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成國
摘要:進行雙語教學的研究,我國從很早的時候就開始重視,從我國的研究情況來看,人們從教育學心理學、語言學和文化學進行了多方面的探討,也從民族角度進行分析,涉及到雙語教學的方方面面的問題,也展示了雙語教學的歷史情況和實踐研究。本研究也針對中學雙語教育教學的特點和規律以及相關的方法進行簡要的分析,以便于為相關的教學領域提供可行參考。
關鍵詞:中學雙語教育;教學特點;教學方法
雙語教育從很多年以來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所研究的話題,這也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方向,從雙語教育的角度來看,我國的學者對于該教育的研究成果有很多,從教育學和心理學的角度深入地對雙語教育相關的教學問題進行探究,也從語言角度通過對雙語教育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此來提升文化學術名著學的教學效率。在此背景之下,研究中學雙語教育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規律,并分析教學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一、中學雙語教育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規律
從少數民族的角度來看,因為人口分布、語言環境等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導致人們在語言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從漢語言的使用情況來看,語言環境主要以母語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民漢雜居區、少數民族雜居區和漢語為主的聚居區為主。從城市與農村的語言環境和基礎教育的條件來看,分析相關的教學特點和教學規律。
少數民族的母語教育一般都作為啟蒙教育,從中學的雙語教育來分析一般以授課方式來進行這種教學。這主要是因為人口數量較少,他們一般希望保持著發展著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同時也希望和主體的民族同步發展,所以有一些學校采用長期和漢民族雜居或其他民族雜居的方式開展雙語教學[1]。從部分的課程雙語教學模式進行分析,這種模式的部分課程一般都是采用漢語授課,部分課程選擇母語授課,這種模式在我國當前是主要的雙語教學的模式在這幾年當中,全區域通過這種模式開辦的雙語教學班大幅度增長。
除了母語外相關課程基本都采用漢語進行授課,雙語教學的工作體現目標是在進行鞏固和提升母語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漢語質量的教學。據此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語言文化生態環境是評價少數民族雙語教學的重要參考,在這種社會背景之下,對少數民族雙語教育進行實施,必須落實雙語教學,并且是學校和周邊社會的語言文化生態環境進行有機的聯合。
語言文化生態環境能夠影響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它也影響著以少數民族雙語教育實施對象的語言態度和學習積極性的了解。但從當前來看,雙語教學師資較為緊缺,雙語教學水平有待提升,加之雙語師資的匱乏,使得雙語教學能力和水平制約著我國少數民族學生的發展。
二、中學雙語教育教學的方法探究
為有效地提高雙語教學的教學質量,就需要加強雙語教育和雙語教學的理論研究工作。從少數民族的角度來看,之前我們習慣采用雙語教學這個術語進行表述,之后會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對雙語教育的復雜性進行逐漸的認識,并加深對其認識的態度,采用雙語教育對于兩者之間進行區別。
同時要明確雙語教育的目標,在對少數民族進行雙語教育的時候,不僅只是通過學科教育,當中采用民族和漢族兩種語言教學也不僅僅只是培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需要通過對少數民族雙語教學來強化少數民族學生對于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宿感,使其對中華民族的文化產生更高的熱情,這能夠促進我國多民族的共同發展,也能夠提高民族的教育質量[2]。
還需要對基礎教育資源進行優化,在進行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時候,需要充分考慮到兩種教學體系的師資資源的整合和優化。從當前情況來分析,我國一直有民漢合校的嘗試。在今后也需要總結民漢合校經驗,并積極探索民漢教育的資源共享的新途徑,以此來實現少數民族雙語教育的模式和布局,達到少數民族教育質量的最大化。
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無論是從母語教學還是從第二語言的學習來看,這都需要一定的語言環境。從少數民族的角度來看,一般情況下都存在有聚居程度較高源環境比較特殊的情況,對于少數民族開展雙語教育的時候,需要構建相關的雙語學習環境,這在教育學當中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夠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掌握。
三、結語
綜上所述,本研究主要針對雙語教學語言的教學特點規律進行簡要分析,主要探究了一些提高雙語教育教學質量的方法。筆者認為,提升雙語教學的質量,必須構造有效的雙語教學環境,并且提升基礎教育教學資源,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的使學生掌握語言的特點,為雙語教學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李儒忠.中國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歷史進程綜述[J].新疆教育學院學報,2015,04(01):203-204.
[2] 王阿舒,孟凡麗.新疆少數民族雙語教育政策發展綜述[J].民族教育研究,2014,21(0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