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娟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新課改對課堂教學提出了不同于傳統課堂教學的要求,使傳統的教學模式發生了改變,“灌輸式、講解型”教學逐步向積極有效的自主式、引導式、開放式教學轉型,“分層教學”是在新課標大綱的統一要求下,在關注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基礎上,針對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傾向所提出的新型教學模式。倘若我們能夠合理有效地把它應用到中學政治教學中,則將會使學生受益匪淺。鑒于此,相關教學工作者應立足中學政治學科教學實際,積極引進分層教學法,改善學科教學氣氛,提高課堂教學成效,幫助學生在“最近發展區”內獲得最大限度的發展。
一、分層教學法在中學政治課堂中的重要性
縱觀我國中學政治教學實際,現狀令人擔憂,以提高學科成績為核心的考試文化遮蔽了政治教育的原生性,政治教育工作越做越難做,越做越復雜。傳統的學習方式把學習建構在學生被動性、依賴性、客體性上,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能動性和獨立性正在逐步被銷蝕,“政治枯燥”、“政治難學”的論調在學生群體中此起彼伏。一直以來,中學政治課堂沿襲“灌輸式、講解型”的教學方式,在這一教學氛圍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變成了一種由外在牽制力所帶動的他控行為、被動行為,學生常常在“無我”狀態下學習,只有部分學生可以獨立地完成學習活動。這種剝削了學生主體性、能動性的被動型學習活動,與新課改提出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學原則相背離。因而,如何積極引進分層教學法,突破“一刀切”課堂教學“瓶頸”,使每位學生都能夠平等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相互促進,將顯得十分重要。
二、分層教學法在中學政治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教學目標分層,與高考方向接軌。
教學目標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面對新的高考方向,教師在教學中應脫離傳統班級授課制的禁錮,改變教學目標要求統一規劃的現狀,針對班級內不同層次基礎、不能能力水平的學生,制定科學合理的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目標,樹立“猴子跳起來能摘到蘋果”的教育理念,使教學目標指向班級內每一個學生的“最近發展區”。教學目標具體可以分為以下三個層次:【A層次:】①落實新課程標準教材提出的全部要求。②落實中學教育階段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③培養自學能力,為進一步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綛層次:】①落實新課程標準教材提出的大部分要求。②落實中學階段政治課程的教學目標和內容。③培養對政治學科的興趣,增強學習信心。④補回之前學習落下的基礎?!綜層次:】①滿足新課程標準教材提出的最低標準要求。②過好基礎知識點關。③扎實基礎。
(二)學生主體分層,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所收獲。
中學政治教學之所以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神秘難懂,是因為教學脫離學生實際,原本充滿哲理、智慧的政治內容演變成為與學生無關的、枯燥乏味的文字組合。倘若教師能夠引入分層教學模式,加強教材內容與學生差異性之間的聯系,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基礎上感受內容的真實存在,那么學生的主動探究欲望會得到激發,并進入解決問題的思考狀態。為此,中學政治教師應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能力,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時,善于把靜止的文字材料轉變為動態的鮮活的表演劇本,讓政治課堂成為明理、啟智的課堂,在此基礎上,教師再根據之前的教學分層設計,分層次處理各教學環節,讓不同能力水平的學生積極參與,從而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悟教材內容中深刻的思想內涵,從而內化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相信在此過程中,無論是處于何種知識水平能力的學生都能夠在潛移默化之中得到熏陶,道德認知能在參與活動之中得到內化和提升。
(三)教學評價分層,促進不同層次學生共同發展。
“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學生”。教師評價學生的標準應該從多個維度出發,這是對學生多元智力理論的形象概括。為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時候,應遵循這一理論,對每一位學生都抱以積極熱切的期望,并樂于從多個角度對學生進行評價,觀察和接納學生,尋找和發現學生身上存在的閃光點,提供給他們一個發展平臺,挖掘他們的潛能。此外,教師還要把評價作為一種手段,脫離傳統“一刀切”評價模式的禁錮,考慮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中的表現,對他們采取不同評價標準,促進教學和學生的發展。只有采取這樣多維度、多層次的評價標準,才能真正落實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才能讓每個學生都獲得老師的尊重和認可,讓各類學生都體驗成功的喜悅,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促使他們更上一層樓。
三、結語
實踐證明,分層教學法是一種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的教學模式。在中學政治課堂采取分層教學法,能夠有效縮小學生之間的學習差距,提升學生整體的政治學習水平,提高學生學習政治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政治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運用好分層教學法,以激發學生的政治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們在政治學習中都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