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鯤


【摘要】 目的 探討深度鎮靜麻醉下行腹腔內鏡檢查的診斷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71例行腹腔內鏡檢查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麻醉方式分為對照組(35例)與觀察組(36例)。對照組不給予任何麻醉措施, 觀察組接受深度鎮靜麻醉。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血壓、心率、氧飽和度變化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 檢查前兩組患者血壓、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插鏡時對照組患者血壓、心率均較檢查前明顯上升, 且高于觀察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退鏡時兩組血壓、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各時間點氧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惡心嘔吐、躁動、咽部不適發生率2.8%、5.6%、2.8%均明顯低于對照組45.7%、25.7%、17.1%,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咳嗽、呃逆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深度鎮靜麻醉下行腹腔內鏡檢查的診斷效果更加準確, 且安全性高, 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深度鎮靜麻醉;腹腔內鏡檢查;診斷效果;安全性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9.057
Exploration on diagnos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laparo-endoscopic examination under deep sedation anesthesia YUE Kun. Department of Anesthesia, Jilin Guojia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Hospital, Changchun 13002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agnostic effect and safety of laparo-endoscopic examination under deep sedation anesthesia. Methods A total of 71 patients with laparo-endoscopic examination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anesthesia methods into control group (35 cases) and observation group (36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no anesthesia measures,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deep sedation anesthesia.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oxygen saturation changes and adverse reactions in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before examination (P>0.05). The control group had obvious rise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 inserting than before examination, and it was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lood pressure and heart rate in withdrawing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oxygen saturation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incidence of nausea and vomiting, restlessness, pharyngeal discomfort as 2.8%, 5.6% and 2.8%, which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45.7%, 25.7% and 17.1%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incidence of cough and hiccups (P>0.05). Conclusion Diagnostic effect of laparo-endoscopic examination under deep sedation anesthesia is more acute with high safety, and it is worth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n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Deep sedation anesthesia; Laparo-endoscopic examination; Diagnostic effect; Safety
隨著醫學研究的日益深入, 內鏡檢查技術日趨成熟, 在臨床疾病診治中得到廣泛應用。但是在實踐中發現, 雖然腹腔內鏡檢查準確性以及操作性較高, 可有效避免創傷, 但是部分患者在檢查過程中仍會出現惡心嘔吐、血壓以及心率升高等不良反應, 影響其對檢查的耐受性, 因此探索一種有效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舒適度具有重要的實踐價值[1]。本研究中以71例行腹腔內鏡檢查患者為例, 主要探討深度鎮靜麻醉在檢查中的應用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8月收治的行腹腔內鏡檢查的71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根據麻醉方式分為對照組(35例)與觀察組(36例)。對照組中男22例, 女13例, 年齡20~65歲, 平均年齡(43.2±7.3)歲;內鏡檢查類型:胃鏡檢查20例, 腸鏡檢查15例;ASA分級:Ⅰ級26例, Ⅱ級9例。觀察組中男23例, 女13例, 年齡20~66歲, 平均年齡(43.7±7.4)歲;內鏡檢查類型:胃鏡檢查21例, 腸鏡檢查15例;ASA分級:Ⅰ級28例, Ⅱ級8例。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腹腔內鏡檢查禁忌證、麻醉禁忌證、配合度低等患者。兩組性別、年齡、內鏡檢查類型、ASA分級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檢查前兩組患者均進行血常規以及心電圖檢測, 建立靜脈通路并接三通、予以鼻導管進行氧氣支持, 然后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或者側臥位躺平。對照組不予以任何麻醉措施, 直接行內鏡檢查;觀察組實施深度鎮靜麻醉, 麻醉方案:以2 mg/min的速度緩慢注射咪達唑侖(江蘇恩華藥業股份有限公司, 生產批號:20141108)注射液0.02~0.06 mg/kg, 同時聯合靜脈注射雙異丙酚(西安力邦制藥有限公司, 生產批號:20141207)2.0~2.5 mg/kg, 注射速度控制在40 mg/10 s, 待患者Ramsay鎮靜評分達到6級后可根據腹腔內鏡的檢查步驟進行操作。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檢查過程中血壓(舒張壓、收縮壓)、心率、氧飽和度等相關指標變化情況;統計兩組患者不良反應(惡心嘔吐、躁動、咳嗽、咽部不適、呃逆等)發生幾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SP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檢查前后身體相關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檢查前兩組患者血壓、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插鏡時對照組患者血壓、心率均較檢查前明顯上升, 且高于觀察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退鏡時兩組血壓、心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各時間點氧飽和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檢查過程中出現惡心嘔吐16例(45.7%)、躁動9例(25.7%)、咳嗽2例(5.7%)、咽部不適6例(17.1%)、呃逆1例(2.9%);觀察組患者檢查過程中出現躁動2例(5.6%), 惡心嘔吐、咳嗽、咽部不適、呃逆各1例(各占2.8%)。觀察組惡心嘔吐、躁動、咽部不適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咳嗽、呃逆發生率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腹腔內鏡檢查是消化道等疾病臨床診斷的重要手段, 在長期的實踐研究中技術愈加成熟, 在醫療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4]。當前纖維材料制作的內鏡在檢查中得到應用, 容易根據腹腔生理解剖結構進行彎曲, 給患者造成的痛苦明顯減小, 醫生通過腸鏡、胃鏡能夠直接觀察所檢查器官的具體情況, 相較X線鋇餐檢查效果更高, 它能夠清晰直觀探查病變, 對病變性質進行判斷, 也可在病變位置采集標本進行病理檢查。但是有學者在研究中發現, 部分患者在腹腔內鏡檢查中會出現惡心嘔吐、躁動、咳嗽等不良反應, 影響診斷結果的準確性[2, 5]。經分析具體原因如下:該檢查屬于侵入性操作, 雖然對患者身體無創傷, 但是會給患者造成明顯的不適感;再者患者在清醒狀態下, 身體對于侵入性操作會出現本能排斥, 再加之對檢查存在“畏懼、緊張”的心理, 會加重身體負性應激反應, 增加不良反應發生幾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 觀察組采用深度鎮靜麻醉后, 在進行腹腔內鏡檢查過程中心率、血壓以及氧飽和度均未出現明顯波動, 但是對照組患者插鏡時血壓、心率較檢查前明顯上升(P<0.05), 表明在腹腔內鏡檢查前予以深度鎮靜麻醉能夠使患者身體各項檢測指標處于平穩狀態, 對于獲取準確、有效的檢查數據具有積極意義。此外觀察組惡心嘔吐、躁動、咽部不適發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明深度鎮靜麻醉的應用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在腹腔內鏡檢查過程中的不適感, 安全性提升, 因此患者對檢查的依從性也會隨之提高。但是注意在麻醉過程中, 麻醉藥物的用量需要根據麻醉師的指導以及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應用, 以最大程度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 改善預后[3, 6]。
綜上所述, 深度鎮靜麻醉下行腹腔內鏡檢查的診斷效果更加準確, 且安全性高, 值得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川力, 劉俐, 張立君, 等. 深度鎮靜麻醉下行腹腔內鏡檢查的診斷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中國實驗診斷學, 2015(2):248-250.
[2] 于立玲. 深度鎮靜麻醉下行腹腔內鏡檢查的可行性研究. 中國繼續醫學教育, 2015, 7(33):66-67.
[3] 任杰. 深度鎮靜下腹腔內鏡檢查的可行性研究.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7):167-168.
[4] 吳金麗, 曾祥剛. 深度鎮靜麻醉下行腹腔內鏡檢查的可行性研究. 中國處方藥, 2015(11):114.
[5] 孫景強, 胡云峰, 周學偉. 深度鎮靜麻醉下行腹腔內鏡檢查的效果及安全性初評.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5):69-70.
[6] 李彤. 患者深度鎮靜麻醉行內鏡檢查的臨床意義分析. 當代醫學, 2017, 23(2):43-44.
[收稿日期:2017-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