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輝
摘要:素質教育理念已經被應用于中職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學不但要使學生強身健體,還要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良好心理素質和能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下面我從中職學校體育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分析并結合本校體育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中職學校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6)23-0205-01
一、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現存的主要問題
(一)學生年齡差別較大,體育能力參差不齊
近些年來,中職學校生源質量呈下降趨勢,學生學習目標不明確,體育認知能力差,意志品質薄弱,而學生年齡一般在十五六歲至十八九歲之間,年齡差別較大,接受過的體育教育參差不齊,已經養成了不同的體育習慣,體育技能掌握得很少,掌握水平也較低,發展具有極大不平衡性。另外中職學校由于各自專業不同,培養目標差別較大,學生男女比例不合理,例如我校護理專業女生較多而男生寥寥無幾,這些都影響了體育課的正常教學活動設計。
(二)教學內容單調,教學方法簡單
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沒有考慮到不同專業的特點和培養目標,缺乏針對性;教學方法上沒有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講解過多,教學形式單一,現代化教學手段使用較少,缺少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這些造成了學生對體育課不太感興趣,缺乏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雖然喜歡“體育”但不喜歡“體育課”。傳統的教學模式不適合中職學校學生的特點,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在培養學生的目標和培養的對象上有很大的區別,在體育教育上的要求與節奏也有很大的不同。
(三)體育課教學評定方式不夠科學、合理
傳統的體育教學評分方式是由出勤情況、技能考試兩項考核組成的,忽略了學生課堂表現、學習態度等方面的評定,導致學生對體育課產生了錯誤認識:只要不缺勤、技能考試合格就行,其他方面都不重要。這種評定方式使學生在課堂上表現散漫、學習態度不端正、訓練時不專心、對體育課不重視,認為體育課可有可無,失去了上體育課的興趣。
二、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工作的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明確了現在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明確教育目標,因材施教
中職學校的體育教學應突出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以學生發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結合各學校專業特點,使學生掌握應有的健身鍛煉技能。培養學生競爭的意識,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積極參與各項體育競賽和課內、外體育鍛煉活動,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成長和發展,增進友誼,增強班級凝聚力,使學生樹立終身體育的思想,養成自覺鍛煉身體的良好習慣。關注個體差異、尊重個性需求,因材施教,積極引導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二)結合各自情況選取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
中職學校在體育教學課程的設置上,要以大綱為主,結合本校實際情況、專業特點,選擇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提高運動技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促進教學質量和效果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把理論學習與教育教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教學手段要勇于創新,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氣氛。我校在體育教學課程的設置上,根據校園規模較小、女生較多等特點,在教學內容上以球類、太極拳、健美操、舞蹈、形體訓練、墊上運動、武術教學為主,以田徑類教學為輔。在教學方法上因材施教,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按學生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強弱進行分組學習,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練習要求,提高學習興趣;在太極拳教學過程中,采取分組比賽教學方法,增強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在健美操教學過程中,由學生自主選拔領操員進行教學練習,使他們獲得更多的成功感。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采用了一些適合中職學生的體育用具和游戲,很受學生的歡迎,形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體育教學體系。
(三)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定體系
體育課教學評定要結合學生出勤情況、課堂表現、學習態度、專項技能考試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分,評定體系一定要科學、合理、全面。我校制定了新的教學評定體系,體育課成績由出勤、課堂表現、學習態度、理論知識筆記、理論知識作業、專項技能考試六方面組成,激勵約束機制的建立,做到了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使學生從“要我學”向“我要學”轉變,促進了我校體育工作的進一步提高和發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結語
在中職學校中,體育課并不是一門可有可無的學科,而是一個以發展學生身體為核心、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良好心理素質和能力的學科。中職體育教學必須走自己的特色道路,使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掌握科學鍛煉的方法、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養成自我鍛煉的習慣以及自我評價的能力;同時具有健全的體魄,提高學生的體質和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慶霞.體育與健康[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