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芳
《數學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而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建立合作學習機制,不僅有利于學生積極思考、大膽發言,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更有利于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生存發展的需要。我下面就數學教學中怎樣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淺談幾點自己看法。
一、小組合作學習的操作程序
1、創設學習情境。
設計一個有利于學生相互之間展開合作研討的活動情境,以此一方面為學生提供合作探究的機會,另一方面讓學生產生與同伴合作交流的心理需要。
2、明確合作學習任務。
明確合作學習任務就是讓學生明確即將進行的合作學習將圍繞著什么主題進行,以此為后面的合作探究作出正確的目標導向。
3、合作探究。
明確學習任務以后,教師應立即組織學生圍繞活動主題展開合作探究。
4、評價與反思。
評價與反思主要是組織全體學生對各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和結果進行交流。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師生共同對各小組學習效果作出評價,學生參照他人的學習情況對自己的學習活動進行反思。
二、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措施
小組合作學習既是實際操作,又有理論探索,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討、去研究。下面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幾條比較重要的策略。
1、合理的安排小組合作
在課堂教學組織形式中,將同一班內的學生按學習基礎與能力動態分成兩種不同類型的學習小組,一般4至6人為一組。根據班內的實際,有意識的將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生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分組,其目的是為了在學生的合作過程中做到組內合作、組間競爭,讓每個學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機會。此外,在合作中,小組的成員還應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學生都應擔任一種特定的角色,如激勵者、檢查者、記錄者、報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組角色應該互相輪換,增進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2、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能力
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比如這道題:“王老師帶80元錢去文具店買‘六一禮品,她準備買3元一本的筆記本26本,她帶的錢夠買嗎?”這樣一來,所提的問題具有現實意義,學生學起來覺得很貼近生活又有趣,學習積極性一下子調動起來了,這樣的教學,既培養了學生從生活中發現問題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小組合作學習應與自主探索有機結合
自主探索是有效合作學習的前提和重要保證,小組合作學習離開了自主探索這個前提,就如水上浮萍,落不到實處。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既要給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學生創造小組合作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形成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在與人合作交流中逐漸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例如:提出來一個問題后,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然后再進行合作交流,這樣學生就會得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教師有意識為學生提供探索空間,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同時使學生體會到了合作創新的樂趣,學生學得積極、學得主動、學得快樂。
4、教師要參與學生的學習活動并做出指導
學生有效的合作,同教師的參與與指導是分不開的。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應當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去,在組間巡視,還應針對學生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5、教師要恰當做出評價,激勵合作
新《標準》指出:“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和態度的形成和發展;既要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要將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定性和定量相結合”。因此,在對學生合作學習進行評價時既要對小組成員個人進行評價,更要側重對合作集體的評價。我們要不斷優化評價,激勵學生合作的積極性,可采取以下策略:
(1)鼓勵性評價。當學生經過合作討論后提出探究設想或在合作活動中取得一定進展時,教師要應以敏銳的洞察力,及時對他們合作成果予以表揚鼓勵。因為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是學生進步的巨大動力,可以激勵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2)期望性評價。心理學告訴我們,教師的期望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激勵作用,成為他們繼續合作探究的動力。當學生在合作探究活動中有氣餒跡象時,教師應該用熱情的言語、熱切期望的眼神去激勵他們,告訴他們通過小組的合作一定可以成功,給學生以自信。
(3)延遲性評價。適當延遲評價更利于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有效促進合作學習的開展。如學習稍復雜的求平均數應用題時,一位學生根據 “ 學校今年上半年前3個月平均每月節約用水43噸,后3個月平均每月節約用水47噸,學校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節約用水多少噸?”提出:解這類題目只要把平均數加起來再除以2就可以了。教師這時既不作完全肯定,也不作一口否定,而是組織大家開展小組討論。最后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只有在月份數相等的時候才可以用這種簡便的方法時,教師再適時評價肯定他們的集體合作探究的成果。教師把評價的重心放在合作的過程中,放在合作成功的體驗中,放在學生的進步與提高上,有助于學生合作興趣的培養與合作技能的提高。
6、培養團體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適時組織一些競賽,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也可以使學生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相互關愛的真摯情感。適當開展競賽活動,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有利于強化合作學習的意識。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模式,好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從嘗試成功的喜悅,能培養團體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
總之,通過合作學習的探索和實踐,我體會到:小組合作學習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能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在學知識的同時,又提高人際交往和實踐探索的能力,是實現素質教育的很好的教學方式。雖然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我相信: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展,隨著我們意識的不斷提高,我們對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會進一步深入。作為一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者,我愿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頭腦去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迎接數學教育的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