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雅瓊
構建高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必須重視學生要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把孩子領進色彩繽紛、生動有趣、廣闊的語文天地,讓祖國的語言豐富他們的思維,讓祖國的文字凈化他們的靈魂,讓經典優美的篇章陶冶學生的情操。《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在構建高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怎樣把孩子領進色彩繽紛、生動有趣、廣闊的語文天地,讓祖國的語言豐富他們的思維,讓祖國的文字凈化他們的靈魂,讓經典優美的篇章陶冶他們的情操,讓小學生用自己的筆墨來謳歌他們心中最美好的事物,已成為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我們語文教師的任務。本文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試探在構建高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方法:一、尋找引爆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曾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興趣是學習的不竭動力,是學習成功的秘訣。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知識經驗、能力水平、認知規律等因素,抓住學習思維活動的熱點和焦點,通過各種途徑創設與教學有關的使學生感到真實、新奇、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和諧的對話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布衣元帥》一課,上課伊始,可指導學生引爆點:什么是布衣?布衣和元帥好像是不相干的兩種人,怎么會連在一起?由于問題來源于學生,在學習文本時,他們就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解決這些自己心中的困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以想象,這堂課的學習會因了學生解決課前問題的濃厚興趣而輕松愉快。二、指導好學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有明確的規定,我們應該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不要只盯著本年級的目標。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講,就應該學會怎樣閱讀,進而培養閱讀能力。我們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課堂閱讀,課外閱讀也不可忽視,課外閱讀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發展,要用課內帶課外、課外促課內的方法,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而課外閱讀書籍的種類不同,題材豐富,文章的內容深淺不一,學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別。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節而忽視了文章中心及語言描繪,我注重以下幾種閱讀方法指導:首先,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根據不同年級,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級摘抄詞句,學會仿寫一些句子;中年級摘錄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等;高年級摘錄時要注明出處,寫讀后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其次,指導學生使用讀書方法。根據不同體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閱讀,要求學生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瀏覽的幾種讀法。精讀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讀,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來,做上記號,以便查工具書或向人請教,弄懂了再繼續讀;略讀速度較快,意在了解大概內容;瀏覽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來瀏覽報紙、搜集信息資料,常常只看看標題。一般我指導學生以精讀為主,有了一定的閱讀經驗和閱讀能力以后,以上三種讀書方法可交叉進行,一般內容略讀或瀏覽,精彩的部分要精讀。三、倡導學生合作探究,打造高效課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會遇到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解決不了,是知難而退,指望老師講解,還是有意識地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這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合作學習”就是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手在小組內討論,尋找解決策略,教師所做的正是培養學生合作者識的工作。有的課文結尾意猶未盡,十分含蓄,可讓學生續寫想象作文。如《糶米》、《凡卡))、《窮人》等文教學后,以《糶米之后》、《凡卡寄信之后》、《收養孩子之后》為題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作文。許多課文中有“空白”之處,教師可以設計問題,讓學生想象補充。如《珍貴的教科書》中,指導員在犧牲時有許多話要對“我們”說,卻沒有說出來,指導員可能會說什么呢?讓學生進行補充想象,通過增擴續補想象,既能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如果要增補得精彩,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在評價中要當小老師,這樣學生參與的質和量都得到了提高,主體地位更加突出。然后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學習,使這些課文的情節更加完整生動。作為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大組的交互影響中使自己的個性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用優勢去克服劣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我想,在新課程改革的語文課堂中,教師如果少些限制、多些引導,少些包辦、多? 些自由,我們的學生才會越來越喜歡語文,我們的語文課程才能真正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四、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1.多思考、勤動筆的習慣。在閱讀過程中,要教會學生如何發現問題,養成通過深入思考、認真分析,自己解決問題的習慣。要訓練學生養成做各種類型的讀書筆記的習慣,如圈點批劃、摘抄要點、制作卡片、會做筆記等。2.使用工具書的習慣。善讀者善用工具書。要教會學生在預習、自讀、自學過程中,運用工具書解決遇到的疑難問題。中年級更要重視引導學生掌握理解詞句的方法,如: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準確理解詞語.運用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理解含義比較深刻的句子。3.閱讀衛生的習慣。要教育學生正確處理好閱讀與環境、閱讀與自身健康的關系,講究閱讀衛生。新課改是歷史的潮流,教師應該給學生提供廣闊自由的閱讀空間,努力探索閱讀教學學法指導的有效途徑。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和良好的習慣,才能使閱讀教學逐步達到“不教”的理想境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