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倫俊
摘 要:財務風險管理是現代企業的一項重要管理活動。如何化解生產經營風險,建立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是財務管理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主要針對縣級供電企業的財務風險管理現狀分析,從而提出有效防控措施,建立健全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促進縣級供電企業全面發展。
關鍵詞:縣級供電企業;財務管理;風險防控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9-0013-02
引言
縣級供電企業承擔著縣域經濟發展中的重要能源供給任務,履行著保障更安全、更經濟、更清潔、可持續的電力供應的基本使命。財務管理是企業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對于縣級供電企業而言,在依法、合規經營的同時,財務管理過程中還存在許多亟待完善的問題。如何在縣級供電企業財務集約化管理進程中不斷加強財務管理的原動力、滲透力和執行力,構建統一的財務內控體系,抓好預算管理、資產管理、稽核管理、從業人力資源保障等因素,夯實財務工作基礎,是縣級供電企業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一、縣級供電企業財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目前的現狀來看,許多縣級供電企業財務內控機制仍相對薄弱,針對資產、資金和成本核算等財務活動中的風險防控認識不到位,內控機制不健全,管理粗枝大葉,沒有足夠的監督和控制手段,財務內控機制建設距離目前企業管理提升的要求差距仍較大,給企業經營帶來一定的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全面預算管理未有效落地。主要表現在:一是預算編制環節缺少有力的控制制度,科學性較差,編制不嚴謹,隨意性較大;二是業務預算與財務預算的有機結合緊密度不夠,在項目的確定、定額標準的建立等方面有待協同;三是側重執行結果的考核,而缺乏預算執行過程的分析與預控;四是針對預算考核指標的考核體系有待細化完善,引導作用尚未充分發揮。
2.資產管理較全壽命周期管理要求差距較大??h級供電企業資產類型多樣性、分布范圍廣、權屬關系復雜,同時由于管理能力的限制和資源的有限性,資產管理基礎仍薄弱,管理流程尚待統一規范,不良資產、低效和無效投資亟待清理,工程前期規劃、項目立項、成本管理、資金支付、竣工決算編制等管理流程亟須規范。
3.財務稽核管理有待進一步提高。縣級供電企業財務稽核管理較為薄弱,稽核規則、稽核事項、稽核流程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稽核質量。目前,因財務人員工作力量相對薄弱,兼崗現象較為普遍,對各項稽核工作的開展形成了較大制約,尚未建立風險監督常態機制。
4.財務人力資源配置有待進一步優化。各縣級供電企業普遍存在財務人員學歷、會計職稱過低的現象,甚至大多老會計人員還是“半路出家”,財務集約化形勢下業務應對都相對吃力;對于財務風險認識更是重視不夠,缺乏應有的風險意識,從而客觀導致部分縣級供電企業在財務管理制度建設與執行、會計核算水平、會計信息處理、上報數據準確性等方面存在問題,財務工作基礎還需要進一步夯實。
二、加強縣級供電企業內控機制建設的必要性
在縣級供電企業施行全面風險管理,加強內控機制建設是實現國有企業資本保值增值的非常有效的管理手段??h級供電企業要想達到資本增值率最大化,就必須建立與完善企業經濟活動相匹配的財務核算、監督等內部控制制度,有效防控經營風險。
1.從外部環境來講,是經濟形勢產生變革和外部監管力度加大的因勢利導。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電力改革加速推進,將給電網企業帶來重要而深遠影響。尤其是輸配電價改革,公司效益增長方式將發生根本轉變,傳統的經營行為和工作模式需要調整,部分專業傳統的粗放式管理方法已經與“新常態”不相適應。總體看,公司既要加大投入、加快發展,又要穩健經營、規避風險,就必須持續強化內控體系,強化一體運營能力,提高運營效率與效益,切實增強公司盈利能力。本屆國家電網公司監事會的主要任務就體現在以問題和風險為導向,以防止國有資產流失,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為主線,進一步突出監督重點,圍繞“三重一大” 事項,加強對企業內部控制體系及其有效性的監督。
2.從內部環境來講,是依法治企的內在需要和管理提升的客觀要求。在開放的市場經濟環境下,成本核算、電費回收等財務風險無處不在,時時威脅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稍有不慎便前功盡棄。這一現實迫切要求企業盡快建立行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通過控制程序和對程序的有效執行,提高自身管理的能力和水平,以積極、和諧的企業形象服務社會,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近年來,公司通過建章立制、嚴抓嚴管,依法治企水平不斷提升,保障了企業持續健康發展。但從內外部檢查情況看,部分單位的“出血點”、“發熱點”尚未根治,“習慣性違章”屢禁不止。加強縣級供電企業內部控制建設,有利于加強對法律、法規的有效遵循,防范各類風險的發生。應盡快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控制體系,通過全面辨識、評估、分析、防范、應對、控制和化解風險,有效規避財務風險對企業經濟效益和生存發展的危害,消除企業運轉中的隱患。需要持之以恒地進行內控評價、查缺補漏、協同共治,用實際行動保障改革發展、規范經營行為,實現依法理財、依法經營。
三、建立以風險為導向的內控評價機制,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1.立足實際抓重點,構建嚴密的控制制度??h級供電企業應遵循“頂層設計、自上而下、因地制宜、循序漸進、動態改進”的原則,通過采取“立、改、廢”的方式,全面落實應用國家電網公司內控流程標準,在認真梳理本單位財務規章制度梳理的基礎上做出完整性、適用性、準確性等因素的全面評估,針對財務管理中的薄弱環節,及時出臺、修訂各項內控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形成健全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實現全面風險與內部控制常態化運行,規范公司經營管理,防范依法治企風險。制度的制訂應該通俗化和人性化,核心內容和側重點清晰。要讓制度外化于形、內化于心,增強全員、全過程、全方法依法理財的意識,從而形成“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凡事有人負責,凡事有人監督”的管理模式。
2.強化全面預算管理,提升財務控制力。電力企業全面預算涉及生產經營活動的各方面、各環節、各因素,需要把財務部的全面預算變成全員的全面預算,利用預算來管理控制日常工作。要徹底改變縣級供電企業財務管理偏重核算的一面,釋放財務管理的功能,在各個業務中嵌入財務管理,實現預算與核算、財務與業務的協同一致,控制業務按規范化運行,降低業務運行風險,真正在每個業務方面實現相關的財務控制。同時,還要加強預算執行過程管理,重點分析指標差異原因及應對措施,提高預算執行力,增強預算執行剛性。
3.優化資產結構,提高資產運營質效。按照資產全壽命周期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縣級供電企業資產管理各環節協同機制,加強全過程監督管控,規范資產管理流程。針對資產管理在規劃、建設、采購、運維、退役等關鍵環節的業務開展,建立常態化的資產業務日常實時監督規則,并對重要業務活動執行情況進行常態監督,確保資產全過程財務監督有效開展并取得實效。建立資產設備臺賬和財務資產卡片,適時維護,實現賬、卡、物信息一致,提高資產管理水平和運營效率。
4.規范稽核流程,強化財務稽核管理。明確職責分工及權限,圍繞稽核事項規范財務稽核的組織實施及工作流程,建立常態化的財務稽核機制,提高稽核規范化水平,提高稽核效率,加強財務監督,有效防范財務風險。
5.加大教培力度,提升財會隊伍素質。加強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和專業培訓學習力度,進一步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和履職能力,特別是及時發現漏洞、完善經營管理的能力。要開展財務風險警示教育,培育全體財務人員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素質。
四、不斷完善監督機制,提高財務管理風控能力
1.著重以財務管理實時監督長效機制,“巡查式”檢查監督常態運行,對重點事項、問題易發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多次檢查,及時對影響財務管理的經營活動業務事項的真實性、合規性、準確性進行稽核,切實提升經營風險防控能力。
2.著重對重要經濟業務進行稽核診斷,尤其是對資金管理、預算管理、項目管理、電價電費管理、資產管理等重要經濟業務進行稽核,重點關注稽核對象數、稽核疑點數、疑點金額、問題數、問題金額等因素。
3.著重對標準流程執行情況進行監控,按照公司財務標準流程的要求,監督業務處理流程是否存在違規現象,確保標準流程執行到位。對發現的疑點,要按照“四不處過”要求進一步追查至業務前端,確認是否存在經營風險。
4.著重對日常經濟業務進行在線稽核,利用財務管控稽核模塊進行在線稽核監控,檢查其各項經濟業務的合規性。深入分析在線監控發現的疑點和問題,必要時應到現場調閱相關資料,查明事情緣由,對重大問題一查到底、問責到位。
5.著重對整個稽核項目進行整體匯總分析,對稽核項目中稽核規則檢查出的疑點數據,填寫工作底稿,記載發現的疑點或問題,詢證內容和修改要求等,及時總結經驗,不斷提高工作質量。
結語
總之,縣級供電企業要在緊緊圍繞財務集約化“三個實時管控”(實時反映、實時控制、實時監督)要求,不斷創新管理模式和方式,將風險管理意識融入日常各項管理工作。通過堅持以風險為導向、以問題為出發點的內控機制建設,明確內控流程的風險點和關鍵控制點,配套制定風險防范措施和有效性評價程序,建立重大決策風險評估與風險應對的“防火墻”,不斷推進內部控制建設與日常管理的相互融合,從而在企業財務管理中樹立全方位、全過程、全員性的全面風險管理意識,實現財務管理的控制力、滲透力和執行力的提升,促進公司經營發展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 高曉娟.電力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當代經濟,2008,(10).
[2] 何光軍.電力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之我見[J].財會月刊,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