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靜
【摘 要】目的:探討同伴教育在護理學基礎操作技能強化訓練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校大二年級抽取兩個班參與研究,實驗組45人,對照組43人。對照組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實驗組采用同伴教學法開展課堂學習,比較2組護生的實踐考試成績和期末教學方法評價。結果:實驗組學生的實踐考核成績比對照組高P<0.01。實驗組學生對教師的期末教學評價得分比對照組高,P<0.05。結論:同伴教育在護理學基礎操作技能強化訓練教學可以提高護生的實踐考試成績和教學評價滿意度。
【關鍵詞】同伴教育;護理學基礎;操作技能
《護理學基礎》作為護理專業一門操作性強的核心課程,是銜接學校教育和臨床實踐的橋梁課程,在護生進入臨床之前,開展系統化的操作技能強化訓練意義重大。同伴教育是具有相同性別、相似年齡、相同背景、共同經驗、相似生理狀況或由于某種原因使其有共同語言的人在一起分享信息、觀念或行為技能,以實現教育目標的一種教育形式,是讓部分人先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再將這些知識和技能傳播給同伴,使更多人在短時間內掌握知識和技能。而同伴教學法就是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讓部分學生參與示教,發揮優秀學生在教學中的模范作用,從而促進教學效果提升的一種方法。我校于2016年將同伴教育應用于護生實習前的《護理學基礎》操作技能強化訓練中,取得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從我校大二年級抽取兩個班參與研究,一個班作為實驗組,一個班作為對照組,其中實驗組班45人,對照組43人。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課程成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即教師先示范操作一次,學生再3-5人一組進行練習。實驗組采用同伴教學法開展課堂學習,具體過程介紹如下。
1.2.1課前準備。學習委員在班級群發布選取同伴教育者的通知,并公示將由同學進行示范操作的10項操作名稱,教師將規范操作視頻、教學計劃及實施方案上傳到個人教學主頁,同學們自愿報名并選擇將進行示范的操作項目,匯總后交任課教師。任課教師拿到名單后,第一步:要求同學根據上學期的教師規范示教、網絡規范視頻進行強化練習。第二步:在開展某項操作強化訓練的前一周,組織報名該項目的同伴教育者進行考核,選取打分最高的一名同學作為該操作項目的同伴育者,教師對其進行個體化指導,指導內容涵蓋規范的操作示范、溝通技巧等。第三步:被選中的這名同伴教育者,在課前15分鐘到達實訓室做好操作前各項準備。
1.2.2課堂實施。(1)示教環節:同伴教育者根據操作考核標準進行規范的示教。(2)評價環節:操作者進行自我評價,指出自己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再邀請班級5-10名同學進行評價,指出操作中的優缺點及建議等;(3)總結環節:在自評和他評完成后,指導老師對該項操作進行總體評價,對同伴教育者的優點進行表揚,同時肯定同學們細微的觀察和中肯的評價,對于不足之處,指導老師進行難點的慢動作及多方位展示,強化學生的視覺效果。(4)分組練習環節:同學們3-5人一組開展分組練習,指導老師和同伴教育者進行指導。
1.3評價方法
1.3.1實踐考核。在所有操作項目強化訓練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同學均參與課程實踐考核,考核項目和評價標準一致,總分100分,計算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平均分。
1.3.2期末教學評價。選取學校期末評價中教學方法評價得分進行比較,總分為10分,計算兩組的平均分。
1.4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18.0進行數據統計及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學生的實踐考核成績進行比較,對照組為79±8.53分,實驗組為88.90±4.86分,t=2.996,p<0.01。
2.2兩組學生對教師的期末教學評價得分比較,對照組為90.80±4.34分,實驗組95.20±3.88分,t=2.389,p<0.05。
3.討論
3.1同伴教育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從結果2.1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的期末考核成績優于對照組,說明同伴教育可以提升學生護理技能強化訓練的效果。同伴教育法,是讓與自己有著相似年齡和教育經歷的同學進行示范教學,示范過程中同伴教育者展示的嫻熟操作極大地鼓勵了同學,讓他們樹立了“孰能生巧”的信心。對同伴教育者進行評價的過程,既讓同學們意識了自己操作中的共性錯誤,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同學們歸納分析和評判性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對于同伴者教育者而言,這也是對自我的歷練和提升,示范帶教既是對自我臨場實踐能力的鍛煉,也是對操作者語言表達、心理素質及溝通等能力的考驗。
3.2同伴教育可以提升教學評價滿意度
從結果2.2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期末教學方法評價得分高于對照組, 說明同伴教育是一種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法,可以提升教學評價滿意度。同伴教育,不同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傳統示教方法,它是由自己的同齡人進行示教,真正體現了教學過程的“以學生為主體”,運用群體的共同語言更有利于同學之間的溝通, 也有利于課堂氣氛的活躍。作為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同伴教育受到了學生的喜愛,在教學中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葉艷勝,玄英哲.基于同伴互助的本科護生臨床實踐行為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1):4-7
[2]肖華,黃炎炎,方定志.談艾滋病同伴教育及體會[J].醫學教育探索,2005.4(5):348-350
[3]高敏,常紅娟,張瑞芹.同伴教育在基礎護理學操作技能教學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3.10(7):31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