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角才讓
振興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興教育的希望在教師。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播者和智力資源的開發者,教師的勞動是維護人類生存和維持社會前進的思想素質,高尚的道德素質、廣泛深厚扎實的文化素質、較強的實際能力素質和健全的身體心理素質,并且是這諸種素質的和諧、完善的結合。有了這樣一些素質,教師才能順利地進行組織教學,參與教育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的人才。
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的素質,是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職責。要很好地履行這一職責,作為教師,我個人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
1 知識豐富、胸有成竹
一個學校能不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培養合格的人才,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社會主義覺悟,有文化的勞動者,關鍵在于教師。可見,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能否達到一定的程度、廣度、很大程度上決定于教師本身是否見多識廣、知識豐富。而理解掌握教材,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基礎。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會提出許多問題,解答這些問題并非易事。如果教師見識廣,就能應對自如,用自己豐富的知識做出解答,不斷提高學生的思維素質。如果教師閱歷少,見解膚淺,甚至以“以后再告訴你”來敷衍學生,無疑會給學生潑冷水,既降低了自身形象,又挫傷了學生的求知欲。
所以,教師專業文化素質的豐富與否,對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教師專業文化素質所涉及的面很廣泛,很復雜。其中包括:①處理教材的能力。②選擇教育,教學方法的能力。③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的能力。④形成課堂教學良好狀態的能力。⑤表達能力(語言表達、書面表達、情感能力)。⑥組織能力。⑦因材施教的能力。⑧準確評價自己和評價學生的能力。⑨收集及處理信息的能力。⑩交際能力。
而能否按邏輯思維方式,有的放矢地將上述能力運用到教學課堂教學中,是教師能否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及課堂教學成敗的關鍵,也是衡量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標志。
故此,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知識水準、要廣通博覽,在腦子中建立一個“活書庫”,以給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
2 駕馭教材,輕車熟路
應試教育轉向素質教育的今天,愉快教學法,情境教學以及各種與素質教育相適應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蓬勃發展。要想對各種教學方法運用自如,首先必須具有駕馭教材的能力。①鉆研教材、由淺入深、由深而廣、既鉆得深、又站得高,了解教材目標,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了解訓練意圖。②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認識規律,設計新穎的教學方法,設計有效的學習指導方法,使課堂教學深入淺出.生動有趣。
3 機智靈活,沉著應變
素質教育拋棄了應試教育“教師為主體,學生為客體”的弊端,教師授課不再是單向信息傳遞?那種“量入而出,不冒風險,備有現貨,售完為止”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趨勢。課堂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引導的話學生就思維活躍,提出各種問題和想法。不同的問題,對達到教學目的的價值是不同的:問題一經提出,教師就應立即判斷它的課堂價值,即刻作出評定,要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不斷調整自己的信息輸入,主攻方向始終對著教學目標。
如教學《烏鴉喝水》,有些學生會問:“老師,如果瓶子的水很少,填滿后小烏鴉也喝不到水怎么辦”?這個問題是始料不及的,聯系到石子密度確有這種現象,但這與中心內容無關,因些作為教師應這樣講解:這種現象確實存在,我們可以放在第二課堂上做實驗進行了解,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重要目的是學習小烏鴉的機智,肯動腦筋的精神。
類似這種現象,教師是不可能全部備好的,這要靠教師的臨場發揮。只有機智靈活,沉著應變,思維敏捷,才能見機行事,以不變應萬變。具有了這種能力,就能把課上得活現而不亂,形散而神不散。
總之,素質教育的今天給每一個教師提出了一個嚴峻的課題。即要想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首先應該提高教師自身的修養和素質,只有這樣,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才不會是一句空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