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元
速賣通打造了一條“網上絲綢之路”,通過互聯網密切了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系
小狗電器副總裁閔農怎么也不會想到,他們的生意有一天會跟“一帶一路”扯上關系。

4年前,小狗電器的主打產品小狗吸塵器還只是一個在國內線上市場售賣的互聯網品牌,如今,這款產品已經賣到了俄羅斯、西班牙、法國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與當地的知名品牌同場較量。
“海外銷售收入在我們整個業務收入中的占比從0提升到了現在的8%左右,并且還在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閔農興奮地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在他看來,這一切皆因“貴人”相助。這個“貴人”就是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面向全球市場的B2C電商平臺速賣通。
成立僅7年的速賣通現已覆蓋全球220多個國家及地區,其中包括“一帶一路”沿線的全部國家和地區。而其海外買家數量也在2017年4月10日突破了一億人次,平均每天有超過2000萬全球訪客在速賣通上選購商品。
“速賣通其實打造了一條‘網上絲綢之路,通過互聯網密切了中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聯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商務研究中心主任王健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并非巧合
速賣通脫胎于阿里巴巴主要對接中國供應商和國外采購商的B2B業務板塊——國際站。彼時的國際站只展示產品信息,并不能直接交易。
“但在實際運作中,越來越多的國外買家希望能減少貿易環節,在平臺上跟中國商家直接交易。”速賣通賣家運營總監胡彥輝對《瞭望東方周刊》說,阿里巴巴國際站因此在2009年上線了支持在線交易的wholesale(批發)頻道。
2010年4月,阿里巴巴將wholesale頻道改造升級成了速賣通(AliExpress),并獨立出來。
最初,速賣通的定位是專業的跨境B2B平臺,買家基本上都是些單次采購量幾十到上百件不等的小型國外批發商,但后來越來越多零散的消費者慕名而來。
上線不到兩年,個人買家在速賣通上的比例便超過了50%,如今這一比例更是高達90%以上。2012年,速賣通全面轉型成面向海外個體消費者的B2C平臺。
一年后的秋天,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也是在這一年,剛剛完成轉型的速賣通漸入佳境,海外買家人數大幅攀升,從2013年的500萬、2014年的1000萬到2015年的5000萬直至如今的1億人次。
俄羅斯、西班牙、法國、以色列、波蘭、烏克蘭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都是速賣通的主要客源。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買家人數已經占到速賣通海外買家總數的一半左右。”胡彥輝說。
這并非單純的巧合。
在王健看來,“一帶一路”的推進讓沿線國家對中國制造的需求愈發旺盛,而速賣通這樣的跨境電商平臺正好提供了一種線上途徑,讓海外消費者能夠更便捷地購買中國商品,充分釋放他們的購買力。
俄羅斯郵政找上門
速賣通在海外的推進之路并非一帆風順,其中最大的阻礙來自物流,這也是跨境電商平臺最需解決的問題。
“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商業基礎設施并不完善,尤其是物流體系跟國內根本沒法比,成本高且效率低。”曾多次到國外參訪的王健對本刊記者說。
胡彥輝對此感受頗深。

2013年3月25日,速賣通在俄羅斯做了一場促銷活動,導致當天的訂單量猛增到40萬,但俄羅斯郵政系統一天最多只能處理7萬個包裹,所以當幾十萬個中國包裹蜂擁而至時,便直接癱瘓了,包裹在海關“躺”了兩個月。
之后,俄羅斯郵政部門迫于巨大的輿論壓力開始尋求與速賣通合作,以避免此類問題再次發生。
在一些如“雙11”這樣的大型促銷活動來臨前,速賣通都會根據后臺的大數據信息告知俄羅斯郵政部門提前做好準備,俄方可獲知清關信息,進行預分揀,并加大運力投入,保證包裹能夠快速通關、及時送達。
胡彥輝說,速賣通目前已與多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郵政部門建立了戰略合作關系;在一些重點客源國,速賣通還跟當地郵政部門合作推出了十多條物流專線。
2016年以來,速賣通還聯合菜鳥物流在西班牙、法國等國設立了多個海外倉,以提高海外配送效率。
“速賣通確實在幫助俄羅斯、西班牙這樣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改造當地的基礎設施網絡,尤其是物流系統,讓它們的商業基礎設施更完善。”王健說,而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領域。
當然,這背后更能體現“一帶一路”所倡導的優勢互補以及全球范圍內的資源優化配置。
“以前,速賣通上的中國商品送達俄羅斯、西班牙買家手中的時間基本在30天以上,如今大部分包裹都能保證15天左右送到,如果是從當地海外倉發貨,甚至可以做到次日達。”胡彥輝說。
讓全球賣家共享全球市場
對中國企業來說,速賣通最大的作用是提供了一種完全不同于傳統貿易時代的“出海”路徑。
以往,中國企業要想“出海”只能借由繁雜的國際貿易體系,且需要投入巨大的成本,包括在目的國開設實體店、進行大量的品牌推廣,以擴展線下海外市場。
“不管是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還是其他發達國家,線下市場都已經很成熟,中國企業想成功打入并不容易。”閔農說,考慮到成本和風險,這些“出海”嘗試也僅限于實力雄厚的大企業,小狗電器式的中小企業根本不敢想。
而借由速賣通這樣的線上跨境電商平臺,中小企業便能在不投入巨大成本的前提下,讓產品觸及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擺脫線下市場的地域限制。
“我們的目標就是將中國制造帶給國外消費者,讓中國企業能夠真正走向全球。”速賣通總經理沈滌凡對《瞭望東方周刊》說,但速賣通瞄準的是優質的中國制造,而非只懂模仿和抄襲的低端產品。
除了幫助中國企業“出海”,2017年起,速賣通還開始嘗試在海外市場幫助其本地企業擴展國內市場。第一個試驗場就是“一帶一路”沿線的最大國家、同時也是速賣通最大的海外買家來源國俄羅斯。
沈滌凡告訴本刊記者,因為速賣通目前是俄羅斯的第一大電商平臺,所以一些國際知名品牌在俄羅斯的總代理商以及俄羅斯本土的特色商家都找到他們,希望能夠入駐。
他表示,這僅僅是速賣通幫助海外賣家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還會在成熟的時機把這些海外商家帶到速賣通覆蓋的全球市場中,讓它們跟中國企業一樣把產品賣到全球各地。”
在王健看來,這恰好踐行了“一帶一路”希望實現的互惠互利,“既幫助中國企業走向海外,也幫助‘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走向海外,讓雙方共享全球市場這塊‘大蛋糕。”
是建設者也是受益者
速賣通還有更遠大的目標——通過“千級品牌計劃”為中國制造謀發展,在完成平臺商家企業化和商標化之后,幫助它們面向海外消費者轉型升級,培養出1000個月交易額超過50萬美元的跨境電商品牌。
“我們會全面推進‘品牌化與‘本地化,為中國更多的中小企業賦能,讓他們成長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知名品牌。”沈滌凡認為,這才是中國外貿真正的機會所在,也是中國外貿升級的未來。
而不同于傳統的全球化服務于大企業,“一帶一路”服務的還有最廣泛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
沈滌凡認為,這將有利于更近一步推動全球普惠貿易的發展。
“速賣通服務的是中小企業,無論是國內的中小企業還是國外的中小企業,其目的都是幫助它們參與全球化,融入到全球貿易體系中來,這無疑會打破以往只有大企業參與的傳統國際貿易格局。”王健說。
王健認為,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速賣通在包括“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在內的全球市場開疆破土,無論是對當地基礎設施的改造,還是投資帶來的就業崗位,實際上都很好地帶動了目的國的經濟發展。
包括王健在內的多數業內專家均認為,速賣通這樣的跨境電商已成為“一帶一路”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借助這條“網上絲綢之路”,沿線各國的資金流、人流、信息流和物流更流暢,商貿往來更便捷,人民交往更密切。
而在沈滌凡看來,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持續推進,沿線國家的人口優勢和經濟體量將轉化成實質性的經濟成果,包括速賣通這樣的跨境電商平臺也會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可以說,我們既是‘一帶一路的參與者、推動者,也是‘一帶一路的實際受益者。”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