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錫剛
記得一位特級教師說過這樣的話:教3+2=5的老師是合格老師,教3+2=?的老師是好老師,而用3+2=6來教的老師才是優秀教師,顯然,這位老師的話表達了這樣一種教學思想,“錯誤” 可以激發學生的心理矛盾和問題意識,更好促進學生的認知發展。
“人非圣賢,孰能無過”。對于這些錯誤,如果我們能進一步分析學生犯錯誤的原因,并能透過錯誤發現有關問題,在錯誤上面做些文章,就可變“廢”為“寶”,但我們的課堂卻往往忽略了另一種“美麗的精彩”——“錯誤”,這種認識不僅僅是對精彩課堂的一種誤解,長此以往學生在課堂上將喪失主體性,沒有思考,學生也不能在數學上得到很好的發展?!皩W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狀態,包括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合作能力與質量、發表的意見、建議、觀點,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的回答等,這些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數學實踐中學生出現錯誤是他們最樸實的思想最真實的暴露。教師一定要平和、理智地看待,并輔之以策略處理,充分利用再生資源,讓“錯誤”美麗起來。我們教師應用資源的眼光看待錯誤。下面我來談談我在教學中,幾種變“廢”為“寶”的方式,來發展學生的能力。
一、借用錯誤——發現知識的本質
數學教學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認知的過程。 應該讓他們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發現,由一個未知到已知,這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在發揮作用,那就是發現意識。有了這個意識,學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識的源泉和動力。所以,發現意識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利用學生出現的錯誤來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是一種培養學生發現意識的有效途徑。
在教學“帶余除法”時,學生常出現以下錯誤:0.49÷0.16=3……1。為了加強學生辨別錯誤的能力,加深印象,我把這個問題改編成判斷題:0.49÷0.16=3……1對嗎?給學生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之后交由他們自由討論,最后我提問:“你們通過什么方法來判斷這個問題是錯的呢?”學生通過思考、討論、探索,發現了幾種不同的判斷方法:
(1)驗證錯誤法:0.16×3+1=1.48≠0.49,所以是錯的。這是大部分學生采用的方法,也是通常的驗證方法。
(2)余數與除數比較法:余數1比除數0.16大,肯定是錯的。按照常理,余數值一定要比除數小,這是余數的基本概念。
(3)余數與被除數比較法:余數1比被除數0.49還大,肯定是錯的!
以上例題雖只是個案,但類似的問題其實很多。我們都可以充分利用它來加強對學生發現意識的培養,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以上問題也可以看出,充分利用“錯誤”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本質,在糾錯的同時,更能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深層次地把握問題的要點,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發現意識。
二、善用錯誤, 激發學生自主探究
數學的價值不在模仿而在于創新,數學的本質不是技能而是思想。數學學習不能只是一個遵照指令進行程序操作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運用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自我建構的過程。因此,對待課堂中出現的錯誤,教師應采取糾錯措施,給予反思機會,引導學生對自己的解題思路進行認真的回顧和分析,讓學生存反思過程中明白為何出錯,使學生避免重蹈覆轍。
如在解決習題:把一塊木條鋸成5段,每鋸一段用3分鐘,求多少分鐘可以鋸完?”一開始學生不假思索異口同聲地說:“15分鐘”。我思索了一下,如果我硬要把我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生未必就學得好。于是我挑興得說真的是15分鐘嗎?誰能證明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結果有的拿紙條折,有的用小棒折,有的畫圖分析,還有的列表,通過各種形式探究活動,尋找錯誤原因,得出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使學生的潛能匯聚在一起發揮,智慧匯攏到一處碰撞。
一節真實的課堂教學,學生不可能不出現錯誤,就因為有了這樣那樣錯誤,才使課堂教學更精彩,更能體現真實性。因為教師不但可以通過挖掘學生的錯誤資源,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還可以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三、巧用錯誤,放飛學生思維的隱形翅膀
錯誤之所以是寶貝,其價值有時并不終于錯誤本身,而在于師生通過思錯、糾錯活動獲得新的啟迪。如學生解答一道應用題:“某旅館有25間雙人間,45間三人間,這個旅館一共可住多少人?”我在巡視中發現大多數學生很快列出了正確的算式2×25+3×45,而有一個學生卻列式為(25+45)×2×3 。當時,我不置可否,只是把這兩個算式寫在黑板上讓全班學生判斷。對于第一個算式,學生們一致贊同,而對于第二個算式卻一致反對。我微笑著,請這個出錯的學生講講自己當時的解題思路。居然在這個學生的回答中出現了閃光點, 他把70間房間全看成了雙人間。我馬上抓住了這個思維的火花,啟發這個學生順著自己的思路說下去。結果,他不但發現了自己的錯誤之處,而且還列出了正確的算式:(25+45)×2+45。這時,大家不禁為他鼓起掌來。這個學生雖然最開始的解題思路出現了錯誤,但他在解題中的創新精神、求異思維卻得到了全班學生的肯定。當時,他非常高興,在同學們的掌聲中,他找回了自信,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
一種錯誤的解法引發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討論,他們在主動參與找錯、辨錯、改錯的過程中,既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又創造出新的解答方法。這樣的教學既沒有對學生的錯誤全盤否定,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使錯誤資源得以合理利用。而且學生在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思維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情感態度等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好的訓練,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做”數學的樂趣。
綜上所述,錯誤的價值有時并不在于錯誤本身,而在于師生從中獲得新的啟迪。對教師來說,學生的“出錯”是機遇,是挑戰,更是教育智慧的折射。不是說有了“錯”很精彩,而是指用了“錯”更精彩,精彩在教師藝術地處理了隨機生成的差錯,巧妙地彰顯了差錯的寶貴價值,學生的“錯誤”是寶貴的,也是美麗的。作為教師,我們應以學生的發展為本,不僅要正確地對待學生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而且還要巧妙、有效地利用“錯誤”這一教育資源,建構精彩課堂,用真正富有生命價值的氣息去浸潤發展學生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