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梓軒
摘 要:印象主義,也稱“印象派”,是西方繪畫史中的重要藝術流派,產生于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的法國。1874年莫奈創作的標題為《印象?日出》的油畫,遭到學院派的攻擊,評論家們戲稱這些畫家們是“印象派”印象主義由此得來。印象主義音樂是受“印象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而出現的一種音樂流派,是音樂進入現代主義的開端。
關鍵詞:印象主義;美學特征;創作手法;演奏技巧
中圖分類號:J5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7)11-0081-01
一、印象主義音樂的產生
印象主義音樂由于受“印象主義”繪畫、自然景物、象征主義詩歌為題材的姊妹藝術的影響,宣揚自我的繪畫主張,挑戰傳統的繪畫原則,反對學院派的繁瑣教學。而印象派音樂家也是不以傳統講究的優美旋律和完整樂曲架構為主要訴求,而是用器樂的音色、音響效果來表現自然界中水、光、霧的變化,他們用模糊的景色,代替了生硬的線條,追求氣氛和色彩,渲染出一下種神秘、自由朦朧的氛圍,在音樂語言上,作曲家打破大、小調體系,通過和聲、織體的色彩表現出虛幻、朦朧的意境。形成了印象主義獨特的音樂風格,標志著西方鋼琴音樂又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歷史階段。
二、印象主義音樂的美學特征
十九世紀前中期,歐洲音樂美學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繁榮時期,在各種美學思想中,浪漫主義情感論音樂美學思想以絕對的優勢主導著西方的音樂美學思想潮流。這一時期,以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音樂美學思想為代表,他的音樂美學論是客觀唯心主義哲學體系組成。他還強調音樂內容的主體性,音樂反映內在的自我,而不是反映單純的客觀事物的表面,這就具有抽象性。十九世紀中期以后,印象主義音樂受到了浪漫主義情感論美學和自律論美學的影響并創新,形成了印象主義音樂美學。印象主義音樂里仍然體現了浪漫主義音樂審美的特征。從內容上看,印象主義音樂描繪了一定的具體內容;從音樂的音響價值來說,利用特殊音響組合,著重音響表現。所以印象主義音樂是雙重美學特征的提現。
三、印象主義鋼琴音樂風格的創作手法
1.旋律:旋律慢慢喪失在音樂中的主導地位,看不到古典音樂中“動機的發展”,也沒有浪漫主義音樂中悠長婉轉動聽的歌唱性的旋律樣式,而變成了簡短、片段、零碎樂句樂匯組成,使音樂像由一些光怪陸離、委婉柔和的音樂色彩,交織而成,充斥著飄忽不定、若影若現的氛圍。
2.和聲:和聲的創作變得豐富,色彩更加明顯的表現手段。弱化和聲功能體系,擴大了和弦的范圍,使用以獨立三度音程累疊的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增加一些非功能性和聲、不協和音、脫離主調的和弦音。這種創作打破了傳統和聲固有的模式局限,增加了音樂色彩的豐富性,創造了新的音樂意境。
3.調式:重視調式的表現力,引進了中古調式、北方的五聲音階。使調性變得十分模糊。把十二個半音分成六等份,變成六全音。這種調性音樂取消半音之間的依附,具有漂浮的意境。
4.節奏與節拍:為了表現靈動微妙的感覺,運用復雜不規則的復節奏和復拍子,也常使用舞曲節奏,如探戈舞、西班牙舞等。由于節奏的不規則多變,從而大大減弱了音樂的推動力,是音樂有種始終處于松散流動的感覺。
5.樂曲結構:樂曲的結構比較自由松散,段落之間也比較模糊,由于音樂中缺少矛盾沖突的戲劇性動力,樂曲呈現出一個音樂畫面對比并置的狀態,通常僅僅在整體上保留一些再現三段體的特征,這種曲式處理超越了以往那種呈示、對比或發展和再現的局限,為音樂創作開辟了一條新的、自由的發展之路。
6.音樂織體:音樂織體豐富多彩,音響效果清晰、透明、豐滿,包括了多層次不同音區和音色的對比組合。
7.題材:是以圖畫、詩篇、自然景物作為創作題材,例如:月光、流水、風聲等。還包括了了民間生活風俗的表現,還包括神話傳說中的奇幻境界和形象。作品有強烈的朦朧感,和變化多端的色彩氣氛,抑制浪漫主義的情感宣泄,追求靜穆、暗示的表達方式。
四、印象主義鋼琴音樂風格的演奏技巧
1.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印象主義有獨特的音色和音響效果。在鋼琴演奏印象主義音樂時,要使聽眾理解這種沒有文字的藝術語言、揭示出作曲家的奇思幻想,就要特別注意觸鍵方式。彈印象主義音樂時,要忘記鋼琴是一種擊弦樂器,避免一切敲擊性的彈法,而是帶上靈敏的內心色彩感,進入音樂由含蓄、超脫的、忘我的安然境界。所以在彈奏印象主義風格的鋼琴作品時要注意手指不垂直,稍稍攤平,使指尖與琴鍵的角度變小并讓指尖后部的肉墊較多接觸鍵面,手指需要貼鍵,在保持正確曲速的同時,然后有控制地慢慢下鍵,同時要靈活地運用手腕。
2.多聲部音樂:層次性是鋼琴觸鍵的一個基本概念,鋼琴音樂中充滿了多聲部的音色,所以也就有不同的觸鍵方式。在印象風格的鋼琴作品中,它不單要求左右手分工明確,還需要演奏者的雙手能獨立控制各自的音樂層次,然后通過兩只手的配合,就可奏出三層、四層甚至更多層次,使音樂更富立體感,音色更多變化與對比,從而加強音樂的表現力。
十九世紀的印象主義音樂吸收了多種文化元素,極具個性、富有創意的音樂。打破了傳統音樂的慣用模式,在和聲、調式調性、節奏和音樂結構上都用了新的音樂語言,渲染出一種自由、神秘、朦朧的氛圍。
參考文獻:
[1]謝彩霞.探析德彪西印象主義音樂美學思想形成的過程[J].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