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紅
【摘 要】初中語文從抓好預習環節、激發與培養學生興趣、靈活創設問題情景、發揮教師導向作用入手,淺談初中語文課內自讀課文的教學。
【關鍵詞】初中教學;自讀課文
課內自讀課文教學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作用。然而,一些中學語文教師在對課內自讀課文的講授中,卻往往存在著兩個誤區:一是把課內自讀課文與講讀課文錯誤地等同起來,平均用力,面面俱到地講授;二是盲目地認為“自讀”就是放手讓學生課后自己去學。沒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沒有教師的指導。結果,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課內自讀課文的教學應該做到:
1.抓好預習環節
在教學中,學生如果在課前不認真、自覺地去預習,那他在課堂教學中就會顯得比較被動。主要表現在思維不活躍,回答問題不積極,注意力不夠集中等方面。從而也就收不到好的學習效果。特別是課內自讀課文的教學,以學生自學為主,老師講授為輔。如果學生不預習,那學習起來就會事倍功半。
俗話說:“有了好的開始,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換言之,即有了好的預習習慣,就等于課內自讀課文的教學成功了一半。葉圣陶先生曾強調過:“上課之前,學生要切實預習。學生通過預習,動了腦筋,得到理解。當討論的時候,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的結果相吻合,便有獨創成功的快感;或者見到自己的理解與討論結果不相合,就作比量短長的思索;并且預習的時候決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這種快感、思索與注意力足以鼓動閱讀的興趣,增進閱讀的效果,都有很高的價值。”可見,預習能夠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進而激起其學習的動機;也能促使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難于理解的知識上,從而加強了聽課的目的,增強了求知的欲望,變被動為主動。為學好課內自讀課文做好熱身準備。
2.激發與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一味極其活躍的催化劑。愛因斯坦說:“興趣和愛好是最大的動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可見,興趣在教學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2.1 精心設計教學導語,激發學生的自學興趣
課前導語,要求要與講課內容有關,語言生動、自然、新穎、短小精悍。如在講《橋之美》時,可以這樣導入:"橋并不是沒有生命的、冷冰冰的建筑物,而是極具魅力和美感的。它歷來都是文人騷客所青睞的對象。像唐代詩人杜牧有'小橋流水人家'不知引發了多少游子的思緒!同學們,在畫家的眼里,橋究竟美在哪里呢?讓我們用畫家的眼光去品評《橋之美》吧。"這樣一來,便可激起學生閱讀文章的興趣。又如在《核舟記》的教學中亦可這樣導入:"手工雕刻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核舟記》,就是對數百年前我國民間藝人精湛絕倫的雕刻技藝的一次光輝展示。文中所寫到的這件雕刻品,是用一個小小的核桃刻成的船。它生動再現了'蘇東坡泛舟赤壁'的著名典故。沒讀過課文的同學可能不信,下面就讓我們具體來讀課文吧。"巧妙的導入,可讓學生帶著巨大的好奇心,認真、興奮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2.2 給予學生表現機會,保持學生自學興趣
精心設計導語,可以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適時對學生“添柴加火”,為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溫”。否則,當興趣這味催化劑流走之后,學生就會走神、發呆、厭煩。現在的初中生,往往具有愛表現的心理特征。課堂上老師表揚了什么、批評了什么,都非常在意;而且會在同學之間互相攀比。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課內自讀課文時要以此為依據,多為學生創造自我表現的機會,使其發現自身價值,增強自信,以更高的熱情投身到學習當中去。如:對一些較難的生字詞,可以讓學生自行舉手到黑板上去默寫音、形、義:像詩歌、散文、小說一類的自讀課文,可讓學生起來朗讀自己最喜歡或最能把握的一句或一段。
3.靈活創設問題情景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問題是開啟思維大門的鑰匙,沒有問題,就難以誘發和激起求知欲;沒有問題,也就感覺不到問題的存在。學生也就不會去深入思考,學習也就只能流于表層和形式。教師要教好課內自讀課文,關鍵是要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自讀課文的特點、教材的知識點,靈活、科學地去創設一個個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問題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創設的問題要具有聯系性,針對性,啟發性和可考性。
4.發揮教師導向作用
在學生充分預習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教師要及時地發揮導向作用,讓學生以自學為主,彼此交流心得,互做補充,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教師在課堂上的整個交流活動中,要注意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發揮“導”的作用,在學生的討論中穿針引線,不斷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把討論逐步引向深入:
4.1 鼓勵求異思維
在課內自讀課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的求異思維,努力營造一種自由、民主、平等、輕松的氣氛。讓每個學生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發揮學生真正的主體作用。
4.2 審時度勢
當學生的思維活躍到有滑向毫無價值的爭執傾向時,教師要在保護學生積極性的前提下,及時把學生引到正題上來。當學生的思維出現冷場時,教師要設法進行啟發、點撥和鼓勵,幫助學生開拓思路。當有的學生不專心聽講,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時,教師要及時給予提醒,把他的心拉回到課堂上來。而對那些一如既往地堅持認真學習的學生,教師也應該時時給予口頭表揚。
4.3 適時點評
教師對每一位學生的交流都應當作出適當的點評。點評應以鼓勵為主,充分肯定學生的熱情。也可從學生對課文知識的理解應用、思維方法和過程、表達的邏輯性和科學性,以及學生在交流中的行為等方面進行點評,如教會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學會尊重別人,取長補短,以求取更大的進步。
4、歸納總結。要根據上課情況,注意再次強調重點、難點,歸納總結。再次強調重點、難點,目的在于引起學生的高度重視,使之強化記憶。至于歸納總結,即以教學目標為出發點,把零散、孤立的知識串聯起來,使之結構化、系統化、網絡化。教師也可因文而異,根據課文后面的思考題和練習題設計適量的題目,或打印在紙上用于課堂小檢測。
“教無定式,學無定法”。對于課內自讀課文來說更是如此。每一位語文教育工作者應該在遵照教育、教學規律和原則的前提下,大膽地進行探索、研究和實驗,使其教學更完善,更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