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
摘 要:加強和推進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成為今后的發展趨勢。我國2011年修訂版《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體現了對中小學體育教師在思想品德、知識儲備、業務能力和教學手段方面的具體素質要求,但總體而言,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仍面臨缺乏專門文件規定、缺乏系統性考量和標準的統一性和差異性矛盾等問題,需要從國家層面做出統一的規定,各地結合實際情況做出具體規定;考慮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入職、教學和考評等關聯環節,分地區、分階段逐步推進中小學體育教師的素質標準化。
關鍵詞: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區域差異性;系統性考量
中圖分類號:G80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6)29-0068-02
引言
2016年5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指出“學校體育仍是整個教育事業相對薄弱的環節”、“體育教師短缺”、“學校體育評價機制亟待建立”等問題。針對上述問題,文件提出的重要意見之一就是要“加強體育教師隊伍建設”。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不是簡單地對現有體育教師在人數上的擴充,更重要的是要明確體育教師的素質標準,培養和補充合格的符合一定專業素質標準的體育教師。
一、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及其發展趨勢
所謂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標準,是指在體育教師取得專業資格身份所應達到的基本條件和要求。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標準,是檢驗體育教師是否具備一定專業資格的準則。體育教師作為專業的教學人員,必須符合真正的專業工作者的身份,而用來評判體育教師是否真正達到標準的尺度就是體育教師專業標 準。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教師素質標準化已經成為發展趨勢。其中,美國是教師專業標準較為完善的國家,教師標準不但制定機構、認定機構多元,標準的層次也比較復雜,既有教師教育標準(Teacher Education Standards,如美國的國家體育教育協會“NASPE” 制定的初、高級體育教師教育標準),又有專業發展標準(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tandards),還有教學標準(Teaching Standards)、課程標準(Curriculum Standards)等;英國“學校培訓與發展機構”(The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Agency for Schools)將各級教師專業標準合并成為一個“一體化”的標準體系。①
二、我國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的理論與實踐狀況
在我國,雖然對于體育教師素質能力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學校體育研究領域的熱點話題,據學者統計分析,已有的研究從不同角度探討了體育教師應具備的素養和能力,如體育教師的“智能”、“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個人威信”、“素養及業務能力”、“人格品質”、“專業素質”等不勝枚舉,而且現有多個版本的高校教材如《學校體育學》以及《體育教學論》中也有對體育教師素質條件的相關闡述。但這些研究成果僅限于基礎理論的探討,對于體育教師專業標準構建的研究則鮮有涉及。②從國家頒布的文件來看,2001年教育部出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并于2011年進行了修改。通過對2001年實驗稿和2011年修訂稿的比較,可以發現對體育教師的素質要求更加明確具體,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標準化趨勢。
三、《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對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的具體要求
2011年教育部對《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2001年版)進行了修訂。與2001年實驗稿相比,2011年修訂稿在課程名稱、定義、價值、理念和領域等方面作了進一步完善。一是添加了“體育與健康課程是一門以學習體育與健康知識、技能和方法為主要內容……”突出知識、技能和方法的學習是課程學習的核心價值,以消除一線教師實施體育與健康課程過程中對運動技能教學的誤解。二是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不動搖,強調對學生鍛煉習慣的培養,突出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加強體育與健康學習,并充分關注地區和學生的個體差異。修訂稿在強調激發運動興趣的同時,提出以學生的發展為中心,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這就為終身體育打下了基礎。相比而言,2011年修訂稿更重視其實用性。第四條中增加了關注地區差異,這就為各地在貫徹落實《課程標準》時,留下足夠的作者自主空間。三是修訂后的方案突出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三基”目標的教與學。課程目標更加明確具體;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修訂稿強調了發展體育與健康的實踐和創新能力。四是2001年標準對運動技能和方法的要求比較空泛,沒有實質內容,造成了想教什么就教什么的亂象,給一線教師帶來很多的不便。2011年修訂稿對運動技能的教學具體化、規范化了,老師們就理解到了在水平四階段要學習教學的那些內容,具有相對的統一性和引導性。①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有效實施受諸多因素影響,而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對課程標準的最終實施效果起著決定性作用。作為課程和課程標準在課堂層面的主要實施者,體育教師必須充分理解課程標準所設定的目標和倡導的理念,對新引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做好充分的準備。從2011年課程標準修訂稿的內容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體育教師專業素質的如下具體要求。(1)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質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確定了以健康為核心的教育理念,但這里的健康不再是單一的生理上的健康,而是包含了心理上的健康和對現代社會適應能力的健康。(2)廣博的知識儲備要求。體育與健康課程涉及多學科的有關知識,僅僅掌握體育學科知識和教育學知識的知識結構已不能適應當今時代對體育教師的要求,必須掌握相關學科知識,并形成知識的多層復合結構,才有利于課程標準的實施。比如,《課程標準》要求在選擇和設計教學內容時,要“充分考慮不同學段學生的體育與健康學習基礎、身體慝正、體能發展敏感期和心理發展特點”以及“場地與設施條件、季節、氣候和安全”等。(3)扎實的教學業務能力要求。體育教師是學校體育教學和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和執行者,體育教師的業務能力是學校體育質量保證的關鍵。②(4)從《課程新標準》的規定來看,體育教師應當具備的教學業務能力具體包括:合理設定體育與健康教學目標;有效設計和規劃教學內容,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體育與健康知識和運動技能、運動和示范;合理安排教學組織和管理、突出教學特色;采用多元化的手段評價學生體育與健康學習情況并加以合理運用;有效開展課程資源開發和整合;掌握多樣化的現代教育技術應用能力。
四、我國當前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存在問題與完善思路
中小學體育是整個學校體育乃至國家的體育事業發展的基礎,對于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專業素質標準化要求乃是大勢所趨。與國外相比,我國的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程度還存在不小的差距,這受制于我國經濟社會和教育發展水平和區域體育教育發展的不均衡。
(一)存在的問題
從已有的標準化思路和發展現狀來看,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面臨以下問題:一是缺乏專門的標準化文件規定。在國家層面,雖然頒布了一些針對普通教師的通用型教師教育標準,但由于并非針對體育教師,所以只能起到宏觀指導作用,適用性有限。③二是缺乏標準的系統性考量。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不限于教學環節,而是一個系統工程,從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入職、教學、考評等不同發展階段都涉及素質標準化問題,而當前的素質要求考慮的面仍然比較狹窄。三是標準化中的區域差異問題。標準意味著一致和統一,但不考慮實際情況一刀切的做法也不盡合理。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的標準化面臨著地域差異問題:發達省份中小學體育教師隊伍健全,整體素質較高,教學手段先進,教學資源豐富,而落后省份中小學體育教師短缺,整體水平不高,教學手段落后,教學資源缺乏;城市中小學體育教師和農村中小學體育教師之間的對比也存在上述情況。
(二)完善思路
針對以上問題,尤其是考慮到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的統一性和差異性問題,提出如下具體完善意見。
第一,出臺專門文件規定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應當借鑒發達國家經驗,出臺專門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發展中小學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是我國從體育大國走向體育強國的根本舉措,標準化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要求能夠確保中小學體育教學整體水平的提升。
第二,加強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的系統性考量。應當突破現有的局限性,將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的標準化問題從體育教學環節前置到中小學體育教師的培養和入職環節。此外,在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的考評上也需要標準化,標準的內容應包含體育教師教育者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素質、教學態度、教學組織與指導、課堂教學秩序、學生對教師教育者的評教、教學效果等方面。④
第三,分地區、分階段推進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化。鑒于目前的實際情況,很難在全國范圍內實施統一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比較切合實際的做法是區分發達省份和落后省份,區分城市和農村,對發達省份和城市地區制定較高的素質標準化評價體系,對落后省份和農村地區制定相對寬松的素質標準化評價體系,但同時規定必要的實施期限,分階段地逐步提高落后省份和農村地區的中小學體育教師素質標準。這種做法既能兼顧各地的區域性差異,同時也能逐步推進標準的統一性。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頒布.《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
[2] 2001《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和2011年《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3] 趙進,王健,周兵.基于教師專業標準的體育教師專業標準構建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3,(2).
[4] 肖威.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前世今生與實施建議[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