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剛+夏昌輝
中圖分類號:G852.1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009-9328(2017)04-000-02
摘要作為教育的一部分,體育跟其他所有學科一樣是為培養和造就人服務的。體育是人為的也是為人的,人文性是體育教育的本質屬性。通過對太極拳教學的人文探索,探討了人文體育教學的可操作性。認為體育教學方法應更具彈性,教師應給予學生更為多樣化的自主選擇,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
關鍵詞 人文體育教學太極拳教學
一、體育教學的人文性
對何為“人文”人們眾說紛紜,基于對人類共同命運的關注,由此產生的“尊重人的價值和尊嚴”等問題,奠定了探討人文主義的共同基石。教育的人文性同樣以此為出發點,探索何種教育對受教育者最具人文關懷。體育是人為的也是為人的,學校體育教育人文性的本質就是借助體育教育對人的健康體魄、健康心理、良好道德情操、自由思想、獨立人格的塑造,以為培養完整的人做準備,教育活動的過程受到即便是不超過、至少也是與結果同等的重視、和對生命的敬畏、對自由的歌頌、對情感體驗的重視。
二、傳統體育教學的弊端
傳統的體育教學以學生掌握運動技術為主要目標,教學方法以保證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傳授為主,造成了傳統的體育教學過分追求運動競技的成分,追求運動技能掌握的程度,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忽視了對知識的理解,忽視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忽視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等,學生在學習中難以體驗到運動的樂趣。
三、人文體育教育的主張
新課程下的運動技能教學是對傳統的運動技能教學進行補充和完善,強化了探究意識,增進了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注重學生個性化學習,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體驗到運動的樂趣。在教學方法上打破了傳統單一的教師傳授和示范的教學方式,采用開放性教學模式,教學中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培養其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探究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在合作學習中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四、體育教學目標的人文定位——以太極拳教學為例
太極拳是很多學校大一新生的必修課,筆者通過對以往教學效果的觀察中意識到,學生們對太極拳學習的目標定位并不一樣,他們所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也各不相同,他們在學期末的效果評價中所表現出來的水平也有顯著差異,在緊接著的第二個學期,筆者通過回訪了解到,幾乎所有學生不能完整打完整個套路,絕大部分學生只記得不超過5個動作,這個結果著實讓人震驚,但卻是事實。回顧一個學期的太極拳教學,師生們都盡到了自己的努力,作為教師,筆者沒有絲毫懈怠,無論是示范還是講解、糾錯都非常認真細致,作為學生,其表現也大都令人感到比較滿意,但回訪的結果卻不容樂觀,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并沒有達到教學目標關于技術水平和終身從事該項運動的要求(多數學生表示在退休之前不會考慮經常性的太極拳練習),這種情況并非是某一個學生、某一個班級的特例,而是普遍存在于所有的班級和絕大多數學生,這種在統一的教學目標與不同的教學結果之間存在的巨大差距的情況在事實上已經表明教學活動失去了意義。
沒有意義的重復勞動是痛苦的,這促使筆者思考關于太極拳教學的諸多問題,在所有這些問題中,筆者最迫切想得到回答的問題是教師和學生要怎樣做才能使學生學有所得。
因此,筆者對以往的教學方法進行了變革,改變以往太極拳教學從示范開始的傳統路數,首先對學生提出關于太極拳的一系列認識問題,它們包括:
1.你對太極拳的總體印象是什么?為什么有這種印象?
2.在你看來,太極拳區別于(如果有的話)你所知的其他拳種的最顯著的地方是什么?并請舉例說明。
3.你希望對太極拳學習到什么程度?這個程度對你而言意味著什么?
4.為達到你所設定的目標(預期學習程度),你的計劃是什么?請簡要列出你對計劃實施的步驟。
5.為了實現你所計劃的每一步目標,你需要哪些資源和幫助?怎樣獲得這些資源和幫助?你希望教師在你實現計劃的過程中充當什么角色?
6.就太極拳而言,你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
7.你希望太極拳能為你帶去什么?
8.基于以上問題,以及你對問題的回答,請制定一份獨立學習計劃,它將作為你本學期太極拳學習效果評定的重要依據。計劃的內容包括:從你最關心的一個或數個問題開始,以及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全過程。
五、對學生學習的目標定位
在本案中,筆者改變了自己對太極拳教學的固有路數(整體示范—分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糾錯—練習—糾錯—練習—檢查學習效果—評分),而是從提出一系列關于太極拳的問題(這些問題有的是學習者普遍關心的,而有些則是筆者最想知道答案的)開始,以引發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認識和思考,每個學生對太極拳的認識都會有大大小小的差異,每個學生對太極拳學習的期望值(學習目標)也不同,而正是因為對有著不同學習目標的學生適用統一的教學設計,才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太極拳教學人文性的第一步可以從分析學習者的目標定位出發,綜合起來,根據學生對問題3的回答,學生的學習目標定位大體包括6種:
1.我希望能完整地打完整個套路,沒有嚴重錯誤。
2.我希望太極拳讓我得到健康的鍛煉。
3.我希望太極拳能對我起到防身的作用。
4.我希望掌握太極拳最具特點、最具標志性的動作就行了(基于老師的全套示范,我本人自認為符合我認定的動作)。
5.我希望學完之后能教別人。
6.告訴我及格的標準就行了。
六、以學習目標為導向的人文教學設計
基于對不同個體關于學習目標的設定情況的了解,讓筆者的教學活動能夠有針對性地展開。下面是針對具有不同學習期望的學生進行的教學設計:
針對抱有第1種學習期望值的學生,動作的精確程度不是最重要的,而動作的完整性才是其所關注的重點,那么筆者對學生不必苛求動作的精確,為利于提高學習效果,筆者沒有按照從頭到尾的順序開展教學,而是把簡單動作和較復雜動作結合起來,這樣,每次課學生都能很快掌握簡單動作,而同時又強化了對難度動作的理解和練習,到最后再將全部24式按順序串聯起來,滿足了學生對動作完整性的要求。
針對抱有第2種學習期望值的學生,筆者采取的策略是鼓勵學生掌握完整的24式太極拳動作,并且避免嚴重錯誤,在練習中加入想象,想象置身于水池之中,習練時能夠感受到水的阻力并克服水的阻力、注意調節呼吸和放松精神,盡量使動作看上去外松內緊,并保持愉悅的心情。做到動作、情緒、感覺的和諧統一。除此之外,筆者建議學生將慢跑和太極拳結合起來進行,在練習太極拳之前進行一定距離的慢跑,視各人情況而定,以不感到難受為準,慢跑完成后大腦和肌肉處于適度興奮狀態,而韌帶處于松弛的彈性狀態,這些準備更有利于完成太極拳的靜力性動作比如左、右蹬腳。通過動靜結合、一張一弛的活動達到健身健心目的。
針對抱有第3種學習期望值的學生,筆者知道他(她)是實用主義者,在他們看來太極作為武術之一種就應該具有技擊防身的功效,否則很難令其感到學有所用。這種期望值的學生不在少數,坦白地說筆者本人在最初接觸太極拳的時候也抱有此種認知。面對這種情況,筆者采取的如下策略重現了我對太極拳技擊的認識過程:首先,筆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希望以24式太極拳所表現的動作節奏和速度去擊倒敵人嗎”,第二個問題是“面對力量比你大的對手,你打算采取對抗的策略還是消解的策略”,第三個問題是“你認為僅僅通過一個學期的練習是否能掌握技擊能力”。學生在第一個問題中領悟到的是要想發揮動作的技擊功效,絕不能機械套用一成不變的動作演練速度,也就是說要實現對動作“虛實相間”“快慢疾徐”的變化,進而使學生明白太極拳的節奏中蘊含了“快”和“慢”兩種速度要求,因此在學習過程中要注意節奏變化。學生在第二個問題中得到的啟示是太極拳以弱勝強、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道理。學生在第三個問題中得到的啟示是無論任何一個動作,即便再有實用功效,也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和努力才能達到運用自如不受動作本身束縛的境界,進一步使學生明白踏實付出才能有所收獲的道理。
針對抱有第4種學習期望值的學生,筆者知道他(她)對太極拳之所以成其為太極拳而不是別的什么拳種的原因感興趣。這對于身為教師的筆者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戰,要回答學生的問題,筆者必須知道太極拳的特點是什么,以及哪些動作最能體現出太極拳的理念和特點。在了解了這些之后,筆者不急于告訴學生有哪些動作符合他們的期望,而是提示學生自己去搜集關于太極拳的拳理、哲學和特點的資料,在這些資料中甚至包括影視作品,在得到初步的答案后再與筆者溝通。這樣一來,學生對太極拳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興趣,多數人會從電影電視入手,從中挑選出自己喜歡的動作,然后再通過資料確定動作的名稱,進而通過網絡搜尋關于太極拳拳理的描述,最后確定自己想要的動作。這個過程所需的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星期,即在第二次課的教學開始,學生便會明白自己學習的方向和如何向老師尋求幫助。在隨后的學習過程中,筆者帶領學生展開了關于太極拳拳理的一些看法的交流,彼此都得到了有益的啟發。
針對抱有第5種學習期望值的學生,筆者知道他(她)有著超越學校教學目標的更高的期待,這個期待意味著他(她)不僅要使自己能掌握太極拳的全部動作還具備傳授這項技術的能力,及格達標已不是他(她)所關注的,他們更在意動作的精確度以及對動作的理解,只有達到這兩點才能獲得傳授他人的能力。有了這么高的期待,對教師而言是一件好事,教師所要做的就是盡可能提供準確的動作示范和講解,對這些擁有更高期望值的學生而言,傳統的講解示范法依然有很強的效力。
針對抱有第6種學習期望值的學生,筆者明白要其掌握全部的太極拳動作是不現實的,即便以不及格作為威脅,也不能使其改變對太極拳的認知和態度,其想要的也許根本就不是太極拳,而是別的運動項目,或者甚至是根本不喜歡運動,那么教師的期望值也必須做出調整,真正接受并尊重學生的選擇。筆者將目標定位于能演練任意三分之一的太極拳動作并同時說出它們的名稱即可。動作的順序可以打亂,動作可自由選擇。這樣一來,學生反倒關注整個動作過程,因為要在全部的24式中做出三分之一的選擇,則不得不對全部動作有所關注。但同時因為沒有動作連續性上的要求,使得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動作,而且不用擔心因為連貫性問題中斷學習。
七、小結
學生自我設定目標,自我主動參與學習,對整個目標和行為負責,最后坦然面對老師和同學的評價以及自己對自己的評價,每個不同的個體都能學有所成,都能采取負責任的行動,因為從根本上來講,這個學習過程不是由教師迫使的、不是由統一的教學目標和評價標準限定的,而是個人主動選擇的結果。此種自我設定學習目標、自主學習并獲得想要的結果的教學活動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不在于使學生能展示關于某個運動項目的漂亮的技術動作,而在于培養學生負責任的行為和習慣——為自我設定的目標付出積極的行動并取得成功。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課題編號:15YJC890032。
參考文獻:
[1]羅杰斯.自由學習[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140.
[2]漢斯·烏爾里希·古姆布萊希特.體育之美:為人類的身體喝彩[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13.
[3]張虎祥,張勝林.對體育教學評價人文化發展的思考[J].體育教學與研究.200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