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澤+孟家琪
摘 要:隨著城鎮化迅速發展的帶動下,中小城市與大城市一樣面臨著來自交通擁堵與環境惡化的壓力,但是由于在發展背景與客觀條件方面有著顯著的差異。為了保證城市交通的暢通、合理和有序的發展,各地政府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去進行交通管理體系和規劃設計研究,為交通道路管理提示提出了一套綜合、系統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機制,為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基礎和指導依據。
關鍵詞:中小城市;道路規劃;交通規劃;存在問題
近幾年來,交通問題已經成為影響我國中小城市經濟發展的最大因素,也是整個城市化建設中存在的最為基礎的問題。在現代化的城市發展中,城市道路規劃對于整個城市規劃工作有著極為關鍵和重要的意義,也是合理確定路線的基礎依據。
1 中小城市交通規劃中存在的問題
中小城市的城市規模、結構變化與大城市有著差別,其城市道路交通也表現出個性特點。在這種社會背景下,城市交通運輸能力不足和交通擁堵現象的出現已經成為影響國民經濟發展的主要基礎,更是社會發展的首要因素之一。
1.1 交通規劃和管理滯后
長期以來城市總體規劃未充分考慮和適應城市交通的發展需要,一些路段開發密度過大,功能區分和定位錯亂,也是引發交通擁堵的常見因素。一些城市單元的設置未考慮到后期交通流量快速增長等因素,并未按科學合理的要求將生活區、商業區、辦公區和交通樞紐區等功能區進行合理區分和設置,許多路段未形成的合理的路網結構,道路設計較為狹窄,一些交通樞紐附近的道路由于過于靠近商業街和步行街且設計不合理,導致交通樞紐附近經常發生擁堵,嚴重影響了通行效率。一些功能區在設計時對缺乏整體考慮,而又缺乏足夠的停車空間和緩沖區域的設置比如一些小學和幼兒園出入口直接靠近馬路,致使接送學生的車輛在上下學高峰時堵塞行車道造成擁堵。
1.2 城市交通路網結構不合理
近年來,各級城市政府對于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越來越重視,每年在“打通斷頭路、梳理微循環”等工程上花費的氣力著實不小,但僅重視主干路建設,忽視次干路與支路建設,導致城市路網疏導交通功能不足,整體效能低下。特別是許多中小城市主干道距離較遠,缺乏快速通道,主、次、支路比例嚴重不均,一些斷頭路、瓶頸路的存在也影響了路網功能的發揮。路網之間難以有效串聯,次干道和支網的集散性和分流性功能難以發揮,一旦由于施工或上下班高峰時期主干道發生擁堵,車輛難以通過支路進行疏散或分流,極易引發大規模的嚴重擁堵。
1.3 交通安全意識薄弱
在硬件設施建設方面,城市政府越來越重視道路交叉口的規劃設計與管理,通過擴寬車道、采用電子監控等方式大大加強了道路交叉口的管理。但隨著助力車、摩托車等進入到生活之中,市民在追求機動化的過程中,交通安全意識薄弱,大量助力車、摩托車涌入機動車道,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壓力,并造成了大量交通事故與安全隱患。
1.4 “停車難”問題突出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私家車開進了千家萬戶。私家車的發展在體現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時也使得停車問題日趨嚴重。機動車輛在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及公共場所隨意停放,路邊停車擠占道路資源,使本就不寬的道路變得更為狹窄和擁擠。同時,缺少非機動車和摩托車的停車場地,摩托車、非機動車大多占用城區道路停放,使得本已脆弱的城市交通更加艱難。從調查結果來看,停車問題最突出的場所是商業區,其次為旅游景點和居住區;而停車泊位建設滯后、停車場布點不合理是市區停車設施存在的最大問題。
2 中小城市交通的優化措施
道路的規劃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標志。提高城市道路規劃的管理水平,是城市交通發展的客觀趨勢。近年來,隨著經濟建設和社會的不斷發展,中小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日趨嚴重,給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因此,如何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是擺在我國中小城市發展中重要的問題。
2.1 開展交通安全宣傳
中小城市行人、非機動車闖紅燈、亂穿馬路,機動車強行并線、強超強會等交通違法現象非常普遍,它不僅擾亂了正常的交通秩序,還存在著極大的安全隱患,很容易造成交通事故。究其原因,是我們交通參與者的交通安全知識淡薄,交通素質有待提高。因此開展交通安全宣傳必不可少。如推廣“斑馬線文明禮讓手勢”,在主要路口、過街橫道懸掛宣傳橫幅,讓行人和駕駛人熟知“斑馬線文明禮讓手勢”;發動社區、青年志愿者以及轄區機關、企事業單位有關人員上路維護路口交通秩序,勸阻交通違法行為;在中小學校建立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長效機制、開展社區居民宣傳教育活動、家庭宣傳教育活動、運輸企業駕駛人宣傳教育活動;在廣場、公園等居民聚集地,組織開展較大規模的交通法律、法規和交通安全常識集中宣傳活動。
2.2 加強城市交通發展總體規劃
強調道路建設科學性,優化城市布局,盡量減少跨區域交通量,商業、服務業、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等生活服務,均勻分布在這些交通吸引點和交通擁堵的發生源,最大限度提高道路交通利用率。比如,通過城市規劃合理劃分城市的合理布局,把生活區和工作區有效的劃分出來,或者是支持城市“兩走”策略,將人口平均分布,降低人口的密度,降低車輛額密度。
2.3 完善道路交通基礎設施
人是城市公共空間的主體,街道設施是為人服務的,因此街道設施的規劃優化設計要體現對人的關懷,集功能與環境景觀于一體,關注人在其中的生理需求和心理感受,使人們活動起來都能體會到舒適、方便、自然、和諧且美好的感受。從城市道路建設的細節處,更多地體現對人的關懷、關心、幫助和方便。
2.4 加強道路交通綜合整治
切實加強對城區道路交通建設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整合現有組織資源,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導、部門、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綜合協調機制。科學設置單行線、機動車限時出行、限制左轉彎等區域性交通優化措施。建設綜合交通指揮中心,大力發展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統,隨時進行道路交通信息分析,根據交通流量、流向狀況實現指揮調度和信息服務自動化。以疏堵結合的措施及時處理影響道路交通秩序和環境的問題,切實緩解交通堵塞。
結束語
我國中小城市數量龐大,在國家的經濟建設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目前普遍存在交通基礎設施薄弱、道路規劃不合理、交通秩序混亂等問題。在充分考慮城市的人文地理、道路現狀和經濟能力等因素的情況下,在加強交通安全宣傳、合理規劃與管理、優化通行方式、提升科技管理水平,才能走出一條具有自己特色的城市道路交通發展和諧之路。
參考文獻
[1]湯銘潭,張全.我國小城鎮道路交通規劃的優化基礎[J].城市交通,2005(3):49-52.
[2]孟召宜,渠愛雪,沈山.試論地方小交通及其構建問題[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45
[3]胡繼友.城市道路交通規劃存在的問題及處理措施[J].中國水運(下半月),2015(1):325-326,330.
[4]高紅建,李韓娟.道路規劃與房地產開發一體化模式探討[J].江蘇交通,2013(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