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蓉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科技的發展,是否具備創新能力,成為衡量一個人是否為合格人才的標準之一。隨著時代的進步,以及素質教育的大力推廣,學校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也應該適時新課改的要求,轉變自己的教育觀念,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關鍵詞】創新能力;素質教育;教育觀念;扎實的基本功 【正文】當今時代是一門激烈競爭的時代,對人們的需求要求更高,當今社會中更需要具備創新能力的人才。在當代社會,是否具有創新能力成為衡量一個人能否成為合格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學校作為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應該順應社會的發展,在教育中注重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是學校的責任,更是對我們每一位教師提出的要求。高中階段,是同學們成長的一個特殊階段,也是同學們思維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高中生往往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他們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具有很強的探究心理,對事物的觀察力和感受力也很高。教師應該根據高中生在這個階段的特點,對他們的創新能力加以培養。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每一位歷史教師所需解決的迫切問題之一。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筆者的看法。一、教師如果想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自己應該具有創新意識,轉變教育觀念。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素質教育的大力普及,作為一名教師,必須注重在教學中對同學們創新能力的培養。而要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首先教師自己要具備創新意識,轉變自己陳舊的教育觀念。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要求,把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把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只有讓學生變被動為主動,才能充分發揮同學們的主體地位,才能更好地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創設多種情景,讓每一位同學都有機會參與到教學中。教師要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和每一位同學交朋友,讓同學們喜歡自己,樂意上自己所教授的課程。在這種和諧的師生關系之上,在愉悅的環境之中,更有利于發揮同學們的創新能力。二、在教學中,注重鞏固基礎知識,只有具有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扎實的功底是創新的基礎。所謂的創新并非是異想天開,創新應該是建立在扎實的基礎知識之上的。沒有扎實的功底,創新也無從談起。在教學中教師不能完全拋棄基礎知識,僅僅去求新,也不能讓同學們單純地去死記硬背基礎知識,應該通過正確的方法讓同學們加強對基礎知識的記憶。在歷史知識當中,有許多相同或者相似的歷史事件,針對這些事件,教師在教學中就應該采用比較的方法。通過比較,找出這些歷史事件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找出它們各自的特點。通過比較,同學們了解了各自的特點,發現了不同點,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更加深刻,記憶力也就更強。例如:在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多次農民起義,教師可以對農民起義加以比較。比較它們的發生原因,性質,歷史作用,失敗原因等等。通過比較,同學們理清了歷史脈絡,思路更加清晰,記憶也必然更加深刻。在歷史學習過程中,有許多的歷史知識需要同學們去記憶,面對如此繁多、復雜的知識點,同學們必然會感到有一種壓力。在對歷史知識進行記憶時,同學們要注意抓住主要的知識點,變復雜為簡潔。例如:同學們可以對中國的近代史加以整理,形成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開頭的歌謠,使繁雜的近代史成為一個整體的知識框架。三、鼓勵學生在課堂上提出自己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從而鍛煉他們的創新能力。現在的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在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一名歷史教師,應該從本學科的特點出發,讓同學們在學習中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首先,教師應該為同學們創設一個愉悅、寬松的學習環境。只有這樣一個環境,才能讓同學們心情愉悅,才能激發同學們的求知欲,同學們在這樣一個環境中能主動地去學習。問題是創新思維的動力,要培養同學們的創造能力,就要鼓勵同學們善于發現問題并大膽地提出問題。例如在講授“解放戰爭”時,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在課下先準備資料,通過書籍、網絡等了解解放戰爭,讓同學們在課上根據自己準備的資料提出自己的疑問。同學們會針對首戰地點、為何先攻打錦州等提出自己的問題。發現問題之后,教師可以讓同學們分組討論,討論之后找代表發表本組的見解,教師再加以補充。學生通過自己學習,發現問題,并通過主動探討找到了答案,這既增強了同學們發現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同學們解決問題的能力。每個同學的思維方式是不同的,在教學過程中同學們對教學內容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教師應該鼓勵同學們發表自己的見解,讓同學們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如在對“鴉片戰爭”進行講解時,讓同學們聯系當時的實際情況,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討論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同學們積極參與,課堂氣氛活躍,他們分別從政治角度、從經濟角度、從戰略戰術角度等發表了自己的見解。最后,一起總結得出了最終結論。教師應努力為同學們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同學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當中。通過主動參與,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同時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中要充當好學習的引導者,隨時對同學們加以引導,啟發同學們的思維,讓同學們學會如何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今天,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創新是時代進步的不竭動力,只有培養同學們的創新能力,才能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才能使國家更加繁榮富強。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激發同學們的創新熱情,活躍同學們的思維,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發展,以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