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敏+劉洋
【摘要】 本文針對云計算的架構和在全業務運營方面的應用與服務模式展開分析,其中,云計算建設全業務網絡的手法與構建模式為討論重點。
【關鍵詞】 云計算 全業務網構架 應用
引言
電信業的重組促使了運營商正式轉型為全業務運營模式,而全業務運營的市場競爭中,各運營商的重點都放在了業務提供速度的提升、服務的因人而異的定制個性化、差異化以及精準化的運營管理。
就過去的業務網絡架構而言,業務系統規模的擴張勢必增加投資費用以及管理費用,業務能力的重用性以及開放性并不理想,容易造成重復的建設,而且產品推出的周期都會受到極大影響,并且業務網絡暫時無法提供融合業務,所以并不能提供全業務運營能力。中國移動在各類運營商中最先發布SDA業務網絡架構,使得統一管理、現有平臺的定位等部分問題得到解決,但是依然缺乏SDA業務網絡提供融合業務建設方面指導。
在零九年開始,云計算概念成為了IT領域最熱門的概念之一,在業界紛紛出現各類運營商提出的自家對云計算概念的理解以及自家推出的云計算產品。云計算是一種資源交付、使用模式以及計算模式,在此模式的運用中,數據、應用以及IT資源都可以通過服務方式以網絡為媒介提供給各個用戶使用。云計算同時也是基礎架構方法論的其中一種,可以提供給用戶使用高度虛擬化資源。
一、云計算
1.1架構
云計算的架構主要分為基礎架構和服務架構,基礎架構主要提供出快速部署和靈活拓展的云平臺;服務架構則是在基礎架構的基礎上提供各類云計算服務。而云計算架構又可以分為基礎差、平臺層以及應用層三個層次。
基礎架構的構造主要由硬件設備的資源虛擬化、管理的自動化、軟件版本的標準化以及服務流程的一體化等手段來完成,用來為眾多用戶提供一定水平的服務。基礎架構又可以細分為靈活的基礎架構、企業云計算管理平臺、端對端服務申請管理平臺和中心服務IT管制四個子層。靈活的基礎架構主要利用了虛擬化技術來實現物理設備內部資源共享以及動態調配,主要由服務器池、存儲資源池和SAN等基礎的資源組成;企業云計算管理平臺主要負責IT資源自動分配、管理以及回收的工作,達到資源的部署和管理的自動化;端對端服務申請管理平臺通過工作流引擎將企業中各個部門的合作進行協調工作,在端到端之間進行流程管理,從而顯著提升了管理效率。
云計算的服務模式大致劃分為基礎設施即服務、平臺即服務以及軟件即服務三類基本服務。基礎設施即服務簡稱laaS,是將儲存和計算能力等基礎IT資源作為標準化的服務項目提供給終端用戶使用的一種服務;平臺即服務簡稱PaaS,是針對開發環境抽象和對有效服務負載的封裝服務,擁有強大的靈活性,可是受制于提供服務的供應商的能力大小;軟件即服務簡稱SaaS是一個通過多重租用根據需求提供服務的完整應用程序,“多重租用”即是指云星宇基礎層基礎設施上的軟件,可以同時為多個用戶提供不同的服務。
二、云計算的應用
云計算主要應用在各類資源的共享及分配管理,架構分為基礎層、平臺層以及應用層。
1、基礎層。基礎層可以為各類平臺提供基礎軟件與硬件資源、資源共享、資源管理、動態配置以及流程管理等服務。它可以利用虛擬化技術,虛擬化整合系統架構、全業務網絡基礎層的IT資源、應用程序基礎設施、數據以及數據庫、借口、網絡、桌面系統以及業務流程、有效的節約了成本并提升了工作效率。
2、平臺層。平臺層可以達到平臺能力的發布、調用以及申請的能力,主要根據全業務網絡功能的需求才用以SOA為基礎的方法重新構建全業務網的功能框架,整合各平臺以及提供各平臺的能力。以云計算為基礎的全業務網架構在平臺層使用了SOA架構方法,融合了現有的SDA的控制區域,打造出具有服務能力的注冊平臺,把重心放在了平臺與平臺之間的業務上邏輯處理工作。
3、應用層。應用層主要提供SaaS服務,以用戶的需求作為工作根據,將平臺層中的各類業務系統提供的應用提供給終端用戶使用。在全業務網架構中,應用層擁有快速提供融合應用的巨大優勢,因此地位十分重要。
結語:本文主要在全業務網運營方面,研究了云計算架構以及全業務網絡功能的框架,并且提出了以云計算為基礎的全業務網絡架構建設。在全業務網絡建設中利用云計算模式,可以帶來良好的融合業務環境,擁有了實現平臺資源、業務管理、業務交付以及業務提供的融合統一的能力。同時,可以覆蓋多種網絡將業務進行自動統一,全面地滿足全業務運營各方面的需求。
參 考 文 獻
[1]楊佳明,王智.云計算在全業務網架構中的應用研究[J].移動通信,2009,22:81-85.
[2]姜杰,郝俊華.云計算技術在數據業務網中的應用探討[J].通信與信息技術,2012,05:30-33.
[3]余錦銳.ATM-PON技術在全業務網接入系統中的應用[J].信息通信,2011,05: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