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天韻+趙琬微
此番將多校劃片拓展至幼升小階段,旨在為幼升小“擇校熱”降溫

近日,北京多個城區接連發布2017年義務教育階段入學政策,其中“多校劃片”成為關鍵詞。這意味著片區對應多所學校,弱化“學區房”“一對一”入學的對應關系。
從劃片就近入學派生出的“多校劃片”究竟有何內涵、如何操作,能否進一步促進義務教育入學公平,緩解“擇校熱”?本刊記者就此展開調查。
“多校劃片”=“搖號入學”?
北京市教委此前提出,2017年將實施“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相結合的入學方式,擴大參與多校劃片的學校數量和比例,并從小升初階段推廣至幼升小階段。
目前,西城、東城、海淀等多區已出臺具體實施辦法,或為新購置房屋設定了“截止日期”,之后統一實行多校劃片;或提出以房產、落戶、居住年限等為關鍵指標,確定入學優先順序。
例如,朝陽區規定,以2017年6月30日為限,當日之后取得的不動產權證書所對應的實際居住地址,將不再對應一所學校,適齡兒童少年依據該實際居住地址登記入學,將參加所在片區的統籌分配;豐臺區規定,逐步實行購置“二手房”的房主子女通過多校劃片派位方式入學;西城區規定,符合入學條件的“集體戶”適齡兒童,根據學校學位情況,通過多校劃片方式在全區范圍內派位入學。
有部分家長提出,“多校劃片后是否相當于搖號入學?”
對此,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這是一種誤解。“多校劃片的實質和操作方式是統籌2所及2所以上的學位資源,包括優質資源,根據個人需求和志愿進行統一公平分配。對完全符合學校單校劃片條件的,政策不變;不完全符合、入學條件不完全具備,應當就近入學的,實施多校劃片。”
對于如何保障學區劃分透明、電腦派位可信的問題,該負責人介紹,“市級統籌”2017年首次被寫入北京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工作意見,從市級層面調控各區的學區劃分以及資源配置。2017年起,北京將統一使用市級“小升初”派位系統,各區派位規則和程序將被納入其中,精準監控每名學生的入學途徑。
該負責人說:“以往在執行就近入學過程中,因為學位足夠,只要滿足戶籍所在地的條件,也能保障入學資格。但隨著學位逐漸飽和,對戶籍、房產、居住年限等因素的要求和審核越發嚴格。”
“多校劃片”效果如何
然而,對于“多校劃片”,一些家長提出了疑慮。“原來單校劃片,焦慮是清楚的,好學校或普通校是確定的。多校劃片后,即使購買了優質學校的‘學區房,也可能被派位到其他一般學校,豈不是更焦慮?”家住北京西城區的程先生對本刊記者說。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等專家指出,在優質教育資源相對短缺的地方,實行多校劃片,可以增加不在優質學校學區的兒童入學機會。如在北京豐臺區,實行幼升小及小升初多校劃片,2015年9570名適齡兒童、5425名小學畢業生參加了電腦分配派位,約有67%的適齡兒童、77%的小學畢業生進入優質學校就讀。
但把優質學校和普通學校放在一起“劃片”,也可能使未被派位至優質學校的學生利益受損。為此,相關地區在實施多校劃片的同時,應加大對優質教育資源的供給。
本刊記者梳理發現,北京2014年取消“共建”,大力推進劃片就近入學,逐漸緩解了小升初“擇校熱”。2016年,初中就近入學比例達到90.68%。但與此同時,“小升初”的擇校動機逐漸向“幼升小”轉移,而“幼升小”對戶口或房產有明確規定,進而促使家長在教育強區買房、辦戶口,導致“學區房”價格飆升。北京此番將多校劃片拓展至幼升小階段,旨在為幼升小“擇校熱”降溫。
解決“擇校熱”還需哪幾招
北京市教委委員馮洪榮表示,讓教育按照其自身規律健康發展,要解決好公平與質量兩個問題。目前由單校劃片拓展到多校劃片、布局每個學區都有好學校等舉措,意在增進公平。
民進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吳正憲認為,多校劃片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機會公平,但導致“擇校熱”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資源本身發展不均衡,治本之策是縮小地區、城鄉、校際差異,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現階段,我國城鄉、地區間發展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仍較大。”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校長王錚表示,我國基礎教育體制以縣為主,不同縣和縣的財政收入水平不同,且限制教師跨地域流動。
“在此背景下,消弭地區、學校間教育質量差異,短期內難以見效,只能采取折中的辦法,先著重解決公平問題。”儲朝暉說。
受訪專家認為,應進一步優化入學政策,同時兼顧質量提升,增加優質教育資源。
據介紹,北京城六區2017年將加大對一般學校的精準扶持,每個城區至少選3所普通校和優質學校合并或集團化辦學;兩三年內,在城區新增25所優質小學或九年一貫制學校,把轄區內最薄弱的學校并入優質教育集團或與優質校深度聯盟。城六區還將啟動支持近郊、遠郊區辦學,幫扶15所薄弱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