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福源
摘 要:語文作為小學生學習的基礎學科,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提高重視,積極研究新課程標準的相關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深入解讀教材,分析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誤區(qū),并提出創(chuàng)新的課堂教學方法,以此促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不斷提高。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
作為小學課程組成中最為基礎,也最為重要的一門學科,語文課堂教學受到相關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將落實新課程標準、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作為重要的工作對待,并在這一思想觀念的指導下,積極研究教材、學情,大膽嘗試,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以最大化地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1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誤區(qū)
(1)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多是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這是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模式,只認識到教師的指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是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合作能力等的發(fā)展。(2)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受到傳統教學觀念與教學技術等的影響,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尤其是對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效果更是不佳。小學語文教學,除了要教授學生識字寫字,還要教授學生朗讀課文。但是,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并未認識到朗讀的重要性,只是將朗讀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朗讀也多是流于形式,從而未能發(fā)揮“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作用,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不利的。
2 小學語文課堂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
現階段,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重要工作之一,即是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推進素質教育,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提高認識,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面向全體學生,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結合教學內容與學情,大膽嘗試各種教學方法,以便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并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發(fā)展,為素質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有效助力。
2.1 利用情境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情境教學方法是一種較為常用的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帶有趣味性的主題圖,運用自身的教學技能,為學生編織一個個美麗的故事,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2.2 利用綜合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小組合作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綜合學習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它打破了語文學習的學科界限,把語文學習與各科目的學習聯系起來,實現彼此的融會貫通,并通過深入實踐來直接體驗學習,注重書本理論與實踐經驗的有機結合,擴大學生視野,把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利用所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小組合作能力與實踐能力的發(fā)展。
2.3 利用多媒體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并拓寬學生語文知識視野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與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小學課堂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師也提高了對多媒體教學方法的重視,將教學內容以圖、文、聲、像的形式展現在學生面前,并針對某一知識點適當地拓展,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的基礎上,拓寬了學生語文知識的視野,有利于學生學習更高深的語文知識。
2.4 重視朗讀,培養(yǎng)學生語感,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教學與寫作教學同等重要,所以,教師必須給予重視,以不同形式帶領學生進行朗讀訓練,從而使學生在不斷的朗讀中逐漸理解課文深意,形成語感,并在朗讀中記錄感興趣的詞句,以便為寫作積累資料,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將各種教學方法綜合起來,并發(fā)揮各種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并且結合學生學習情況與教材內容,大膽嘗試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此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