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茹 張允
興趣是一種帶有情感色彩的認識傾向。它以認識和探索某種事物的需要為基礎,是推動人去認識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教學更需要培養學生的興趣。有了學習興趣,學生在學習中產生很大的積極性,從而產生某種肯定的、積極的情感體驗。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主動參加獲得知識而不變成知識的貯藏庫。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一個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從多種角度,各個側面不同方向去思考問題,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談幾點淺見。一、創設探索性情境,激發學習興趣教師要善于挖掘數學知識本身所蘊含的吸引力,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求知欲。精心設計問題,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讓學生在探究中表現自己。要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每一個問題,做到不問無用或無效的問題,并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鋪設一條有趣而感興的探索之路。如在教學“大于號、小于號”時,讓學生思考:7>6與7<8”是的“7”為什么一會大?一會兒小?學生饒有興趣,通過討論得出。7跟6比,7比6大;7跟8比,7比8小。因為比的對象不同,所以結果也不同。二、創設競爭性情境,引發學習興趣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應該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們的求知與求學的欲望激發起來”。我們既然處在一個大的競爭環境中,不妨也在我們的小課堂中設置一個競爭的情境,教師在課堂上引入競爭機制,教學中做到“低起點,突重點,散難點,重過程,慢半拍,多鼓勵?!睘閷W生創造展示自我,表現自我的機會,促進所有學生比、學、趕、超。在計算中也應該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題。如教學12—9時,學生會用“想加法做減法”,因為9- 3=12,所以12—3=9后,再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題:因為12—10=2,2+1=3;因為10—9=1,1+ 2=3,所以12—9=3,這樣可以訓練學生發散式地思考問題,同時通過比較不同的解法,找出最簡單的解法。三、創設游戲性情境,提高學習興趣。根據數學學科特點和小學生好動、好新、好奇、好勝的思維特點,設置游戲性情境,把新知識寓于游戲活動之中,通過游戲使學生產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注意力處于高度集中狀態,在游戲中得到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學習興趣。8的認識”,在做課堂練習時,教師拿出兩組0至8的數字卡片,指定一名男生和一名女生各代表男隊,女隊進行比賽。雖然此刻教師還沒宣布比賽的規則和要求,可是全體同學已進入了教師所設置的情境之中,暗中為自己的隊加油,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下子被引發出來了。又如,在課堂訓練時,組織60秒搶答游戲。教師準備若干組數學口答題,把全班學生分為幾組,每組選3名學生作代表。然后由教師提出問題,讓每組參賽的學生搶答,以積分多為優勝,或每答對一題獎勵一面小紅旗,多得為優勝。學生在游戲中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精神高度集中,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不少有用的知識,并受到正確的數學思想方法的熏陶,有力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四、創設操作性情境,調動學習興趣。 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心理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以學生活動為主,對一些實際問題通過自己動手測量、演示或操作,使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既能鞏固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養創造精神。。如第一冊第66頁的思考題“要拿出8分錢,你能想出幾種拿法?”每一個學生都能想出一些拿來法,但要說出所有的拿法是困難的。因此,要求學生首先要認真審題,觀察圖中所給的條件。5分硬幣1個,2分硬幣4個,1分硬幣8個,其次要求每個學生準備同樣的硬幣一套,動手拿一拿。然后指導學生有序地拿和想。又如教學長方形的特征,有的教師習慣于先讓學生沿著長邊對折,量一量,得出結論;再沿著寬邊折一折,量一量,得出結論。這種教學表面上看似乎全體參與,全體動手,實質上是讓學生按教師設計好的步子一步一步走到終點的。這種流于表面的淺層參與,難以激發學生的自主參與熱情。如果讓學生自己想辦法,看一看長方形的邊有什么特點,就給全體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他們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得出結論的,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親自動手操作,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而且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情境設計,不但使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樂趣,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大膽創新的精神。在數學教學中由于一年級學生年齡小,教學時,我深深地體會到,應創設多種情境,寓教于樂,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興趣是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直接心理因素.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根據學生這一心理特征,緊密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年齡特點和思維特點,通過直觀教學,創設情景等多種手段和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知識吸收內化, 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智能,才能使教學課堂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