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榮+李滿
【摘 要】教師做好備課工作是上好課的關鍵所在。集體備課是教師常見的備課形式,其中有利有弊,一方面集思廣益,教師資源共享,對提高備課質量有幫助,另一方面會抹殺了個別教師的個性特點,容易造成懶散。在集體備課過程中,趨利避害,個體與集體相結合,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集體備課;優勢;弊端;結合
0.引言
集體備課也就是同一教研組將老師組織在一起,共同探討,共同商議如何進行課程,統一有秩序的對教學工作進行的研究,這是一種常見的課題組備課模式。集體備課是一種集體的,有組織的開展的討論活動,目的是教學實踐反饋,對教學方式內容的調整,以適應學生發展,提高教學效率。這種備課方式有巨大的優勢,但同時缺點也不在少處,所以有很多人褒貶不一,不管怎么樣,我們都要科學的看待,趨利避害,提高教學質量。
1.集體備課的優勢分析
1.1 集思廣益,資源互補
備課對于老師來講就是預習課程,“預習”掌握的好,才能給學生傳授的好。備課也分為很多階段,包括上課前的準備、分析、撰寫教案、修改調整和課后的總結思考等等階段。教師在集體備課的情況下,有利于發揮集體優勢,大家可以每個人發表自己對某一課的講解計劃和自己的見解,然后相互交流,討論,對每人的想法都會有一個相對客觀的評價,找出其中的優勢和特長,去除或者改進不足之處,有助于推動下一步教學活動的開展。在上課結束之后,下次集體備課之前,大家可以就上次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反應情況進行交談,解決教學上的難點和關鍵問題,在不斷地提升和改進之下,會獲得很好的效果。如今在教學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使用多媒體,互聯網資源的利用教師備課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如今每個老師的備課一般都會以PPT的形式呈現,課件做到精簡美觀,內容豐富,每位老師都會有不同的資源和自己獨特的見解,集體備課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資源就會相互流通,資源共享,對每位老師備課水平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都是有極大幫助的[1]。
1.2 相互借鑒,相互提高
集體備課,其實是教師之間交流學習的一個機會。第一個方面,教學組中有擁有多年教學經驗的前輩教師,他們對課程的把握和教學有深刻的認識,如何規范的寫教案,安排上課,怎么教學突出課程的重點,如何解決難點,恰當合理的運用考核制度,課后作業如何安排等等方面都是經驗不足的老師需要學習的地方,這一點在集體備課時尤其突出。在備課過程中,虛心問教,提高自己。第二個方面就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也會有不同的教學手段,在備課過程中不保留的分享自己寶貴經驗,大家互相之間可以有借鑒,改變自己上課的方式,改掉自己的不足,在原來的基礎上不斷拔高。從這一點來說,對提高整個學校老師的素質水平和學分質量上有不可磨滅的突出重要性。
1.3 學科交叉,優化教學
歷史教學不是簡單的了解發生的歷史事件。研究歷史是為了研究人類經濟文化思想等的不斷演變,并對今天以及以后做出指導。所以歷史是一門多交叉的學科。涉及到文字書法,經濟政治等多門學科。比如川教版七年級上冊中《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這兩課,就涉及到學生了解和掌握當時的國家分布,也就是識圖填圖能力,還要了解那些地區的自然人文。再入《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科技和書法》這一課,在中國古代史上,南北朝時期是很亂的時期,學生要對這一時期的科技文化水平要進行一個梳理,同時也需要掌握這一方面的知識。集體備課過程中,兼顧到其他學科內容,相互融合交叉。對所要教授的每一課進行研究討論,找出最合理教學模式,教師準確傳授知識,學生正確理解,優化了教學,促使形成一股良好的教學風氣。
2.集體備課的弊端分析
2.1 缺乏主動,懶散對待
如今,集體備課在個別地方發展成了不良的風氣,違背了原來的目的。集體備課知識追求統一寫作完美的教案,學科組知識為了應付領導的檢查。在這種風氣的影響下,許多本來就不合群,不喜歡集體的老師不愿發揮主動性去備課,而是簡單的服從學科組的安排。大多數教師產生了依賴心理,不愿意認真鉆研教材,對備課態度懶散,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學生學習質量低下。
2.2 不愿分享,興趣不高
有些老師覺得集體備課是學校施加給他們的任務,變成了一種負擔,影響了他們本來就不多的自由時間支配,所以集體備課有抵觸的情緒,沒有興致,這樣的態度在一起備課,很能出現好結果。有時候自己有好的教學方法和經驗時,也不想與其他老師分享,認為在集體討論中把自己的東西說給別人,對他是一種損失,而且得不到回報,心理有所不平衡,所以在集體備課時參與性不高[1]。
2.3抹殺個性,流于形式
集體備課雖然教師人數是全部到齊,但是卻不講出有意義的有價值的觀點和見解,重蹈覆轍的聽組長常規的說辭,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在這過程中,所有的流程形式都有,記錄也做得很完備,可是都是粗略的提綱,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對教學的極高沒有幫助,我認為反而是阻礙了教學活動。當備課滯留于形式或者學校要求的統一性,都會抹殺老師的積極性,個別教師獨特的優秀的教學方式得不到展現,按照即在的流程上課,教師教學會失去積極性,這是一個嚴重問題,會造成很惡劣的后果。
3.取長補短,相互補充
集體備課只是備課形式的其中一種,雖然有諸多優勢,但絕不能代替其他的方式。個體備課依賴集體,集體要與個體相互補充。兩者合理的結合,取長補短,趨利避害,完善備課。有人提出,兩者的結合可以讓個體備課在前,教師在集體討論之前自己準備,主要是在已有完善的基礎之上提出個人的意見,列出獨特的見解,將自己成功的案例和方法舉出來,在集體討論的時候一一甄別。有的課程內容需要這樣的方式,有些課程內容需要用其他的方式才能發揮完美的效果,所以集體備課絕對要避免“統一”。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全方面的解決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相互補充結合,多元化的備課方式將會是以后教學備課的主要形式,目前正在朝這個方向發展,有一定的趨勢[2]。
4.結語
綜上所述,“三人行,必有我師”,合作交流,相互借鑒,是獲得教學靈感和信息的源泉,集體的合作是集所有人的智慧結晶。集體備課摒棄缺陷,不斷優化,與其他形式的備課相結合,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在交流反思中不斷進步,尋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最好方法。
【參考文獻】
[1]蘇愛珍.淺談初中歷史教師集體備課的優勢與弊端[J]. 黑河教育,2016(3):58-59
[2]譚淳月.論集體備課的利弊及其發展走向[J]. 前沿,2013(17):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