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
【摘 要】通過研究和討論,我們意識到:“改善化學教學現狀,積極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意義重大而深遠。” “高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內容的研究”小課題正是為了探討化學教學新思路所進行的大膽嘗試。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研究
一、課題研究的提出
(一)現實背景
當前的化學教學,仍然在沿襲老套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演,學生看。”現實教學中大多合作小組出現在教師的公開課中,在合作學習時,小組成員間不具備合作的心理傾向,無法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有些小組的合作學習則成了學優生發揮自己潛能、表現自己才能的舞臺,而相對而言的學困生則往往被忽視,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雖然增加重視了實驗教學,但這種形式滿足不了化學優生的好奇心和渴知心,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挖掘出其內在的潛力和積極的創造意識。要改變這種情況就必須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
通過研究和討論,我們意識到:“改善化學教學現狀,積極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意義重大而深遠。” “初中化學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小課題正是為了探討化學教學新思路所進行的大膽嘗試。
(二)合作學習是新課標對我們提出的明確要求
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改變課程實施中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象,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新課程標準明確地提出了培養學生“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的教育目標,但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這一目標卻常常被單一的認知目標所遮蓋,受表面的活動形式所折騰,其根源正在于知識本位、應試教育的慣性思維,所以教育理念的提升更具有根本性。合作教育的主要貢獻就是對學生本性持有積極的樂觀主義態度,強調教育的質量取決于教育的人際關系的質量,教師不以知識權威、知識裁判、知識“信使”自居,而應尊重學生的個性,以個性特點組織教學過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啟發與討論并行,教和學和諧共長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而這種有助師生教學相長的新型課堂的重要前提就是大力調整師生關系,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諧融洽、充滿感情、互相學習、共同發展的新型師生關系。
(三)合作學習可以明顯的提高課堂效率
多向交往,除了師生討論外,允許學生互相學習,這樣有利于形成積極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各類信息的溝通,有利于學生間的互幫互學、相互啟發,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無論潛能還是差異,我們深切地體會到,它們都是亟待開發利用的教育資源。越是人數多的班級,越需要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學習既拓展了課堂教學的時空,又加強了教學的個別化;因小組的精誠合作,課堂才不會再有被冷落或遺忘的角落,效力才能全面提高。同時教學由師生的雙向交流變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形成網狀立體的交流。
(四)合作學習是學生發展的需要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民主、開放的教育環境中,學生所煥發的潛能和展現的差異,令人吃驚。這就要求在較短的課堂時間內給予學生較為充裕的活動時間,包括動手操作與相互交流、相互啟發、探索創新的時間,而小組合作學習就很好的解決了這一矛盾,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和學生的相互關心與相互信任相結合。學生就不會把教師單純地看成嚴厲的監督者,也不會把評分當成一種棍棒。使學生能在和諧的氣氛中,共同探索、相互學習、逐步培養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凡是給人以成功的樂趣的腦力勞動,總會收到發展學生能力的結果的。因此我們要以課題研究為契機,探索一種科學的學習指導模式,全面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率,進一步推動我鎮教育教學改革。
二、課題實驗與研究內容
本課題主要研究化學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實踐和應用。通過研究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和精神實質,探索總結出一套參與度廣、操作性強、實效性高的小組合作新模式。
擬解決的問題:(1)明確小組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和精神實質。(2)小組合作學習中讓每一個學生廣泛參與,特別突出學困生的參與度。(3)通過具有較強操作性的小組合作模式,實現小組合作學習的高效性。
(一)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體現素質教育的理念
克服傳統的教學觀念,樹立以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為核心的教學宗旨,有重點地培養學生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群體意識。新型的教學理念,體現素質教育,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1)注重學習活動的趣味性。根據教學實際情況,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身心特點,靈活安排活動內容。
(2)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提高參與活動的自主性。讓學生在合作交往的過程中學習知識,交流情感體驗,實現共同成長。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建立新型的民主的師生關系,構建以學生探索為主的課堂教學結構,能讓學生自主地、合作地、創造性地獲取知識、鞏固知識、運用知識,促進全體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二)根據新課程標準,創立新的教學模式。
(1)設置情境,使學生在合作學習所營造的特殊合作、互助的氛圍中,同學們朝夕相處的共同學習與交往中,增進了彼此間的感情交流,培養了彼此間的合作與協作精神。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積極動腦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并進行小組討論,合作學習,體現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
(2)根據不同教學內容,創立新的教學模式,聯系教學內容,把多種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對合作成果進行鞏固,合作學習能激勵發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3)教師在教學中營造出平等、和諧、民主的教學氛圍,尊重學生個性發展,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輕松。
(三)在實踐活動中,體現自我,發展合作學習能力。
(1)讓學生根據要求,選擇合作學習的形式。這樣學生在互相學習中,能夠不斷的學習別人的優點,反省自己的缺點,就有助于進一步揚長避短,發揮自己的潛能,使大家在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2)利用教學實踐性活動,培養學生團結合作能力。
(四)根據不同課程的要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課堂教學手段要發生很大的變化,由過去的黑板、粉筆轉向現在的多樣化綜合運用多媒體、互聯網等教學手段,實現光、電、色、形、圖的配合,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