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霞
【摘 要】游戲作為一種對幼兒進行基礎性、常識性教育的基本手段,在幼兒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不僅有利于幼兒社會認知、良好個性、積極情感的發展,還有利于幼兒道德品質、社會行為的形成。可以說,幼兒教育離不開游戲活動。【關鍵詞】幼兒教育;游戲;重要性 游戲是一種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活動,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促進其智力、語言等各種能力的發展。對于幼兒來說,游戲就是生活本身。《幼兒園工作規程》中明確指出:游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為幼兒創設游戲條件。那么,游戲在幼兒教育中到底有怎樣的重要作用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看法:一、游戲是幼兒園對幼兒進行基礎常識性教育的基本手段幼兒教育不同于小學教育,其主要目的是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在幼兒的淺意識當中形成認知、情感、思維等的雛形,為小學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可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有好多家長對其子女要求過高,以致學前教育逐步向小學化轉變。其實,對于幼兒來說,愛玩的天性決定了游戲是他們最感興趣的事情,在游戲中他們是最快樂的。可以說,對幼兒的教育離不開實際生活與游戲這兩種重要途徑,生活中的現象是最容易感知和被接受的,而游戲則是幼兒最形象的對現實生活的模擬。豐富的游戲活動是幼兒接受教育的最好課堂。比如我們在教幼兒認識各種水果時,如果只是說教式地讓幼兒認識,孩子們堅持不了多長時間便會感到單調乏味,但如果我們換一種教學方式,采用游戲的方法,如讓孩子做買賣水果的游戲,讓幼兒邊買賣水果邊說出各種水果的名稱、外形特征,并能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時,所有的幼兒就會情緒活躍、興趣倍增,且會主動、積極地去做,活動室便會出現另外一種場面,課后孩子記憶牢固。游戲雖然簡單,但對于孩子來說,動手又動腦,既玩得高興,又復習鞏固了概念,發展和鍛煉了幼兒立刻做出判斷的思維能力,可使幼兒在愉快的情緒中結束學習。二、游戲有利于幼兒社會認知的發展大多數游戲配有朗朗上口的童謠和優美動聽的兒歌,這些童謠和兒歌中包含許多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還囊括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可以開闊了幼兒的眼界、擴大幼兒的知識面。當然有些游戲中的兒歌也存在不少迷信的、過時的、不正確的知識,需要加以篩選和改編,賦予其時代的新內容,使幼兒在玩樂中接受新知識,吸取新信息。游戲的過程,也是幼兒認識生活、了解他人、親近社會的過程。如玩《頂鍋蓋》游戲時,要求至少兩名幼兒玩,一名幼兒手心朝下, 其他幼兒將食指頂在其手心,一起說“頂鍋蓋,炒小菜,辣椒辣了不要蓋,呼---一口風,呼---兩口風,呼---三口風”說完食指要立刻離開手心,否則被抓住的幼兒就要回答“炒的什么菜?”“炒韭菜”“西紅柿炒雞蛋”等等,通過這個游戲幼兒不僅可以知道許多菜名,而且通過擴展可以了解到做菜的基本過程,更體驗到了共同游戲的快樂。又如,玩民俗游戲《抬花轎》時,幼兒在娛樂的同時,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識運用在游戲的過程中再配合相關的民間音樂、民間美術。孩子樂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潛移默化地感受中華民族悠久的、獨具魅力的民俗文化。三、游戲有利于幼兒社會行為的形成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當兒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滿足時,兒童就渴望自己有所歸屬,成為團體中的一員,渴望在團體中與他人間建立深厚的感情。”游戲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兒共同合作才能進行,這樣無形中就培養了幼兒的合作交往能力。許多游戲都有約定俗成的游戲規則,才能使游戲進行下去。富有情趣的游戲對幼兒具有很大的誘惑力,為了參加游戲,游戲時幼兒必須相互協調、合作,學會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控制自己的行為和情緒,學會理解和照顧他人、平等待人等。同時,在游戲中,每個幼兒自然的更換角色,也會自然的產生“領袖”,自然的淘汰“領袖”。因此幼兒必須克服任性、獨尊、嬌慣等不良習性,學會協調與組織、團結與協作、犧牲與分享、援助與服從、理解與寬容等,形成有益的責任感和集體意識,才能更好的融入集體、參與游戲。四、游戲有利于幼兒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實行保育和教育相結合的原則,以幼兒發展為本,促進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是幼兒園的主要任務。其中,加強幼兒的品德教育和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訓練,對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質文明不斷發展的今天,忽視德育,不能為幼兒良好道德品格、行為習慣奠定基礎,并且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逐步鞏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么,當今因道德造成的社會問題,決不亞于生態環境遭受破壞造成的惡果。在我們中國,加強德育,對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抵御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侵蝕,更有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五、游戲有助于幼兒良好個性和積極情感的發展游戲帶有競爭性,這使幼兒在游戲中同時面臨著成功與失敗。當幼兒在游戲中獲勝,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當他們面臨失敗,會產生挫折感,但幼兒好勝心強,豐富有趣的游戲又深深吸引著幼兒,使他們能承受失敗和挫折給他們帶來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點,繼續參加游戲。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自我控制,鍛煉了抗挫能力,增強了明辨是非、正確評價的能力,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游戲本身就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又能讓幼兒在游戲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發的游戲中,幼兒沒有任何干預,沒有心里壓力,情緒是放松的,他們自娛自樂,敢于大聲說笑,大方的表現,大膽的想象;他們隨時隨地、自由結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開心。這說明游戲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情緒環境,使幼兒跨越了情緒障礙。因此,游戲的開展過程,可以說是幼兒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和積極情感的過程。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在日趨國際化的今天,我國的傳統文化也將成為促進時代發展的新文化。游戲作為我國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邊的教育資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