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華榮
摘 要:在前期調研和實踐探索基礎上,結合三明職業技術學院的體育課教學模式實際情況,以院校為例說明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的現實情況尤其是問題突出表現,并從體育教學內容、方法、形式等多個方面給予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為未來提升各地高職院校公共體育教學的質量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課 教學 改革對策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a)-0194-03
我們之所以重視當前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與改革對策的研究問題,是出于兩方面的需要來考慮,其一是時代背景的需要,因為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文化都有所提升,在此基礎上,人們對身體的健康程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使得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成為很多人所共同關注的一個問題。高職院校若想讓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行為習慣,就一定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主動賦予,特別是在公共體育課堂教學研究中投入更大精力。其二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因為高職院校在社會上的特殊地位,怎么樣藉此培養出更多高素質專業人才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而高職公共體育課作為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必修課程,關系到學生今后的發展潛力和前景。此外,近些年來三明職業技術學院在公共體育課程教學方面逐步打破了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基于學生視角和學生實際需要,在教學內容、教學理論、教育觀念、教育手段等方面做出了創新,對傳統的體育教學指導方法做出了調整,使得體育教學內容及各個環節中不斷出現了趣味性和娛樂性更強的運動項目,其實效性也所提升。這種變化恰好處在研究的范圍之內保證了理論研究不與實踐相脫離。
1 三明職院公共體育教學現狀
三明職院體育教研室在學校領導及教學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在體育教學改革方面做出了積極的嘗試,取得了一些業績。同時問題也是存在的,所取得的成績亦應值得展示,為接下來的進一步深化體育教學改革奠定堅實基礎。
該校體育教學基本情況可以概括如下。
(1)課程時間安排,本校三年制的高職體育開課年限是一學年,由教務處進行統一安排,五年制高職(其中包括三年制中職)的開課時間則交由各系部進行自主安排,開課年限不做強行劃定,課時則統一安排為每周兩個課時。
(2)教學形式和方法,首先,在第一學期體育教學形式上,三明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三明職院)是按行政班級分班上課的形式進行,由體育教研室統一安排各班級授課教師,教學計劃各授課教師自行編寫。
其次,教學方式多用集中講授,以保證教學內容的統一性。內容選擇上多與教學大綱內容保持基本一致。
第三,對學生進行期末考核,一般采取量化指標來進行,用于客觀評定學生的成績,并逐步引用了平時加期末的雙標準。
(3)師資隊伍及教學硬件,首先,在師資隊伍方面,三明職院體育教研室現有在崗在編專職體育教師共11人,期中男性9人,女性2人,副教授6人,講師3人,助教2人。
其次,在硬件方面,學院現有能夠用于教學的室內體育場館2個,其中籃球館1個、綜合館1個9(能同時容納教學班級若干)。另有400 m標準田徑場1個(內含1個足球場),室外網球場1片,排球場3個,籃球場11個,乒乓球臺10張,羽毛球場14片。
2 三明職院公共體育課教當中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以來,因為高職教育課程本身的變革,再加上教學改革進程的全面推動,三明職院對本校各年級學生的公共體育課程安排和教學采取了較大改革。全面考慮到普修課、選項課、專項提高課等類型的分配,基本上講可以滿足各專業年級高職學生的需求。而在實踐中發現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情況有些學生熱衷于某項體育運動,然而并不愿意上公共體育課的情況存在。
分析認為下述這些問題應當是導致這種情況存在的原因:
(1)在體育教學指導思想上需要明確的一個問題是不能把高職院校中的公共體育課視為單一學科,而它是由一個學科群所構成的整體,所以要將其綜合化教育職能充分發揮出來,用以滿足提升高職學生素質水平的要求,促進其身心的全面健康發展。可是現在很多高職院校的體育教育者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直接導致了課程設置和教學指導思想的不足,特別是沒有將“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當作課程設置和實際教學的重要指導綱領。
(2)體育課程教學形式的僵化,三明職院采取了在一年級第一學期開設體育基礎課,在第二學期開設內容豐富的選項課的做法,可是因為學校學生員人數的增加,教學資源變得日益緊張,原有的選項課實際上未能真正破除原來教學班級的限制,而只是做了簡單的“平移”,所以學生在選擇空間上并不是很大。這樣又直接造成了另外兩個不利的情況,其一是有的選項內容因為人數過少而難以為繼,其二是同一選項課堂上,學生水平不能保持一致,造成了教師組織教學的巨大困難,學生的個性發揮也因此受到影響。
(3)教學內容不合理,教學內容不合理集中體現于課程內容安排、教師教學這兩方面上,它們都將體育競技的重要性拔高,而忽視了身體健康才是體育的最終目標。在安排具體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存在著未能將學生的全面發展置于第一要務的情況,無法滿足學生的身心發展的需求。
3 三明職院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的對策
考慮到現存的幾個突出問題,三明職院體育教研室從下述幾個方面做出了改革。
(1)教學內容多樣化,在高職院校接受公共體育訓練的對象他們的個性不同,而又普遍充滿活力,因此具有非常強的可塑性,也正因為這樣,高職院校在進行公共體育課教學時,就一定要注意到教學內容方面的多樣化。具體來講男生、女生;一、二年級學生;城市、農村學生幾組類型在體育興趣、體育習慣等方面的差異都比較明顯,也決定了所需要接受內容的差異。為此,高職院校在進行公共體育課程選項教學方面,應當隨著環境的改變而改變,彰顯出程度不同的增減。選項課內容或增或減,能夠更加合理地促進高職學生投入到體育鍛煉活動中來,真正滿足他們的個體需要,使其終生參與體育的思維習慣得到鞏固。此外,高職院校還可以在課程中加入一些社會新近流行的項目、國外的前沿項目等,用與校內校外、國內國外的交流。再者,考慮到學生成長的需要,公共體育課程可以具體劃分成大一必修,大二選修、大三課外活動幾種。而不管是何種課程,皆要考慮到學生整體及個體的偏好。
(2)教學思維主動化,無可否認的一點是高職院校的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因為學習本身存在一定難度,不可難免地會造成學生的挫折感,這對學生主動活動思維的形成是不利的。為此,實施課程和教學改革的一項關鍵內容,便應當以課程設置和此種挫折感的沖突避免為目標,讓學生更加充分地享受到快樂教育。尤其在近些年,體育課越來越關注健康培養因素,說明國家在高校體育改革的理念上已經取得了長足進步,正步入到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此時,高職院校的公共體育課一定要真正形成以健康為第一指導要務的思想。比如在常規的體質測評中可以看到:有個別學生在身體素質方面的表現不夠理想,如果依平時教學進度,必然會使得此類學生心理形成挫折感。因此體育教學思維的主動化,就是要讓這些個別學生得到單獨的專門訓練,針對其身體基礎較弱、體育理論知識掌握不夠充足的具體情況,給予因材施教的調整,讓其意識到增強身體素質的必要性,并得到體育技能達標的方法訓練。如果方法得當,這部分學生不但完全可以做到達標及格,亦且能夠取得較為理想的成績,這對于其自信心的構建也是相當有利的。
(3)教學方式個性化,三明職院公共體育教學改革對策的另一要點是教學方式的個性化,亦即使教師開展個性化的教學及教學研究改革,防止教學的千篇一律。三明職院公共體育課程在體系上的主要表現不足在于:課程學分賦予數量較少,而且設置上也不夠豐富,教學形式存在單調的情況。若是始終因循傳統固化模式,不首先對學生情況及需求做出調研,很容易造成教和學相互脫節的問題。若是教師再在教學中忽略教學藝術的調整,只在細節上搏得學生的喜歡是無濟于事的。除此以外,傳統的以考試鑒定體育水平高下的做法,也頗值得商榷,容易造成學生的主動性喪失。大量的教學實踐成果表明:教師在課堂上所呈現出來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均為教學的一部分,且會給教學效果產生直接關鍵性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尤其要注意語音、動作、表情、服飾等的應用。言為生表、行為師范,用熱情洋溢的態度感染學生。
(4)教學評價科學化,三明職院和我國大多高等職業院校一樣,正經歷著一個重大的變革期,也就是由簡單專業教育變革為綜合素質培養教育。對于院校中的公共體育課程來說,其設置和實施工作同樣要因應此種轉變,及時做出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的調整。總體上講,高職院校學生在體育課方面表現得如何,不能單以成績作為衡量標準,而是要全面考慮到評價標準在社會、學校、個人綜合素質幾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可以把考核次數與考核項目做適當調整,使之不至于成為學生的壓力,且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的考核標準,用以因應其個體身心素質的差異,促進其全面發展。對于那些主觀性較強,不易做出客觀評判的內容,要使多名體育教師的評價結果相結合,以防止評價失真情況的出現。
(5)積極嘗試學生社聯體育單項協會學分制,從三明職院公共體育課程的發展來看,公共體育課程和教學中推行學生社聯體育單項協會學分制不失為一種富于前瞻思維的考慮。如前面所講,現在進入到高職院校的學生,在體育與文化素質方面的基礎各不相同,在公共體育教學中學生社聯體育單項協會學分制,對于學生個體身體和心理發展較為有利,可以讓以生為本的先進教育理念得到貫徹。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學分制還可以展現出其在自主選擇上的卓越功能,易于激發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通過實踐調查加資料研究的方法,筆者認為全面推行學生社聯體育單項協會學分制可以按照下述方案著手。其一是保證理論教學內容呈現出專題化色彩,使學生每個星期都可以得到理論知識的專題呈現,學生依照協會培訓班的形式聽課,或者可以依實際情況需要依學生社聯課程表時間聽課。其二是保證基礎內容的完整性,學生應當在原有基礎上,接受更加統一的體育教學計劃、內容、要求、考核等。其三是在面對選項教學內容時,選項制應當得到完善,出于滿足學生個性要求的考慮,教師可以上大家根據個人實際情況,從眾多的學生社聯體育單項協會選取一個或者若干個體育協會項實施學分制,還可以在每學期進行自主調整。最后是保證運動狀態的長期監管,落實到學分制上,便是應當體現出學分對于學生素質的長效監督機制,以備學生身體素質始終處在教師和學生自我控制之下。
4 結語
我們需要強調的是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改革依然處于不斷的摸索探尋過程之中,學校和教育主管部門需要給予足夠的時間,比如將2016年視為體育課程改革的嘗試時期,把2017年視為全面鋪開時期等。也就是說,推動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要用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進行驗證。面對其間所出現的各種問題,要有明智的認知能力、足夠的糾正勇氣,從而取得更加輝煌的體育教學改革成果。
參考文獻
[1] 宋海燕,宋海輝,鄧奎.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9(5):125-127.
[2] 陳盼.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的分析與研究[J].經濟師,2008(10):136-137.
[3] 姜明.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教學改革的思考[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09(3):45-47.
[4] 胡一禮.對吉首大學張家界學院公共體育課教學現狀的思考[J].科技創新導報,2013(28):147.
[5] 張雷,戰美迎.構建黑龍江省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過程評價模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8):66-67.
[6] 蘇欣.網球墻在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的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3(13):73-75.
[7] 魏俊民.大學生對公共體育課教學建議的調查與分析[J].價值工程,2010(2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