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秋
摘 要:政治教學要求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有鮮明的時代感,但同時,我們也可以借助傳統文化的精華讓政治課堂綻放魅力,成就精彩。
關鍵詞:經典國學 高中政治 教學實踐 課堂教學
在高中政治課的哲學教學實踐中,我發現采用喜聞樂道的國學經典三國故事作為教學素材,靈活運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體體會有以下幾點:
一、 風趣幽默 引人入勝
由于各種原因的影響,現在一些學生對政治課有一種逆反心理,缺乏熱情,通常的政治課堂是“老師滔滔講,學生默默聽”。要上好政治課,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課程導入,可以創設出熱烈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心態,發掘出學生自主學習潛力。所以教師需要研究講課技巧,可以用形象、生動、富有哲理、情趣的語言來“粘”住學生。三國故事本身并無多少幽默之處,但后人對三國的認識形式多樣,我們可以借助一些經典的有趣的表達方式,將三國中的人物呈現給同學們,既可以激發他們對政治課堂的興趣,又啟發他們的創造性。三國故事,人物各異,情節跌宕,引人入勝,更為課堂增添了一份吸引力。如:有一段順口溜這樣描寫“皇叔是仁德的;愛民是如子的;特長是會哭的;眼淚是充足的??酌魇莻ゴ蟮模恢螄怯蟹降?;用兵是如神的;放火是專長的。 曹操是奸詐的;性格是多疑的;手段是毒辣的;下手是無情的。孫權是中庸的;父業是繼承的;胡子是紫色的;眼珠是進口的。 周朗是俊美的…… ”材料風趣的概括了三國中主要人物的特點,同學們在非常輕松詼諧的氛圍中明白了教材中的道理:矛盾是事物之所以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
二、博大精深 用之不盡
《三國演義》是一部包涵“人生訓、處世方、成功法、用人術、戰略論”的“百科全書”。具有博大而深厚的思想內涵,塑造了很多傳奇故事與形象,對于哲學課堂而言,是一個難得的教學素材,許許多多的哲學道理在這些歷史人物,歷史事件中得以體現,引人深思。如:“隆中對”,諸葛亮未出茅廬即知天下三分,不是靠先知先覺,而是依靠“從實際出發”;“望梅止渴”體現了“意識的能動作用”;“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說明“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體現了“矛盾的相互轉化”;“借東風”體現了“抓住機遇,注重外因”;“楊修知退兵”體現了“現象與本質”;“失街亭”中街亭雖是不起眼的小地方,但卻是出祁山整個戰局中的重點和關鍵,諸葛亮錯用馬謖,大意失街亭,導致全線被動,被迫冒險上演空城計,才避免全面潰敗的結局。這充分說明正確區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抓重點和關鍵的重要性……如此充滿智慧光芒的一部作品,我們應珍惜它的課堂價值,將其作為提高政治課教學藝術和效果的持久動力。
三、分享故事 學會做人
在課堂上,每當講到一些三國故事,同學們都聽得津津有味,有了解故事情節的同學甚至自告奮勇給其他的同學講述,主動參與,時光一下倒流到1700年前,老師、學生都陶醉在三國故事中,整個課堂圍繞著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漸入佳境……《三國演義》內容豐富、底蘊深厚,他不僅講述歷史,展現古代人物的聰明才智,同時他啟迪人們的思想,教人忠、義、做人。使學生在分享故事的的同時,無形中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如:在講到《價值觀的導向作用》處,涉及到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義利之辨”,請學生發表見解,一位同學用關羽的故事和呂布的一生進行對比,最后分析得出結論:呂布惟利是圖,關羽重情重義,小人取利,君子取義。故事應用生動且很有說服力,同學們也從故事中真正理解了如何取舍,相信在現實生活中也會作出正確選擇。三國故事,不僅老師可以作為教學素材,很多同學也都讀過,可以引導學生引用,培養表達能力,分析能力,也更容易引起共鳴。
四、因勢利導 回歸家園
三國走進政治課堂的意義遠不只這些,易中天在央視《百家講壇》節目主講了“漢代風云人物”系列講座。他的品三國,贏得了廣大聽眾的喜歡。大家喜歡他,除了因為語言通俗,見解獨到之外,最根本的是傳統文化本身的魅力。人們對傳統文化有一種向往,那是我們的精神家園,易中天的講解,從政治課教學角度反思,是在補課。中學生所面臨的信息紛繁多樣,但他們內心深處也有這種對傳統文化的渴望。既然如此,我們為什么不去滿足學生們的內心需求,為什么不順勢去引導,使其在得到知識滋養的同時,弘揚和培育我們的民族精神。我想這才是我們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
五、而教師要想應用好這一寶貴財富也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不斷的充實自我。政治教師不僅要有精深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人文涵養。人文涵養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只有教師有了正確的、積極向上的三觀,才能在專業基礎知識之上會靈活運用優秀的傳統文化,給學生以正確引導。讀書是最好的充電方式之一,靜到極處的閱讀,也是思緒萬千翻騰之際、心聲萌動之時,天籟之聲,生命之曲,只有在專心于閱讀之中,才聞聽得真真切切。只有在持之以恒的專心閱讀中,才能不斷提高教師文化素養。同時要提高人生修養,培養高雅的文化情趣也要讀書。讀書不僅要讀與三國故事有關的書,應博覽群書,增加知識儲備量。讀書避免走馬觀花、淺嘗輒止。
2、應用方式要不斷創新。可以教師講述的方式,可以學生共同討論的方式,有條件的可以制作成課件,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投影、電視、電腦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以簡潔、形象、直觀的特點給政治課的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通過形象、生動的描述,跨越時空的深沉思考,能大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F在關于三國故事的資料也非常豐富,《三國演義》的電影、電視、易中天的品三國、其他學者對它的評價等等。
3、主次分明,不能喧賓奪主。三國素材豐富多彩,很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課堂的趣味性。但各種材料應為政治課堂服務,不能為了講故事而講故事,忘了真正該學的知識。故事是輔助性,更為重要的是要總結出故事中體現的哲學道理,不能本末倒置。
4、要做好歸納和總結。三國故事內容豐富,如果只是對其平鋪直敘或者進行簡單的討論后草草結束,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理解能力差異較大,教師如果能用簡潔的有感染力的幾句話作“畫龍點睛”的總結,點明所引用事例與課本有關理論的聯系,
我相信以政治課堂為平臺,以國學經典,三國故事為素材,以深刻的哲學道理做點睛之筆,一定會讓政治課堂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