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 燕 彭夏紅 曾靜文 熊春梅 胡 晗 蘆盛貞
(收稿日期:2016-10-27)
程序性協同護理改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不良反應的效果分析
涂 燕 彭夏紅 曾靜文 熊春梅 胡 晗 蘆盛貞
目的 分析程序性協同護理對改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不良反應的效果。方法 選擇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科182例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采取程序性協同護理)和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各91例。利用改進的《胃腸道癥狀量表》對不良反應進行評價,患者、家屬滿意度測評,判斷程序性協同護理的效果。結果 觀察組術后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患者及患者家屬對護理人員(除形象外)態度、語言、穿刺技術、圍手術期日常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協調能力、護患關系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P<0.01)。結論 采用程序性協同護理方法于手術治療前后、住院、出院、居家整個過程,實施有效個性化的護理措施,通過經管護理人員、患者、患者家屬、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有關人員的協同作用,從而提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成功率,減少術后不良反應的發生。
協同護理;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collaborative nursing;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程序性協同護理是指通過院前、入院、術前、術中、術后、出院一套程序建立起來的護理人員、患者、家屬、相關醫務人員在外科實施的協同護理過程[1]。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是臨床膽囊切除的“金標準”,但由于腹腔鏡手術采用二氧化碳人工氣腹對患者腹腔具有明顯刺激,加之患者體質、手術方法、麻醉用藥以及麻醉方法等原因,使患者術后出現惡心、嘔吐、腹脹、腹痛等不良反應[2]。為減少患者術后的不良反應,本研究采用程序性協同護理的方法,通過護理人員、患者、家屬、相關醫務人員的協同作用,觀察其改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4年4月~2015年12月我科182例符合腹腔鏡手術適應證,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患者全程接受試驗護理措施,并簽署知情同意書,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91例。觀察組男性52例,女性39例,年齡26~67歲,平均(42.34±12.53)歲,病程(3±9)年。對照組男性50例,女性41例,年齡27~69歲,平均(44.61±11.27)歲,病程(4±8)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程序性協同護理的方法。
1.2.1 程序性協同護理的程序過程 院前、入院、術前、術中、術后、出院前、出院后。
1.2.2 各過程的協同護理內容與措施 (1)院前協同護理:開設腹腔鏡手術咨詢臺,接待準備進行腹腔鏡手術的患者與家屬的咨詢,咨詢內容涵蓋患者、家屬咨詢的相關內容,重點介紹腹腔鏡手術的優缺點,做好患者心理疏導,進行飲食、生活習慣的指導工作。(2)入院協同護理:患者入院后將患者入院檢查結果中有關生命體征的資料,如血壓、心率、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液學檢查,體重指數、飲酒、吸煙、病史等建立電子文檔,一份給醫生選擇腹腔鏡手術方式,一份給經管護理人員,一份給其他有關工作人員。患者入院后除完成常規入院護理程序,還應與患者建立良好護患關系,讓患者盡快熟悉醫院及病區環境,并營造舒適溫馨的住院氛圍。(3)術前協同護理: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前教育與心理疏導,患者術前皮膚、胃腸道清理。患者生命體征及各項檢查結果的電子檔案打印3份,分發給參與手術的醫師、麻醉師和護士。(4)術中協同護理:參與手術的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配合醫生及麻醉師處理手術過程中的問題。(5)術后協同護理:術后保持引流管道通暢,避免脫落。觀察并記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發現異常及時協助處理。觀察并記錄有無惡心、嘔吐、腹脹、腹痛[3,4]情況及排氣的時間。指導患者飲食及早期活動,減少腸粘連及避免靜脈血栓和肺部感染。(6)出院前協同護理:出院前對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進行評估,開具出院后患者自我康復的護理措施清單,告知患者復診、咨詢的聯系方式。(7)出院后協同護理:患者出院后每半月回訪1次,發現問題,及時告知醫師,隨時接待患者的復診。
1.3 評價標準
1.3.1 不良反應評價 采用改進的《胃腸道癥狀量表》[5]進行評價:內容包括腹脹、進食飽脹感、噯氣、惡心、嘔吐、便秘、持續性腹痛、腹瀉、夜間疼痛。分為輕微(0~25分),輕度(26~50分),中度(51~75分),重度(76~100分)。
1.3.2 患者及患者家屬滿意度測評 測評內容:護理人員的態度、形象、語言、穿刺技術、圍手術期日常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協調能力、護患關系等。采用非常滿意、滿意、較滿意、不滿意評價護理人員的護理效果。
1.4 統計學方法
2.1 兩組護理干預后不良反應評分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護理干預后不良反應評分的比較 (分
2.2 兩組患者及患者家屬滿意度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患者及患者家屬滿意度的比較 n(%)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具有切口小、疼痛感少、幾乎不留瘢痕、術后胃腸功能恢復快和患者術后生活質量較高等優點[6],可以有效縮短患者的住院天數,節約醫療費用。但由于CO2氣腹的作用,對患者呼吸、循環有一定的影響[7],牽拉膽囊時,可引起迷走神經興奮,出現心動過緩,術后出現腹脹、進食飽脹感、噯氣、惡心、嘔吐、便秘、持續性腹痛、腹瀉、夜間疼痛等不良反應[8]。其不良反應與手術、護理措施有關。本研究通過程序性協同護理,建立院前、入院、術前、術中、術后、出院一套程序性協同護理措施,達到提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效果的目的。
本研究采用程序性協同護理,在院前開設腹腔鏡手術咨詢臺,接待準備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與家屬的咨詢,使患者與家屬了解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優點及可能出現的不良反應,在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前充分做好心理準備,消除焦慮、恐懼感[9,10]。入院后建立患者入院檢查結果中有關生命體征的電子文檔,打印分發給患者的經管醫生、護士,使其全面掌握患者的基本病情,便于實施適宜的醫療護理措施。與患者建立友好關系,營造舒適溫馨的氛圍,緊張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放松,自愿配合醫護人員的診治。術前對患者及家屬進行術前教育與心理疏導,做好術前準備工作,患者生命體征及各項治療、檢查結果的電子檔案打印3份,分發給參與手術的醫師、麻醉師與護士,使其在術前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設計最佳的手術方案,預測手術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11]。術中協同護理是參與手術的護理人員,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與醫生及麻醉師共同處理手術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術后協同護理主要是護理人員24h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引流液的顏色、性質、量,有無不良反應發生,及時協助處理,并指導患者的飲食與早期運動[12]。出院前協同護理主要對患者術后恢復情況進行評估,針對患者自身康復的情況,開具一份詳細的出院后自我康復(如康復操、運動量、運動方式)與飲食(出院后1、2、3、4、5、6個月適宜的飲食搭配)的清單,指導患者在家中繼續自我調養,如出現惡心、嘔吐、便秘、腹瀉、腹痛等癥狀,及時就診。清單中告知患者復診、咨詢的聯系方式。患者出院后每半月通過電話、微信、電子郵箱、視頻回訪一次,具體問題告知原經管醫師,隨時接診。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腹脹、進食飽脹感、噯氣、惡心、嘔吐、便秘、持續性腹痛、腹瀉、夜間疼痛不良反應明顯少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患者及家屬對護理人員(除形象外)態度、語言、穿刺技術、圍手術期日常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協調能力、護患關系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1,P<0.05)。
本研究通過程序性協同護理的方式,按照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特點及手術治療前后、住院、出院、居家整個過程,適時、因地制宜地制定患者的護理措施,并通過經管護理人員、患者、患者家屬、經管醫生、麻醉醫生、手術室護士,與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有關人員的協同作用,共同完成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從而提高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成功率,將術后的不良反應減少到最低限度[13],使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盡快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1 姚惠,姚平波.協同護理模式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前氧化應激和情緒的影響[J]. 中國現代醫生, 2014,52(13):98~100.
2 應左玲.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惡心嘔吐原因分析與護理[J]. 求醫問藥, 2011,9(11):129~130.
3 楊景芳,劉育瓊,莫劍妹.外科患者術后疼痛的護理干預[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6):207~208.
4 李曉峰.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圍術期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532~2534.
5 Russell ML,Preshaw RM,Brant RF,et al.Diseas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the gallstone impact checklist[J].Clinical and investigative medicine,1996,19(6):453~460.
6 李沁晏,曹美嫦.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護理進展[J].護理學報,2009,16(8):19~21.
7 李悅,張國慶,張國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二氧化碳氣腹對心臟自主神經活動的影響[J].中華麻醉學雜志,2003,23(1):66~67.
8 Hogan NM , Dorcaratto D , Hogan AM ,et al.Iatrogenic common bile duct injuries: Increasing complexity in the laparoscopic er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Int J Surg, 2016,33(Pt A):151~156.
9 Nagorni EA , Kouklakis G , Tsaroucha A ,et al.Post-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mirizzi syndrome induced by polymeric surgical clips: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J Med Case Rep,2016,10:135.
10 孫東梅.護理干預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后預防腹脹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4, 8(24):179~180.
11 張春紅,湯淑敏.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江蘇醫藥,2012, 38(8):991~992.
12 余雪麗,陳維,王星平.早期進食和活動干預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術后胃腸蠕動功能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現代醫生,2014, 52(7):103~105.
13 馬朝梅.早期護理干預對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后CO2氣腹后遺效應的影響[J].全科護理,2013, 11 (32):2991~2992.
(收稿日期:2016-10-27)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2.009
江西省衛生計生委普通科技計劃項目(20167036)
330001 江西省南昌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普外科 南昌
涂燕,女,本科,主管護師
R657.4;R4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