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璇
不能期望所有中小成本國產影片都具備強勁的票房表現

與2016年《北京遇上西雅圖之不二情書》票房獨領風騷、口碑見仁見智的局面不同,2017年內地的“五一檔”電影市場,《拆彈專家》《記憶大師》《喜歡·你》《春嬌救志明》四部中小成本國產電影同期上映,在品質和口碑俱佳的基礎上,“抱團取暖”集體發力,卻還是沒有攔住《速度與激情8》(以下簡稱《速8》)卷土重來的票房“第二春”。
豆瓣評分顯示,除了《拆彈專家》評分為6.8分之外,其他三部國產影片的評分都在7分以上。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報告》中,它們的平均滿意度也達到了82分。盡管如此,當“五一檔”的序幕拉開之后,這四部帶著十足誠意與觀眾見面、也被業界寄予厚望的國產影片,卻不敵上映近20天的《速8》強勢反彈,后者不僅從假期次日重登內地票房榜首,更是超越前作,成為中國內地歷史上票房最高的進口片。
“五一檔”國產影片口碑與票房倒掛,是否能夠說明,國產佳片尚不具備與好萊塢商業電影相抗衡的實力?
不同體量的電影,具有可比性嗎
這個問題可以從許多層面進行解讀:“五一檔”時間較短,口碑電影無法收獲二次觀影的紅利;“票補”退潮造成了后勁乏力、“四選一”帶來了票房分流;近幾年國內影壇存在熱炒“IP”、重圈錢不重影片質量的浮躁之氣,拉低了觀眾對國產電影的觀影期待。但最關鍵的問題還在于,體量不同的電影之間,真的具有可比性嗎?
作為好萊塢3D動作特效大片,《速8》延續了前7部狂飆突進式的視覺效果,飆豪車、大爆炸已成為這部系列電影的標志,該片2.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7億元)的制作成本,即使在好萊塢工業體系中,也算得上是頂級。
而綜觀2017年“五一檔”上映的四部國產影片,最具商業潛力、票房成績也最高的警匪片《拆彈專家》,對外宣布制作成本約為1.8億港幣(約合人民幣1.5億元),尚不到《速8》十分之一。其他三部影片,雖然沒有對外公布成本、投資等相關信息,但從都市愛情片、懸疑片的類型劃分判斷,可大致將其歸入中小成本電影的范疇。
在電影立項之初,不同體量的影片在票房預期、受眾劃分、宣發手段、營銷策略上便有了根本的差異。
雖然存在中小成本國產電影“逆襲”影壇、成為票房黑馬的先例,如2015年“暑期檔”的《煎餅俠》和“國慶檔”的《夏洛特煩惱》,都憑借幾千萬元的制作成本,以小博大闖入十億元票房陣營,但并不能以此論定所有中小成本國產影片都具備同樣強勁的票房表現。
尋找自己的特點
超級商業大片大多選擇“高投入、高產出”的模式,而中小成本國產影片在預算不高的前提下,更應在題材選擇、故事講述模式和電影鏡頭語言等方面另辟蹊徑,尋找到符合自己特點和實力的閃光點。此次“五一檔”,便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這樣的趨勢。
4月30日凌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張宏森在微信朋友圈發表長文,稱“五一檔”上映的四部國產影片“全部指向了當代生活,努力在梳理人心紛亂,努力在尋找生活定力,雖然它們不如《速8》更火爆,但似乎比之更走心”。
在這篇文章中,張宏森還一一點評了四部電影各自的精彩之處:《喜歡·你》是一場“底層對峙富貴”的人生辯論;《拆彈專家》用工匠精神完成警匪片的套路,實現了“游于藝”的境界;《記憶大師》以“先驅者之勇”,引領“中國電影走向復雜未知世界”;《春嬌救志明》直面“中年危機”,“憂郁地生成了一種立得住腳的價值體系”。

這四部電影,都在各自類型電影的特點之上,進行了更深入的挖掘和創新:《喜歡·你》將美食元素融入“小妞電影”,憑借出眾的剪輯功力,將發生在不同階層男女之間的都市愛情故事設計得頗具信服力;同為都市愛情片,《春嬌救志明》這部續集電影,則在探討感情角力之余,深入城市的街頭巷尾,文青氣質濃郁;《記憶大師》融合了懸疑片與軟科幻元素,在題材選擇和故事結構上頗為大膽;《拆彈專家》對傳統警匪題材進行了套路突破,打破了觀眾對孤膽英雄的樂觀預期。
總體而言,這四部國產影片,在原創性和完成度上為中國電影市場開拓出了幾種新的可能性,的確都“走心”了,但在影片質量上還是存在著一些瑕疵。例如,作為在內地市場上映的影片,它們卻不約而同地缺少了一樣關鍵性的特質:內地元素。
且不論《春嬌救志明》《拆彈專家》兩部以香港為背景的電影,《記憶大師》的故事發生地被設置在“T國”,真實拍攝地點是泰國曼谷;《喜歡·你》雖然取景上海,但密集的室內戲份和米其林級別的西式餐點,并沒有體現出上海獨特的文化和地域色彩,即使將故事照搬到其他城市,也不會有太多的違和感。整個“五一檔”,內地市場竟沒有出現一部貼近內地現實的國產影片,這也道出了其票房不及預期的一種可能的解釋。
這或許可以歸因于四部影片的港臺制作班底:《喜歡·你》導演為許宏宇、監制為劉德華,《春嬌救志明》導演為彭浩翔,《拆彈專家》導演邱禮濤、監制劉德華都來自香港;《記憶大師》的導演陳正道則是臺灣人。
港臺創作者紛紛選擇“北上”,為內地電影市場注入新鮮活血,這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另一方面,我們期待內地電影人能拍出扎扎實實體現當下時代語境的良心作品。
向標桿看齊
值得一提的是,5月份有一部印度影片《摔跤吧!爸爸》為中國影人樹立了榜樣。
作為與《銀河護衛隊2》同日上映的影片,它不以砸錢特效和賣萌耍賤見長,而是在體育勵志片的類型特點之上,深入探討了植根于印度本土的社會問題:印度女性如何才能擺脫男權枷鎖、自主掌握命運和尊嚴。同時,影片還將愛國情懷和父女親情作為底色,由此既能在印度本土引發轟動效應,也能在如中國這樣的國外市場獲得好評(該片豆瓣評分為9.2分)。
即使它的票房成績終究比不過《銀河護衛隊2》,但它所帶來的社會意義和示范效應,卻是無與倫比的。如果中國電影人能以此為標桿,那么憑借立足本土的作品響徹世界影壇,也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