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艷丹
摘要:在新課改理念的推動下,小學美術在小學階段逐漸由所謂的副科變成了必修課,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術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作為對學生進行美育的不可缺少的途徑和手段。不僅如此,美術教學對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養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美術;能力培養
小學美術教學是一門藝術性的課程,很多人存在誤區,認為美術課只是教會學生畫畫,培養學生擁有較好的審美觀。這確實是美術的作用之一,但是,美術教學還具有很多的作用。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理念的改革,美術教學中的其他作用也越來越明顯和突出,本文將從小學美術教學中探討有關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的作用。
一、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當地社會,很多小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里父母寵愛,很少有動手的機會,而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讓學生拿起畫筆,有的還會讓學生自己做一些小的東西,大大的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要做到對學生動手能力的有效培養,需要注意很多方面。首先,鼓勵學生,小學生有著在教師面前表現的心愿,但是也有較大的害怕表現不好,導致教師討厭的心理。有些學生在教師沒有在旁邊的時候,能夠作畫,但是當教師走到他們身邊,就停筆,甚至還有學生把自己的作品遮住,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多夸獎學生,鼓勵學生自己動手作畫。其次,把小學美術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小學生的生活閱歷較少,對作品的理解可能沒有那么深刻,在教學生作畫時,例如在動植物的欣賞這一課就可以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向操場,去實際體會動植物,使學生能夠做到下筆如有神。最后,特別是美術課中的手工制作課中,是提高學生動手能力的更好的手段,例如在《變廢為寶》這一課中,他重點講解的是如何把廢棄物變得有用起來,教師可以先舉例說明怎么變廢為寶,例如把空塑料瓶變成筆筒這樣的手法。然后讓學生把家里不用的東西帶到課堂上來,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同學們之間互相交流,制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二、想象力的培養
藝術的創作需要想象力來進行,而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去欣賞這些作品,也要學生去創作這些作品,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能夠有效的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首先,要創設情景。根據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小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長時間的保持集中,而且他們正處于好奇心旺盛的年齡。如果在課堂上指揮照本宣科,會使得學生失去對美術的興趣。例如在《家鄉的塔和橋》這一課中,在課堂開始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用多媒體放映一些有關塔的橋的圖片,然后讓學生自己去想象他們心中的塔,橋是什么樣子的,再把他畫下來。其次,引入欣賞課的教授。美術課上主要是培養學生自己的審美觀點,形成自己的審美理念,有可能有些人認為,小學生還小,不懂得怎么欣賞名畫,但正是由于他們年齡小,社會閱歷少,所以他們能夠用單純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所以,在美術課的教學中還可以引進鑒賞課,給他們一幅名畫,告訴他們的這幅畫的背景,以及創作年代。讓學生們去想象作者為什么會畫這幅畫,以及畫這幅畫的場景,通過這樣的訓練,不僅僅能提高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使學生進一步的體會作者的感情。最后,美術課本的教學內容本身就含有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的內容。例如《二十二世紀的建筑》這一課,本身就要求學生自己去想象二十二世界的建筑會是怎么樣的,也許有的學生會畫出可以移動的房子,傾斜的房子等等。但教師應該鼓勵他們,因為這也是學生想象力的完美體現。通過改進課堂的上課方式,引進不同的課程以及課程本身的設置可見,美術課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三、審美能力的培養
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小學美術的教育中,通過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有利于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也成為了小學美術教學的重點。第一,知識的講授。在課堂的教學中,要注重對美學知識的講授,課堂教學是小學美術教學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注重課堂教學的質量,在課堂上向學生傳授相關的審美知識,使他們形成一定的判斷。例如通過對《色彩的對比》這一課的學習,讓學生們正確認識色彩的作用和一定的組合美。第二,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我們常說“世間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美的眼睛。”在課堂上學習了審美的相關知識,就讓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去運用它。例如在學習了《家鄉的塔和橋》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們實際的去看看塔和橋,讓他們去欣賞這種美。通過老師的引導,自然景觀和人文建筑都會帶給學生美的感受。第三,學會評價。評價是讓學生學會審美,感受美的重要環節,通過評價,學生能夠分辨不同的美,分辨沒和丑的區別。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想。讓他們組成自己小組的鑒賞結果,然后派小組代表上臺發言看法,同時,教師給予針對性的評價。通過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不斷的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四、觀察能力的培養
人的觀察能力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整體性觀察能力,能夠對整體有較好的把握,但往往會忽略掉細節的部分。第二種是分析性觀察能力,能夠對細節有較好的把握,但是對于整體的把握則稍顯不足。第三種是綜合性的觀察能力,既能看見事務的總體,也能觀察到細小的部分。在小學美術的教學中就應該培養學生的綜合性觀察能力。一幅好的美術作品,不僅僅在細節上動人心弦,在整體上也會讓人
震撼不已。例如在《靜物寫生》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先讓拿蘋果讓學生觀察,首先觀察蘋果的整體形狀是什么,雖然大多數蘋果都是圓的,但是形狀總是不一樣的。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畫出大體的蘋果形狀。其次,讓學生認真看蘋果哪里是紅的,哪里是綠的,哪里是紅、綠過度的地方,通過這些細節的觀察,讓學生在整體的作品上添上這些細節。通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學生既能夠把握事物的整體脈絡,同時也可以注意到細節部分。在其他的課堂上,教師同樣可以運用這樣的方法,長時間的訓練能夠使學生的觀察能力得到大大的提升。
五、結語
先天的遺傳因素,和后期成長環境、學習環境都會影響每個人能力的發展,先天的因素不可控制,但是后天的教育可以改善。小學美術教育能夠使學生的各種能力得到有效的發展,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徹底落實新課改理念。
參考文獻
[1] 淺談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基本能力的培養.李團結.新課程(上).2013.10.08.
[2] 淺談小學美術課中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錢鳳蓮.美術教育研究.2013.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