌握和運用專業知識,滿足市場需求。學??梢赃m當地對課程教材進行改變。除了現有的通識英語教材,根據不同的學院和專業,增加專業英語教材的使用和學習,實質性地幫助學生提高英語綜合能力,為就業打下良好的基礎。
2.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當今英語專業的學習已不僅僅是單純地為考試而應用,它是知識和技能的綜合運用以滿足實際的需要來達成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的,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學以致用”。這一教學理念的樹立,是強調對英語核心運用能力的培養,不僅僅是對英語“學術型”的追求。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給子英語學習更多的重視,合理安排課程之間的關系和時間,把握高等素質教育的精髓,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能力。
3.提高師資的專業性。老師是教育的實施者,是學習的引導者。要想提高理工類高校教學質量,確立就業導向的教學目標,就要提高師資隊伍的專業性。學校需要加強教師的培訓工作,培養老師自身對英語專業教學的熱愛以及較強的語言功底和交際應用能力。除此之外,要求教師更新知識儲備,根據社會的需求對自身的教學模式和知識結構進行及時的調整,加強對理工類各科專業英語的學習并且掌握先進的教學方法,這是尤為關鍵的一點。
4.完善英語教學評估考核方法。企業所需要的是在英語專業學習上全面發展的人才。學校的評估考核方式不能夠僅僅是傳統的通識性英語考試,還應該增添專業英語的考試,并增強學生專業英語口語交際能力的考察。傳統的卷面成績判定學生的優秀與否是片面的,而且這不排除學生臨陣磨槍的情況。學校的考核模式更多的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實踐能力,豐富自身的考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更為精準的把握,更有針對性地展開教學活動,這也有助于學校培養出高素質、高能力、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
5.為學生提供專業英語實踐機會。理工類高校英語教學單純依靠教材內容的傳授是無法培養出適應時代發展和市場變化的人才的。理工類專業英語是具有極強靈活性的,環境和主體的不同會導致溝通交流的不同。課堂中的虛擬交流情景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靈活應用,提高學生的英語基礎能力。但是,這樣的情景模擬和真正的工作實戰是有較大區別的,無法培養學生在以后的工作崗位上高效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就需要學校將企業引進來,讓學生走出去,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校企合作,能夠讓學生盡早地了解專業需求,在真實情景中彌補自己的不足和短板。開闊的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理工科學生提供實踐專業英語的機會,極大地增強學生專業英語的學習效率和動力。
參考文獻:
[1]魏繼華.就業導向下高職商務英語人才職業能力培養研究[J].邢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02).
[2]蔡云.以就業為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6,11:125-126.
[3]周素玲.試論就業導向下的高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J].中國成人教育,2010,03:149-150.
[4]師文淑,孫玉超.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模式探究[J].科教文匯(上),2016, 07:166-167.
[5]楊映春.基于就業導向的高校英語教學改革趨向探討[J].中國成人教育,2013(2):180-
182.
作者簡介:
嚴峰(1975-),男,漢族,湖北鄂州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