諶孫文
【摘 要】化學教學要體現新課改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基本的化學知識,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氛圍
高中化學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質的跨越,多數學生沉浸簡單的傳授式教學和一題多練的學習模式中,而高中知識量大且學習時間有限,因此,高中教師更注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同時,讓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經歷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發展,讓學生學會質疑、學會思考、學會創新,從而達到師生共識、共享、共進的教學境界。
一、創設和諧的課堂氛圍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在輕松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單元才會形成興奮中心,思維才會敏捷,而在壓抑的時候,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就會受到抑制。因此,創設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是營造互動課堂的前提。
新課標打包打破了傳統的課堂教學格局,教師從過去的教書匠這一核心中解放出來,,促進以學習能力為重心和學生整個個性的和諧、健康發展。同時要求教師應該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學生獲取知識的傳授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研究者心態置身與教學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和分析教學理論與教學實踐中的各種問題,對自身進行反思,對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對積累的經驗進行總結。把教學與研究有機地融為一體,是教師由‘‘教書匠轉變為‘‘教育家的前提條件,是教師進步的基礎,是提高教學水平的觀念,是創造性實施新課程的保證。
教師要力爭營造一個輕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課堂氛圍,放棄容易造成師生對話障礙的三尺講臺,和學生換一下角色,和學生一起學習、一起交流,甚至讓學生主動上臺做教師。這樣的師生互換。活躍了課堂氛圍,使教師的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轉變教學方法,激發教學興趣
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決定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適應化學學科的特點,化學是一門研究自然界各物質的結構、性質、變化規律的基礎科學。教師必須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才能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教師要依據新課改的理念與內涵,推行自主、協作、探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發現,尊重學生的創新精神。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讓課堂變為學生討論、交流的場所。教師及時點評和鼓勵,為學生提供展示平臺。實驗是化學的核心,教師在教學中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進課本實驗,盡可能低讓學生多做實驗。教師還可以用多媒體課件來做演示實驗。在課堂教學中多鼓勵、多表揚,采取不同地教學方式,讓學生每節課都有新感覺、新收獲,自然而然地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提高了。因此,經常變換教學形式滿足學生求新求變的心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日俱增。在教學中應最大限度地適應并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中將現實生產、生活實際與課堂教學有機結合起來,設置情景,并注意密切聯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讓學生感到化學學習對現實生活的重要性,使學生有意思的去學好化學。
在教師進行化學教學時,要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索的欲望,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化學中的問題情境是指化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為學生創設的需要學生經過思索和努力才能完成的學習任務,也就是將學生處于一種面對困境和問題急需解決的一種心理中。學生要想擺脫這種困境,就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思索,進行創造性的思維活動,通過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走出困境,從而使學生的問題性思維獲得富有成效的發展。
三、創設教學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一種具有傾向的心理動力,能夠使人專注地從事某件事情。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有了濃厚的興趣,就會產生渴望探究的動力,就會全身心地去探究。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各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一定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因而,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通過各種形式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各種矛盾主要有新舊知識引起的矛盾;日常行為習慣和科學概念之間的沖突;個人的感覺、直覺和科學事實之間的矛盾等,這些都是創設情境的良好素材。在情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分析矛盾,積極思考、探索,促進對化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把化學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整理。
教師在進行課堂情境設計時,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手段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學知識。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工具設計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聲像色一體的特點,將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將靜止的文字變成視頻影像,將微觀放大,宏觀縮小,動靜結合,跨越時空,能夠將教材中最本質的東西表現出來。
綜上所述,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更加注重與實際的聯系,貼近了學生的生活,注重培養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提倡素質教育和個性教育。情境教學能夠激起學生興趣為核心的教學方法,重參與、重感悟、重實踐,使學生身臨其境,理寓其中,把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促動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因此,采用豐富的情境教學策略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建構,更符合新教材的特點,更能體現新教材的教學理念,更能完成新教材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