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華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信息技術企業也獲得了更好的國際化發展機會
“以前我們開拓國際市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現在有國家在前頭開路,進程大大加快了。”曙光信息產業(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科曙光)副總裁任京暘告訴《瞭望東方周刊》。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以下簡稱論壇)召開前的2017年5月8日,中科曙光與斯里蘭卡駐華領事館就如何深入推進雙方數字化合作進行了溝通洽談。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互聯互通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應用機制成為新熱點,聯結沿線國家的“虛擬”高速公路建設正吸引越來越多的目光。
云南超算中心是“橋頭堡”
長期以來,中國信息技術企業的國際化進程并不算快。相較于開拓國際市場,他們的目光更聚焦于國內市場。
2016年9月,中科曙光進行了新的嘗試——與云南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就推動大型超級計算機落戶昆明合作事項正式簽約。根據雙方簽署的合作協議,云南超算中心將落戶昆明。
在任京暘看來,這也反映了中科曙光在戰略布局上的新考量:云南超算中心將在國內外布局一盤棋中發揮“橋頭堡”作用。
“一方面,對國內來說,國家級超算中心集中在東部,西南部還沒有;另一方面,云南超算中心將來也可以服務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帶動南亞東南亞的信息互通。”他說。
兩個月后,云南省人民政府與中科曙光在昆明舉行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當前,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等一系列倡議的推進,云南已從開放的末梢變為前沿,迎來跨越發展的絕佳機遇。”云南省委書記、時任省長陳豪說。
他表示,將通過雙方的合作,把云南建設成為中國面向南亞東南亞的輻射中心,建立信息網絡互聯互通,利用信息化、大數據、云計算技術手段,推進信息產業化,推進中巴、孟中印緬兩大經濟走廊建設,提升國家戰略地位,實現跨越式發展。
“從世界范圍看,高性能計算設施的建設是最基礎的信息化建設,今后更廣泛的大數據領域的合作,會產生更多價值。”任京暘告訴本刊記者。
在中國科學院院長、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長白春禮看來,“科技合作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從科技合作入手,組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研究解決在發展過程當中面臨的重大挑戰和問題,有利于從戰略層面推動建設‘一帶一路的共同愿景。”
差異與互補
2017年4月25日至5月3日,白春禮率團訪問了老撾、越南和蒙古國。中科院國際合作局、昆明分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中科曙光等單位也陪同參加了相關訪問活動。
“‘一帶一路沿線大多數國家都面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共同挑戰和難題,而且‘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產業結構和中國有很強的互補性,也具有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的共同需求。”白春禮說。
任京暘參加了這次訪問,他也感受到中國與東南亞國家之間的差異和互補性:“不管是信息基礎設施還是應用研究,中國在技術上的優勢還是有的,不過我們也需要向東南亞學習。”
他舉例說,越南很多科研機構的計算機人才都是從歐美等發達國家留學回去的,關注的問題和實踐嘗試具有國際視野和水平。此外,當地科研機構對本地的了解和科學探索更為豐富全面,這也是中國公司的不足之處。
而中國公司能將中國經驗更好地引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比如起步更早的智慧城市建設。
中科曙光等企業就參與老撾巴松新城(副首都規劃)智慧城市建設已達成初步合作意向,任京暘介紹說,有別于中國城市從行業和區域切入智慧城市建設,老撾的智慧城市建設合作,將直接從最高層級的總體規劃著手進行。
“一方面,可以避免重復建設,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將資金和資源投入到最需要的地方,避免了先做局部再去做頂層調節而形成的資源浪費。”他解釋說。
任京暘還介紹說,有別于某些跨國公司將落后技術輸出到發展中國家,中科曙光拿出的是最新的技術。
“我們秉持開放的態度,希望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享最新的科技成果。同時,我們的價格更為優惠,還是很有競爭力的。”他說。
“一帶一路”背景下,國際化進程加快
對于中國有技術優勢的東南亞市場,通過當地渠道直接售賣信息技術產品并不困難,而對于參與信息產業更為發達的歐美地區的競爭,在任京暘看來,中國信息技術企業一直都是“摸著石頭過河”。
“國際競爭的門檻不低,而且我們進行國際化戰略的時間短,挑戰不小。”他說,通常進入一個國家的信息服務領域,需要合作。
比如在歐洲,中科曙光與當地企業結成戰略聯盟合作伙伴,在土耳其、法國等多家電視臺贏得了OTT項目的硬件平臺建設項目,從易于進入的行業應用開始站穩腳跟;在北美市場,中科曙光更注重“戰略聯盟”和“技術整合”,積極從服務器、存儲方案的供應商轉型成為全方位服務提供商。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中國信息技術企業也獲得了更好的國際化發展機會。
任京暘告訴本刊記者,新落成的斯洛文尼亞數據中心,也反映了在“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信息技術企業國際化進程加快。
2016年11月,中科曙光與斯洛文尼亞ICT企業Arctur公司合作建設的數據中心在斯洛文尼亞正式落成。這是中科曙光在歐洲大陸的首家數據中心。
“我們除提供高性能計算和云計算基礎設施外,還創造性地推出了‘HPCaaS商業模式,即高性能計算服務,以便為終端用戶提供一體化的設備和技術支持,用戶還可參與到產品開發環節,合作研發適用的設備產品。”任京暘說。
據他介紹,在這樣的嘗試中,中科曙光逐步明確了自身的“一帶一路”策略:以技術和產品融通國際創新鏈條,以人才和服務惠及當地經濟發展。
“更確切地說,我們目前的國際化集中在兩大業務板塊:一是在科教領域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數據和計算中心等;二是城鎮化過程中的智慧城市建設。”任京暘說。
助力“網上絲綢之路”
2016年6月2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波蘭進行國事訪問,國家發改委、波蘭國家發展部于同日在波蘭首都華沙組織召開了中波網上絲綢之路經濟合作高峰論壇。在這個論壇上,中科曙光作了題為《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架設網上絲綢之路》的報告。
“我們提出‘助力網上絲綢之路建設,旨在通過與波蘭企業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深度產品定制和開發,技術交流、培訓和授權,共建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等方面開展深入合作,促進中國的優勢信息技術與波蘭本地的豐富應用相結合。”徐燕說。
任京暘告訴本刊記者,從更大范圍看,中科曙光也正在協力建設網上絲綢之路:“一是智慧海洋建設,參與到整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建設當中來;二是配合國家戰略部署,在非洲等地參與合作援建項目。”
在這一過程中,他也感覺到中國信息技術企業面臨的巨大挑戰:“一方面,我們起步時間太晚,而當地的技術本地化程度也很低,需要我們派人去支援,挑選合適的人才難度不小;另一方面,我們在資金上也遇到不少挑戰,我們還是希望國家能夠在金融上提供更多支持。”
2016年12月,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是規范和指導未來5年國家信息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
《規劃》提到,要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堅持共商共建共享,促進網絡互聯、信息互通,推動共建網上絲綢之路,推進數字經濟、信息技術等合作。”
2017年5月8日,國新辦就中央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共建情況舉行發布會。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董事長尚冰在會上介紹說,中國移動通過自建和合作的模式,已在東北亞、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建設了8條跨境陸地光纜;在通向亞太、歐洲等地區,建成5條國際海攬;此外還建設了29個信息交互節點和5個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
“通信互聯互通是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基礎,它具有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積極參與服務‘一帶一路共建,既給我們推進國際化發展、拓展發展新空間帶來了良好機遇,同時也有利于國際同行進一步加強業務合作,推動互聯互通,實現互利共贏。”尚冰說。
對中國的信息技術企業來說,“一帶一路”的機會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