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喜青
【摘 要】讓兒童在詩的年華,多誦讀詩歌、欣賞詩歌、創作詩歌,讓詩意和浪漫鉆入心里,這是童年時代對兒童的最偉大的饋贈。讓我們的教師舉起詩歌這盞照亮靈魂的火炬,給我們的兒童和少年以人文的關懷和美學的慰藉吧!
【關鍵詞】童詩;童趣;幸福的種子
我酷愛兒童詩,也常常帶領孩子們誦讀和創作兒童詩。詩歌是文學之母,其語言優美、內涵蘊藉、富含想象。兒童詩是詩歌的一種形式,她以兒童為對象,符合兒童的心理和審美特點。特級教師王菘舟曾經說過:兒童是詩,詩是兒童。兒童寫下的是詩一樣的美好生活,寫下的詩是比詩更美好的童年。讓兒童在詩的年華,多誦讀詩歌、欣賞詩歌,讓詩意和浪漫鉆入心里,是童年時代對兒童的最偉大的饋贈。面對兒童詩這種特殊的文體,我一直都非常重視,讓孩子充分感受詩歌的語言、韻律之美,體驗詩中的情感,呵護孩子純真的想象和靈性。
近幾年來,在誦讀經典的大氣候下,我們學校開發了以書香、墨韻浸潤心靈為目的的校本課程。我校從實際出發,也開展了以兒童詩教學為特色的校本課程。我們學校還編寫出了兩本詩歌教材,一本是古詩,一本是兒童詩,都是孩子的至愛。在近幾年的摸索中,我有了一些誦讀和創作兒童詩的心得體會。
一、引導孩子讀詩,創造詩的氛圍,為寫詩奠定一定的基礎。
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有一位詩評家說:“只讀不寫,眼高手低;只寫不讀,眼低手也低。”這些話形象地說出了讀詩在整個詩教中的重要地位。所以開展童詩教學,必須引導孩子讀詩入手。我常常給孩子們讀童詩并講解。我們黑板一角上有童詩,孩子們手上也常有童詩本,有些是我們學校團隊收集的經典兒童詩作品,有些是孩子自己買來的詩集,如《向著明亮那方》《日有所誦》……在長期閱讀的過程中,一顆有詩意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悄悄萌芽。有一天,我們班孩子莫茜婷同學寫出了這首詩:
陽 光
二(3)班 莫茜婷
生命,像愛,
陽光是生命中最重要的東西。
陽光,是我,
當花兒長大的時候,
花兒需要我。
向日葵悄悄開放,
向日葵是天使,
在我的心里飛啊飛……
二、閱讀圖畫書,激發創作的熱情;模仿佳作,抒發童真和童趣。
兒童詩具有純真的童心,創設性地運用優美的現代漢語,韻律流暢、節奏生動,切合小學生的情感世界和文學、文字的認知水平。心理學告訴我們,模仿是兒童的天性,是創作的基礎。寫童詩更應如此。所以,我在教學中也嘗試讓孩子模仿性創作。
在一、二年級時,我喜歡給孩子們閱讀圖畫書,圖畫書畫面精美,語言富有童趣,意義深遠。我給孩子們講過幾十本圖畫書,當看到孩子聽故事時專注的神情,在讀書課上踴躍的發言,并且臉上洋溢出幸福時,我也格外幸福,我知道,我在他們心里種下了一顆幸福的種子。《勇氣》這本圖畫書,全書就像一首散文詩,語言優美、瑯瑯上口,畫面鮮活、風趣幽默,非常適合大聲朗讀和課堂講述。我在給孩子們講述過程中,問他們:“你們是怎樣理解勇氣的呢?你認為勇氣又是什么?”他們便你一句我一句地說開了,其實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強的。后來我說,你們說得太棒了,其實呀,把你們的話連起來,就是一首美妙的詩。于是讓他們寫,下來我們分享我們班孩子寫的詩:
勇氣
二(3)班 羅澤
勇氣有很多種。
有的令人敬畏,
有的平平常常。
勇氣,是你有兩塊糖,
卻能留下一塊到第二天;
勇氣,是打雷下雨的夜晚也不害怕;
勇氣,是自己學會與人交往;
勇氣,是敢于和高手競爭;
勇氣,是勇于改正錯誤;
勇氣,是敢作敢當;
……
三、聯系生活,再現情節和趣味
兒童詩的讀者是兒童,因此要啟發孩子體會詩歌中的童趣,最好的辦法就是幫助他們將詩歌中的內容和日常生活聯系起來。比如《什么是好孩子》這首詩講述了好孩子該具備哪些特點,如果是老師告訴他,學生不會引起共鳴,以詩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學生會認真閱讀,仔細思考,對照反思,努力改正不足。特別是身邊的同學寫的身邊的事,它們會覺得格外有趣。有一次,我們班孩子羅一墨生病了,就是甲流那會吧,生病的孩子特別多,后來她寫了一首詩:
打 針 吃 藥
三(3)班羅一墨
感冒了要打針
發燒了要吃藥
怕打針吃藥的那位
請排到隊伍的后面
最后到你了
你還沒有打針
好了來了
呀一扎
不知道怎樣了
先別打開
按上一團棉花
行了回家吧
我說嘛 要想打針不疼
就得不拖不拉
孩子們在詩的空氣里呼吸久了,寫詩也就成了一種自然的流露。孩子們具有詩人的氣質與情感,孩子的世界就是一個詩意盎然的世界。
四、詩從生活中來,詩靠眼睛去捕捉,詩要用心靈去感悟。
兒童詩是孩子們心中的夢,它沒有結構的束縛,沒有主題的局限,里面有的只是天真無邪的童心、暢所欲言的童趣。只要有陽光,有雨露,詩之種子定能長成詩之樹,樹的枝頭定會有詩之花在輕舞飛揚。記得教師節的時候,孩子們紛紛給老師送鮮花、卡片等祝福,我們班孩子曾令軻看在眼里,于是獻給老師這樣一份特別的禮物——一首小詩:
讓我送什么給您
三(3)班曾令軻
親愛的老師
讓我送什么給您
送上一束美麗的康乃馨
可我覺得——不夠
親愛的老師
讓我送什么給您
動手做一張精致的卡片
可我覺得——太小
親愛的老師
讓我送什么給您
送上一個藍天吧
可也不比您的愛更偉大
親愛的老師
讓我送什么給您
我——
只有一顆感恩的心
一首首小詩是我們班孩子帶給我的禮物和驚喜,這讓我嘗到了兒童詩閱讀和創作的甜頭。
五、休閑而作,讓表達成為習慣
開辟多方陣地,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喜悅,是營建孩子熱愛詩歌、樂于創作心境的重要方法。二年級起,我就在班上開辟了《童詩樂園》,小詩人們漸漸地讓寫詩成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在閑暇之余,有靈感就吟誦,有感覺就動筆寫,有作品就讓老師修改,而老師一發現有靈性的作品就公示,發表一篇就在評比欄給以“一顆星”,以此激勵寫作熱情。自此,大自然的每一個變化,心靈的每一次律動,都可以在詩作中尋到它的足跡,這時,詩便成了表達的需要,生活的需要。記得有本圖畫書,封面畫面很美,令人心曠神怡,開滿粉紅的櫻花,我們班的羅一墨同學欣賞著這種美陷入沉思,靈感突然而至,順手寫下了這首小詩:
櫻花雨
二(3)班 羅一墨
清晨,你一打開門
就有一陣櫻花雨
落在你的頭上
一陣風吹來
櫻花花瓣落在了地上
只留下芬芳的花香
你的頭上仿佛開著
許多花
粉色的櫻花啊
給人們帶來香氣的花啊
詩是朦朧的月兒,詩是快樂的星星;詩是心靈的火花,詩是想象的翅膀;詩是清風,詩是晨露,詩是生活的點點滴滴。讓孩子生活在詩意中,孩子的心將充滿靈性。托爾斯泰說過:詩人是舉著心靈的火炬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人。那么,就讓我們的教師舉起詩歌這盞照亮靈魂的火炬,給我們的兒童和少年以人文的關懷和美學的慰藉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 2011
[2]《圖畫書閱讀與經典》 彭懿 2006
[3]《新教育之夢》朱永新2004
[4]《相信童話》梅子涵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