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正祥
【摘 要】在當今社會,高中生的課程學習質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成果乃至高考成績,因此,各學科在學習的過程中均不斷對學習方式進行完善,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最佳。就物理學科而言,方式學習更為重要。
【關鍵詞】高中物理 模型法 具體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9.164
高中生學科中,物理學科占據較為重要的位置,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學習當中,物理較為重要。根據對學生的簡單了解以及對物理學科的相關認識后發現,在學習物理時,往往存在“一聽就懂,一做就錯”的現象,該現象主要因為,學生在課堂上對教師所講的內容掌握度較好,但是課后或考試時,一做題就出現錯誤。基于此,相關教育工作者為了有效改善這一問題,提出了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應用模型法,通過模型法的應用,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增強其學習自信心、培養獨立思考能力。這不僅僅是對于高中物理學習有幫助,重要的是為高中生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也起到了促進作用。本文就模型法的簡單應用進行描述。
一、物理模型
對于物理學科而言,學習較為復雜,所涉及的方面較為廣泛,并且邏輯性較強,因此,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的限制較大,容易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產生消極的情緒,不利于學習。基于此,大部分教師以及教育工作者逐漸倡導,在物理學科的學習當中,采用在物理學習過程中“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將生活中現實、實際的問題進行科學處理,實現抽象化。使用該模型,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抓住問題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進而明白主次之分,解題思路便不易偏離。在進行模型構造的同時,得出能夠正確反映物質原有特性的理想化物質或結構,我們將這一構造過程稱之為物理模型。物理模式具體是將具體的問題通過轉換或抽象形成理想的模型,并且實際運用規律描述的過程。
如下是相關應用案例:
某高中,物理學科年級總水平不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強,并且不少學生出現消極的情緒。教師為了及時改善這一現象,在班級學生之間主要講解物理學習中模型法的應用,在講解初期,學生的掌握程度不高,因而教師進行一對一教學。學生們對于物理模型法的應用顯著增強,并且在此模型法廣泛應用后,學生物理考試成績較之間有明顯改善。
該結果證明,在物理習題的解答中,巧妙應用模型法,能夠明顯改善學習成果,并且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達到預期的目的。
二、物理模型的簡單分類
在整個高中的物理學習當中,其物理類型大致簡單分為三種:①對所研究的對象進行的模型,如:光線、電源、磁感線以及點電荷等實際中已經具體存在的物質;②物質所處的環境、狀態所涉及的模型,如:勻速直線運動、物體的熱平衡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彈性/非彈性碰撞、等溫/等壓變化、恒溫等,描述物質所處的狀態;③物質物理變化條件,如:摩擦、物質的均勻性、所處的重力環境等條件。在上述的三種類型中均可采用物理的模型法,在高中的絕大多數物理學習中,模型法的應用可以涉及每一個方面。
如下是相關具體案例:
高中物理在進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研究”這一章節時,學生對于直線的運動概念不強,實際運用起來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將模型法的應用代入到課堂的教學中,使學生潛移默化的接受這一概念。對課后習題看,大多學生均利用了模型法,掌握程度好,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類比遷移法
在對高中生進行調查后發現,大多數學生在接受新模型時,往往是通過以往所掌握所熟悉的原有模型進行合理、適當的轉換,這樣新舊交替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易對學生產生模型與模型之間沖突,并且學生自身通過對模型的比較,了解到好與不好,甚至通過對兩種模型的總結,得出更加適合自己的方法。高中物理學習中的模型建立,通常是新的模型仍然建立舊模型時所使用的思維方法上,或者對成型模型的拓展與延伸。
如下是相關案例:
在高中物理知識“物體的自由落體運動和物體勻加速運動”中,在自由落體運動中勻加速運動可以當作是其自由落體運動的特殊形式。基于此,證明新模型的建立與應用能夠以舊模型作為理論和思維基礎,進行思維發散和延伸。例如:在高中物理本磁場的相關內容的學習中,磁場與電場之間的概念便可以進行適當、合理的結合,就此掌握兩者的概念以及對其進行應用與區分,之所以磁場和電場之間的概念可以進行相互轉換,是由磁場中的磁極和電場電荷兩者之間存在相互作用力。
該案例證明,高中物理的學習當中,應當善于發現知識的聯系及區別,利用類比遷移法,提高物理學習的效率,增強知識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從而提高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
四、物理模型法實例應用
在對物理模型法的定義有了具體了解后,實際應用才是掌握模型法的最佳方式。高中物理學科中,模型法應用較為廣泛。
如下是相關具體案例:
就以高中物理中簡單涉及到物理模型的知識為例,在一個共同的空間中存在兩個帶電小球,小球分別所帶有的電荷電量為q1、q2,半徑相同為r,球與球之間的距離為3r,問:兩個小球之間所存在的靜電力是多少?通過問題可以直接了解到,問題所涉及的方向是與靜電場的物理問題有關。在本次的物理解答中,涉及兩個物理公式:①點電荷點的靜電力;②靜電場中帶電體靜電力。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注意在引導的過程中,逐漸將學生的思維向物理模型構建的方向上引導,但要注意以學生為主體,避免學生的思維惰性。在本次習題的題目中,可以直觀的了解到,兩個帶電體,距離存在一定的相距,通過這兩點,以及所學的知識可以知道的是求電荷之間的靜電力。所以在解題的思路當中,學生可以依據點電荷模型,使用庫侖定律的應用模型快速、有效的解決問題。
本次案例說明,在物理習題的解答當中,正確使用物理模型法,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到正確解答問題的方式,并且進行正確的解答。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的學習不僅僅是對學生的學習知識產生影響,并且對于學生今后的生活也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在高中物理的學習當中,應當采取正確、科學、高效的學習方式。通過對物理模型法在物理學科當中的應用探討發現,正確的使用物理模型法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能力,并且提高學習積極性、改善學習效率以及加強對物理知識的掌握程度。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好地學習成績,教師以及相關教育工作者應當不斷地對模型法進行研究與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