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歐班列開行1702列,是2015年的2.2倍,超過前5年開行數量的總和。
運送貨物14.6萬標準集裝箱,進出口貿易值超過95億元,貨源品類由開行初期的手機、
電腦等IT產品逐步擴大到衣服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品類,
涵蓋了沿線人民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

中歐班列是指按照固定車次、線路、班期和全程運行時刻開行,往來于中國與歐洲以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集裝箱國際鐵路聯運班列,具有安全快捷、綠色環保、受自然環境影響小等綜合優勢。
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國與歐洲及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發展迅速,物流需求旺盛,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和范圍大幅增加,已成為沿線各國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經貿合作水平的重要載體,各國人民互學互鑒、友好往來、促進東西方交流合作的重要紐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促進沿線各國繁榮發展的重要平臺。
中歐班列緣何能再現絲路舊夢
2013年9月,在中亞,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偉大構想;同年10月,在東南亞,習近平主席又發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喚起了沿線國家的歷史記憶,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要,得到了國際社會的積極響應和廣泛支持。
回顧歷史,古絲綢之路首先是一條商貿之路。在航海時代到來前,絲綢之路是全世界最主要的貿易大通道,“貨通天下”帶來了全方位的繁榮,沙漠之舟、絲路駝隊成了串聯起沿線的驛站、城鎮的重要載體,催生出發達的古代城邦文明。
古道西風、駝鈴依舊,時光斗轉,輾轉千年。在當前這個嶄新的時代,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推進,古老的絲綢之路被賦予了新的生命,電氣化貨運班列的滾滾車輪代替了駝鈴悠悠的商隊,串聯起融合交融、開放合作的亞歐大陸,承擔起絲路使者的歷史使命。
緊跟時代,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亞歐大陸擁有全世界75%的人口,60%的地區生產總值,東面是活躍的東亞經濟圈,西面是發達的歐洲經濟圈,中間廣大腹地經濟發展潛力巨大,沿線國家資源稟賦各異,經濟互補性強,合作空間廣闊。“十二五”期間,中歐進出口貿易總額30230億美元,同比增長33%,雙向開放、產業聯動效益初顯,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互通網絡正在逐步建立,沿線國家鐵路、海關、檢驗檢疫等務實合作,為中歐班列建設發展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
如何優化中歐班列
2015年3月28日,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務部聯合發布了《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提出“建立中歐通道鐵路運輸、口岸通關協調機制,打造‘中歐班列品牌,建設溝通境內外、連接東中西的運輸通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建立專題協調機制,積極發揮統籌協調作用,深入研究重大問題,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大力推進品牌建設,不斷提升班列運營水平。

一、完善頂層設計。為推進中歐班列健康有序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鐵路總公司牽頭,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共同編制了《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經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會議審議通過,于2016年10月8日印發實施。《規劃》全面部署未來5年中歐班列建設發展任務,確定了中歐鐵路運輸通道、樞紐節點和運輸線路的空間布局,提出了完善國際貿易通道、加強物流樞紐設施建設、加大貨源整合力度、創新服務模式、建立完善價格機制、構建信息服務平臺、推進便利化大通關等七大重點任務。這是中歐班列建設發展的首個頂層設計,對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中歐班列建設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打造統一品牌。為提高班列運營效率,促進內部良性競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加強資源整合、優化市場配置,大力推進統一品牌建設。2016年6月8日,中歐班列統一品牌正式發布啟用,統一品牌和標識的中歐班列分別從重慶、成都、鄭州、武漢、長沙、蘇州、東莞、義烏等八地同時發出。6月20日,統一品牌中歐班列首達歐洲儀式在波蘭華沙成功舉辦,習近平主席與波蘭總統杜達共同出席見證,中歐班列國際影響力大大提升。這標志著中歐班列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
三、提高服務水平。比如,建立了全程物流服務平臺,優化運輸組織、提高運行質量,降低運營成本,中歐班列全程運價較開行之初已降低了30%以上。圍繞西、中、東三條運輸通道鋪劃了時速120km的國內中歐班列專用運行線,協調哈鐵實現了國內運行圖與寬軌段運行圖貫通,全程運營時間不斷縮短。積極推動“三互”大通關改革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主動探索將鐵路運輸模式納入“安智貿”合作框架,中歐班列通關便利化水平穩步提升。
如何助力“一帶一路”建設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中歐班列迅速發展壯大,運量大幅增長,貨值顯著提升,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取得了重要階段性成果,成為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收獲,有力促進了我國與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
一、成為新時期聯通亞歐大陸的實體紐帶。截至2016年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近3000列,運行線路達39條。其中,2016年開行1702列,是2015年的2.2倍,超過前5年開行數量的總和;運送貨物14.6萬標準集裝箱,進出口貿易值超過95億元。貨源品類由開行初期的手機、電腦等IT產品逐步擴大到衣服鞋帽、汽車及配件、糧食、葡萄酒、咖啡豆、木材等品類,涵蓋了沿線人民生產生活的多個方面。中歐班列的發展壯大,有力地帶動和促進了中歐及沿線國家間的經貿投資聯系。“十二五”期間,中歐進出口貿易總額30230億美元,同比增長33%;中國對歐投資大幅增長,2016年在歐盟28國投資逾350億歐元,同比增長77%,雙向開放、產業聯動的效益初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