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亞麗
【摘 要】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這是小學教學中讀的基本目標,也是衡量一節語文課任務完成的標準。”但是由于缺乏經驗和方法,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當學生讀得不符合要求時,有的教師只是簡單地提一下“要注意讀出感情”等要求后,讓學生再讀一次就過去了,長此以往,必將會影響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切實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朗讀是一種最重要最經常的訓練。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朗讀訓練
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的朗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表征著其語文能力。如何通過加強朗讀訓練,切實有效地優化閱讀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益,是一個需要在理論上、實踐上著力研究、探索的重要課題。
1.體會感情——把握朗讀基調
要讀好一篇文章,必須先深入閱讀,理解其內容,體會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讀時以聲傳情,準確地表情達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須緊扣課文,從字詞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層次結構,理清作者的感情變化線索,還要聯系實際,閱讀時才能把握朗讀基調和語氣。
如《賣火柴的小女孩》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一個小女孩大年夜在街上賣火柴的事情,反映了資本主義剝削制度的罪惡,表現了作者對窮苦人們的同情。根據該文的內容及中心思想,朗讀該文的基調就應該確定為低沉緩慢。朗讀時又要根據每擦一根火柴小女孩內心的情感“悲——喜——絕望”的變化適當變換語氣、速度和語音,這樣才能生動地表現出文章的感情基調。
2.品味語言——訓練朗讀技巧
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要來源,通過讀,學生也同時獲得了說話的樣本和寫作的范例。這些技巧都必須在品析詞句段、體會感情中掌握。
2.1 把握詞、詞組之間的停頓。小學生有唱讀的現象,朗讀時只注意讀準字音、忽略詞與詞組之間的聯系,忽略了句子表達的意思,會造成讀破句、讀斷句的不良的朗讀習慣。教學時,要訓練學生按詞、詞組之間的停頓法正確朗讀。具體做法:豎線分隔法。即按詞、詞組的聯系情況用鉛筆劃出豎線。
2.2 朗讀時標點符號的處理。各種標點都有它們停頓的時間和語調的差異變化。不同的標點的讀法在情感的表達中截然不同。掌握標點符號的朗讀技巧,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聽者會受到美的熏陶。教師要向學生講明常用的標點符號的作用、停頓時間和可迸發的語感關系。
3.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
在深入了解課文內容時,通過對語言、文字、句段的訓練,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以聽促讀提高閱讀水平。對重點詞語的理解必須聯系上下文,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了解句與句之的聯系,弄懂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就要求學生邊聽邊小聲跟著模仿。因此,教師對教材中準確的詞語、優美的句式、生動的片段,要多作范讀,突出語言特點。堅持這樣的練習,就能慢慢促使學生掌握普通話的標準發音,進一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增強語感,提高閱讀水平。
4.扮演角色——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要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教師的范讀和錄音范帶。小學生模仿力和記憶力是非常強的,在他們聽的過程中,會在頭腦里形成一個朗讀的“模式”,從而更好地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不同的語言表達方式,學會準確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自己的情感,使語言表達得到良好的發展。所以,當學生聽過示范朗讀之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齊讀、個別讀、分組讀、自由度、分角色朗讀等各種朗讀方式的嘗試。
4.1 直觀形象的畫面欣賞朗讀。目前使用的教材與以前的教材相比,增強了直觀性,特別是低年級的每篇課文,甚至單元練習的相關內容都配有密切聯系的情境圖,這些插圖不僅畫面充滿童趣,而且色彩鮮艷,讓人賞心悅目,借助電教手段,如制作投影,多媒體課件等方式適時用插圖配合朗讀,很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生進行看圖訓練的基礎上去理解感悟課文內容,對畫產生喜愛之情,產生朗讀的欲望,從而收到良好的朗讀效果。
4.2 配樂朗讀。優美的音樂,往往能使人在一定的氣氛中得到感情的熏陶和哲理的神悟,能帶領人們進入精神的圣域,能增添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情緒與積極性,喚起學生想讀書的欲望,更進一步感受課文中作者所表達的情感。但是小學語文課文類型不一,所以我們要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內容,選擇與其朗讀基調相宜的音樂進行配樂朗讀,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4.3 訓練形式多樣,激發朗讀興趣。兒童天生有一種表現的欲望,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朗讀是一種視覺、發聲器官、聽覺、思維與書面語言相結合的過程。小學生的心理年齡特征決定著他們對朗讀的注意和興趣缺乏持久性和穩定性。單一的朗讀形式容易使學生疲勞和厭倦。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兒童這一心理特點,給他們創造展示自己才華的舞臺,朗讀訓練要采取多種形式,根據不同的訓練內容和目的要求,不斷地有針對性地變換花樣通過分角色朗讀、教師與學生交替讀、配樂朗讀、朗讀比賽、朗讀表演等形式,充分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
4.4 熏陶·感化學生。范讀是較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準確的范讀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它能引起學生的想象,激發情感,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把學生帶入作者所要表達的意境中,從而激起他們朗讀的欲望,也讓他們喜歡上朗讀。因此,課前我們教師要充分的做好范讀的準備,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他們識字量還少,沒有什么朗讀技巧,幾乎是一個一個字的吐出來。對于課文中出現的一些生字、新詞和較長的句子很難能正確、流利地朗讀下去,如果要有感情地朗讀的話,那就更不要說了。所以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是對學生朗讀指導的最好引領。由于低年級孩子的模仿能力強,他們的朗讀大部分都是模仿老師的,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跟著·學著老師讀,他們覺得是一件很高興的事。所以老師的范讀,起到了以聽助讀的作用,在聽中把字音讀準,培養了學生語感,也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在老師范讀之后,學生常常表現出躍躍欲試的樣子,于是就放聲地投入到朗讀之中,達到了趣已生的效果。因此,教師的范讀對于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十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