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高職學生在精神面貌與心態,自我教育、約束與監督,以及利用信息技術方面存在的影響班級文化建設的問題,同時提出在信息化背景下加強高職班級文化建設的策略:利用信息化平臺,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優化信息溝通渠道,實現班級管理高效化;重視職業文化建設,提高考證通過率;提倡寬容互助精神,營造和諧多元的寢室文化。
【關鍵詞】高職 信息化 班級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3C-0110-02
一、信息化與高職班級文化建設
(一)信息化與高職班級文化的含義
信息化是以現代通信、網絡、數據庫技術為基礎,對所研究對象各要素匯總至數據庫,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學習、輔助決策等和人類息息相關的各種行為相結合的一種技術,使用該技術后,可以極大地提高各種行為的效率,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提供極大的技術支持。
文化是指能夠被傳承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意識形態的總稱。高職班級文化是高職院校班級學生在班主任或輔導員的引領下,在朝著班級目標邁進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積極向上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和行為方式,是對班級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模式起約束、導向和激勵作用的文化綜合體。
高職班級文化分成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個層次。物質文化是指外在的形象和狀態,如班級教室的布置,班標、口號等;制度文化是精神層面的外化體現,在制度建設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形成一種柔性的約束力,隱形調控著班級成員的關系;精神文化是班級文化的核心,是班級成員在共同的生活學習中構筑的群體意識、價值評價、行為導向、思想觀念。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職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當前,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班級是高職學生學習成長的主要場所,是教師教書育人的重要平臺,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基層組織。在信息技術快速更新背景下,探索高職班級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基于信息化的高職班級文化建設能夠促進高職院校教育管理方式的優化。其次,基于信息化的高職班級文化建設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價值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
二、信息化背景下高職班級文化建設面臨的問題
當前,高職學生在精神面貌與心態,自我教育、約束與監督,以及利用信息技術方面存在較多的問題,極大地影響了班級文化建設,在信息化背景下進行高職班級文化建設面臨較大的困難。
(一)高職學生缺乏創新精神與開放的心態
21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隨著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學生學習生活的空間空前擴大,學生面臨的是嶄新的平臺和諸多的挑戰。可是,高職學生中有相當部分學生沉迷網絡游戲;有相當部分學生由于來自城鎮和農村,視野相對較為狹窄,接觸新知識、新技術的機會有限,加之學習成績不理想,缺乏自信,因此,面對信息化技術日新月異的更新和變化,許多高職學生缺乏創新的精神,缺乏開放接納的自信心態。
(二)高職學生缺乏自我教育、約束與監督的能力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是一把“雙刃劍”。當前的高職學生,多數是“90后”年輕人,他們主要是應屆的高中畢業生和中職畢業生。他們身體已經發育成熟,可是思維的能力受閱歷和經驗影響還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們情感日漸豐富和深刻,可是情緒受外界的影響波動還比較大;他們迫切地向往自由,向往融入現代社會,可是缺乏團隊意識、集體精神,自我的約束能力較差。在網絡上,他們表現出缺乏大局觀念,遇事言語偏激,容易沖動發生沖突。還有部分高職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網絡聊天,遠離現實生活和班級各項活動。
(三)高職學生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專業學習、技能訓練、考證通過率等方面成效不明顯
高職教育的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和農村需要的專門人才。因此,要以“必需、夠用”為原則講授專業理論知識,加強技能訓練,實施“雙證書”制度。然而,高職學生大部分文化基礎較差,學習能力不強,學習目的不夠明確,學習態度不夠認真,畏難情緒大,在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專業學習、技能訓練、考證通過率等方面成效不明顯。
三、信息化背景下加強高職班級文化建設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信息化平臺,加強思想文化建設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追求時尚的年輕大學生帶來了便利。隨著信息網絡傳播主體、內容、觀念的變化,大學生的觀念也日趨多樣化和個性化。因此,在班級文化建設中,要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如易班、班級網頁、班級QQ等,建設優良的學生管理工作陣地,營造學生學習工作生活的良好氛圍,將富有時代精神的、積極向上的主流輿論納入學生思想文化建設中。
具體來說,班級團支部可以借助班級QQ等網絡信息平臺,組織學習政治理論知識,組織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紀念‘12.9運動”、“憲法”等主題團日活動,組織參加業余黨校培訓班。班委以召開主題班會的形式,結合網絡上發布的新近發生的重大事件,組織“兩會聚焦”“大國工匠”等專題的觀摩、學習和討論,讓學生了解國家的形勢,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良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緊張的大學生活中。
(二)優化信息溝通渠道,實現班級管理高效化
溝通是現代社會的基本要素。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優化信息的溝通,實現管理的高效化,是管理追求的目標。高效的管理,40%取決于人才、資源、制度等,60%取決于溝通。高職班級文化建設中可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優化信息溝通渠道,實現班級管理高效化。
高職班級文化建設中,既要加強班級內部溝通,又要加強家校溝通。首先,要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優化班級內部溝通渠道。例如,可借助班級網頁、微信、微博、QQ等信息平臺,建立相應的班級群、班級論壇,供全班同學和老師進行學習溝通、班級任務布置等。其次,家校合作是現代學校制度的組成部分,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能夠密切家長與子女的交流,提升家長培育子女的技能,改善學校的教育氛圍,幫助教師更好地推進教書育人工作。在信息化背景下,可利用信息化手段,創新家校合作方式,加強家校文化建設。例如,教師可以利用QQ、微信、飛信等方式,定期不定期與家長聯系,向家長說明學校的收費、放假,學生在校表現等情況,同時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
(三)重視職業文化建設,提高考證通過率
高職班級文化的建設從某種程度來說,是一種職業文化的建設。高職院校今天培養的人才,很可能是明天企業的骨干員工。因此,高職院校要重視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的培養。而職業資格證書是學生順利走上工作崗位的保證,高職院校大力倡導并推行“雙證書”制度,要求學生在獲得大專畢業證書的同時還獲得與專業相關聯的職業資格證書。對此,可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提高學生考證通過率。如利用班級網絡信息平臺開展主題班會、期末評語、家校合作等活動,營造班級重視專業技能訓練、重視考取職業資格證的氛圍。建立專業技能訓練支持小組和考證支持小組,在支持小組核心成員帶領下,利用班級QQ群、QQ討論組、學習園地等,收集共享文獻、視聽模擬練習資料,進行學習交流反饋,相互支持鼓勵,提高專業技能訓練效果,保證職業資格考證通過率達到80%以上。
(四)提倡寬容互助精神,營造和諧多元的寢室文化
寢室文化是班級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寢室成員長期的共同生活影響著每個成員的生活方式、學習態度、行為規范、價值理念和理想信念,并由此形成獨特的寢室文化。班級文化建設中,可以寢室文化建設為重要抓手,提倡真誠待人、寬容處世,營造和諧多元的寢室文化。可考慮采用“班主任—班長—副班長—值周班干—舍長—宿舍成員”的組織管理體系和“班主任—團支書—副團支書—社工委員—舍長—宿舍成員”氛圍營造體系,堅持“管理”“氛圍”兩手抓。一方面加強對宿舍的管理,突出班委會對建設宿舍文化的協助與監管。另一方面,發揮團支部在宿舍文化建設上的倡導和指引作用,鼓勵寢室長帶動宿舍的學生營造屬于自己宿舍的文化氛圍。利用班級信息化平臺,搭建寢室學習、活動的平臺,增強成員的寢室榮譽感,促進寢室成員和睦相處,最終實現班級的和諧與發展。
【參考文獻】
[1]朱廣生.高校班級文化建設現狀與對策[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2]包筱玲.現代管理視野下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4
[3]路明遠.CIS文化管理功能在高職班級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
[4]李小龍.大學生主題班會的思考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6(4)
【基金項目】2017年度廣西中青年教師基礎能力提升項目“‘互聯網+校園環境下提升高職學生人文素養的創新研究”;2017年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教改項目
【作者簡介】楊雯婷,廣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
(責編 蘇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