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恩
【摘 要】有了中國文字,也就有了中國書法,中國漢字已有了三千多年的歷史。書法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是人類文明的寶貴財富,是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作為一名歷史教師及書法愛好者,工作多年來一直在努力于書法藝術的言傳身教,并滲透到歷史教育教學中,以書法藝術的魅力來輔助歷史教育教學,相得益彰。【關鍵詞】書法藝術;滲透;歷史教學 一、電腦時代書法藝術教育的意義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電腦、手機的普及,人們的交流方式以及學習方式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中小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有所削弱,為繼承與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提高國民素質,有必要在中小學加強書法教育。要繼承和發揚這門古老的藝術,就必須重視書法教育。豐子愷先生說:“書法是中國藝術的最高代表”。書法藝術作為中國文化的優秀代表,是新的世紀里我們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我國古代歷來重視書法教育。自古三尺蒙童讀書,塾師除了教“三字經”之外,還必須規定習字課。直到近代教育改革,不管是光緒、宣統朝的辦學條令還是北洋政府、國民政府的教育制度,都設有專門的習字課,概莫能外。青少年是繼承和弘揚書法藝術這一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力量,教師更是這一藝術的傳道授業者。其次,書法對于培養人的道德素質、身心素質、智能素質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個性塑造及審美能力都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有助于了解和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激發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力。加強書法教育是豐富青年學生的審美情趣,提升其綜合素養的一個良方。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曾語重心長地告誡教育工作者“要教導孩子們規規矩矩寫字,堂堂正正做人。”在青少年當中強調書法學習,并不是要使中國出多少書法家,而是以此來教育青少年熱愛自己祖國的優秀文化遺產,感受中華民族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懂得一定的書法鑒賞常識,陶冶性靈,獲得審美享受。現階段加強對青年學生進行書法教育,其本身功能不只是一般意義上的寫字,不是以寫一手好字為終極目標,而是涉及人文精神、情感體驗、創造力培養、人格完善、智能提高及民族文化傳承等諸多方面,在這瞬息萬變的網絡時代,其作用和意義不可低估。再次,畫壇巨擘畢加索也由衷贊嘆:“中國書法是最高的藝術。”法國總統希拉克也說過:“中國書法博大精深,是藝術的最高境界。”我們的近鄰日本,社會經濟比我們發達,但對書法的重要性的認識比我們深刻。他們從小學到初中均開設有習字和書法必修課,就連文科大學,書法也都是必修課。書法教育關系著國民素質的內容,早已寫入日本的憲法。作為書法藝術締造者中國,更應該是這一藝術的繼承者和光大者!可嘆的是,我們的學校教育似乎早已把她給淡忘了!二、書法藝術對歷史教學的作用(一)體現教師個人魅力,培養學生學科興趣能寫一手好字、藝術字,可以在課堂上能充分體現教師的人格和藝術魅力,吸引學生,是增加學生學科學習的興趣偏方。讓學生首先喜歡這個老師,然后再喜歡老師所教的學科,是符合初中生學習心理的重要特征。一個有個性板書的老師或寫一手漂亮粉筆字的教師,首先能得到多數學生的喜歡,課堂教學中能讓學生臨摹教師的板書,已經為學生主動學習打下主觀的基礎。尤其是歷史學科在初中學生心中的特殊定位,這顯得格外的重要。兵法云:“攻心為上”。做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是教學的上上之策。學生就漸進地就喜歡上所教的學科。本人在長期的歷史課堂教學中,總是有意識地展現板書藝術,每一課的堅持,課堂上的反復表現,通過各種字體,甚至夸張地藝術表現、熏陶,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一年乃至一屆下來,總是培養了不少興趣者和“粉絲”。這對歷史教學的輔助作用是十分顯現的,意義也是很大的!(二)是提振課堂教學的催化劑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書法藝術之美總能讓人耳一新,為之一振。魯迅先生說:“我國的書法藝術是東方的明珠瑰寶,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它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它不是舞卻有舞的節奏,它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還說:“我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通過漂亮的形式多樣的板書把書法之美的意境滲透到教學中,讓學生耳濡目染,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教學效果也就顯而易見了。“無色而具畫圖的燦爛,無聲而行音樂的和諧(沈尹默)。”這是多么神奇的事情,全世界也只有中國的漢字才有如此奇妙的本事。(三)是情感價值教育的表現手段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是歷史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表現,也是“讀史使人明智”重要體現。如何在教學中體現情感價值觀教育是每個歷史教師每節課都要考慮的問題。書法藝術的德育功能在這里得到較好的體現。在教學中,我常常把重要的歷史名人及名言或歷史事件通過書法表現形式展示在學生面前。如在講授“司馬遷與《史記》”時,把他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通過書法形式展示,讓學生臨摹再討論它的意義,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也就應運而生了。再如,在講授“顏真卿”時,先讓學生知道他作為朝廷官員,剛正不阿,敢于秉公直諫,為后人稱贊,再從他的書法作品特點“方嚴正大,樸拙雄渾,大氣磅礴”,是世世代代中國乃至世界各國人們永遠學習的范本,號稱“顏體”。“書品如人品,書格如人格”,這正是歷史上大多數有影響的書法家的寫照。民族英雄岳飛奮筆急書的“還我河山”,忠心愛國,更是一氣呵成,名垂青史。(四)是課堂師生互動的有益補充精彩的書法能讓課堂妙趣橫生。如講授“秦王掃六合”中更是要大大地寫上一個“秦”字的小篆體,或以圖片“秦”字替代,先讓學生競猜是什么字,再讓學生明白這就是秦統一中國的文字,最后一筆一劃地教學生寫下來,既生動又具體。同樣地,在講授“大一統的漢朝”時,教師從可以先板書“漢”字的繁體隸書,通過讓學生以“漢”字組詞的形式導入新課,既讓學生明白漢朝的流行書體,又能體現漢朝的“大一統”,緊扣課題,形式個性鮮明。由此推及到唐、宋、元、明清等。教師均可從這方面得到啟發,在教學方式上多做文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