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芳 戈 燕 舒 媚 黃春蘭
(收稿日期:2016-12-27)
發聲訓練對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患者術后嗓音康復的影響
李永芳 戈 燕 舒 媚 黃春蘭
目的 探討發聲訓練對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患者術后嗓音康復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4年8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患者12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術后治療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例。對照組術后給予常規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發聲訓練。比較治療后嗓音康復的情況。結果 兩組術后1個月聲音質量相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術后3、6個月聲音質量恢復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電子喉鏡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患者,術后可以進行發聲訓練,能夠顯著提高患者聲音質量,促進聲帶的恢復,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
聲帶疾?。缓礴R檢查;發聲訓練;嗓音康復護理
vocal cords disease;laryngoscopy;voice training;voice rehabilitation nursing
聲帶是機體發聲的主要器官,也是人類表達自己感知的主要器官。聲帶病變如聲帶息肉、聲帶小結、聲帶白斑、聲帶囊腫等引起的聲帶損傷,會影響患者發音的質量,其中聲音嘶啞是最為常見的類型[1]。嚴重時患者無法正常發聲來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外界的正常交流受到影響,需要及時對患者進行治療,改善患者的聲音狀態。電子喉鏡在聲帶病變患者中的使用也越來越廣泛,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2]。但患者術后也存在一些并發癥[3,4],影響患者術后聲帶的恢復效果,進而影響患者嗓音的恢復。本研究以120例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發聲訓練對患者嗓音康復的影響?,F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8月~2016年5月我科收治的120例在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齡14~66歲,平均(32.5±4.7)歲。病變類型:聲帶息肉52例,聲帶小結56例,囊腫10例,聲帶白斑2例。根據術后治療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6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術后常規治療。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發聲訓練。
1.2.1 患者術后即開始進行放松訓練和呼吸訓練。其中,放松訓練包括全身放松訓練(患者在休息時使用腹式呼吸)和局部放松訓練(患者微微張口,放松喉部發聲器官);呼吸訓練可以使患者通過學習不同的呼吸方法,進而控制呼吸氣流,以此調節聲門下壓和聲帶張力, 達到增加聲音強度的目的[5]。1.2.2 術后半個月,患者開始進行發聲器官平衡訓練及嗓音聲學訓練。其中,發聲器官的平衡訓練包括:借助吸管判斷呼吸時氣流是否均勻,以保持肺與聲帶之間的平衡,患者習慣正確的呼吸方式后可不再借助吸管判斷呼吸氣流。嗓音聲學訓練包括:(1)音調的訓練。喉部在放松狀態下盡量提高音調,延伸聲帶;(2)音強的訓練?;颊呖梢酝ㄟ^數數,逐漸增大音強;(3)音色的訓練。模擬不同場景的發聲,包括低聲、大聲、柔聲等,使嗓音得到鍛煉,降低不良發聲的概率,同時使音色種類更加豐富?;颊唛_始訓練時每次5min,每天3~5次,半個月后訓練時間延長至10min。訓練時注意避免時間過長、音調過高或過低。
1.3 觀察指標
嗓音障礙指數(VHI)量表[6]作為主觀指標對聲音質量進行評估,其中聲音質量正常為痊愈;聲音質量明顯改善為好轉;聲音質量改善不明顯為無效。同時,定期使用電子喉鏡對患者進行檢查,喉鏡檢查顯示,聲帶黏膜光滑、色澤正常、聲帶閉合良好為治愈;聲帶黏膜基本整齊、色澤正常、聲帶閉合較好為有效;聲帶黏膜不平整、充血且閉合較差為無效[7]。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2.2 兩組電子喉鏡檢查結果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電子喉鏡檢查結果的比較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多,人們對于自身各個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聲音是個體與外界進行交流的重要媒介之一。聲帶良性病變可影響聲帶的正常振動規律,導致聲音的質量受到影響。對于聲帶發生良性病變的患者,多采用電子喉鏡進行微創手術治療,不僅能夠切除病變組織,還能最大程度減小對聲帶的損傷。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后,患者的聲音質量能夠得到改善,但也有部分患者的改善效果不明顯,可能是患者在術后存在的不良發聲習慣所導致[8]。因而,對于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患者,在術后對患者進行發聲訓練,使患者盡快建立正確的呼吸、發聲習慣,糾正不良發聲習慣,從而改善嗓音,促進恢復[9]。
本研究中,選取120例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給予常規治療及發聲訓練兩種干預方式,結果顯示,兩組術后1個月聲音質量均有顯著好轉,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術后3、6個月聲音質量的恢復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電子喉鏡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陳秋桓等[10]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對于支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患者,術后進行常規治療的同時聯合發聲訓練,不僅有利于患者聲帶的恢復,且患者術后聲音質量的恢復也較為理想,具有臨床應用的價值。
1 周舟,葛平江,劉倩,等.嗓音障礙嚴重指數評價聲帶息肉手術療效的研究[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5,50 (8):673~676.
2 諸葛盼,尤慧華,王翰青,等.嗓音治療對聲帶息肉患者嗓音顯微手術后的療效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8):1275~1278.
3 韓現花.系統健康教育對聲帶息肉患者術后發聲訓練及嗓音康復的干預效果觀察[J].中外醫療,2013,32(13):124.
4 王小平,王杰,任紅梅,等.自我管理教育對聲帶息肉發聲訓練患者嗓音康復的效果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21):23~26.
5 郭英杰,王丹.探討發聲訓練對電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的嗓音康復的效果[J].中國療養醫學,2016,25(11):1145~1147.
6 閆燕,段靜明,玉麗,等.嗓音訓練治療聲帶小結的療效觀察[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20(6):541~543.
7 洪擁軍,徐新林,林生智,等.聲帶顯微微瓣手術后發聲功能恢復和嗓音訓練時間的初步探討[J].聽力學及言語疾病雜志,2012,20(5):417~419.
8 任全偉,彭順林,楊左,等.利咽合劑聯合發聲訓練對聲帶術后恢復作用臨床觀察[J].亞太傳統醫藥,2015,11(7):81~84.
9 陳志鵬,彭偉,李文生,等.聲帶良性病變手術療效的相關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5,22(11):84~86.
10 陳秋桓,何援春,李琴,等.發聲訓練在電子喉鏡下手術治療聲帶良性病變對嗓音康復的效果[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5,36(31):4757~4758.
(收稿日期:2016-12-27)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2.019
519000 珠海市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眼耳鼻咽喉科 珠海
李永芳,女,本科,護師
R767.4;R762; R47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