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發興+薛丹

隨著一聲鳴笛聲,2016年12月28日10時整,由昆明南開往貴陽北的(G4136、開往南寧的D4208、開往玉溪的D9109同時發車,駛離站臺。
這標志著滬昆高鐵、云桂鐵路全線貫通,圓了云南各族人民群眾的高鐵夢!
各族群眾喜迎離鐵開通
“路旁的花兒正在開喲,樹上果兒等人摘,等人摘,那個塞洛塞,那個唉洛唉,遠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G4136次列車開出后不久,歡歌笑語就傳遍了整個車廂。來自云南的25個少數民族群眾代表身著盛裝,與乘務員一起,載歌載舞,慶祝高鐵的順利開通。
我們的高鐵,美麗的云嶺。
“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如此漂亮的車站,非常激動!”來自香格里拉的藏族乘客魯茸卓瑪第一次乘坐高鐵,“高鐵開通了,我們的出行更加方便,與普速列車相比,速度更快,乘坐感更舒適。”
10時22分,D4208次列車準時到達石林西站。來自石林的彝族乘客昂玉華感嘆:石林人民對高鐵的開通期盼了很長時間,高鐵的開通給云南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旅游帶來新的機遇,“歡迎全國各地的游客來云南看看,來石林看看。”
在外地上大學的李倩特意選擇乘高鐵返家。“原來從昆明回文山普者黑,坐大巴要四五個小時,碰上堵車得一天,現在高鐵一個小時,還不用擔心堵路上。”
昆明市官渡區市民楊女士已經在盤算元旦后乘高鐵去北京看讀書的兒子。“相比飛機的顛簸狹小,高鐵更平穩舒適。雖然路上時間長點,可是不斷網絡,有著急的工作還能在路上處理。”
上海至昆明高速鐵路途經上海、浙江、江西、湖南、貴州、云南六省市,全長2252公里,是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四縱四橫”客運專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東西向線路里程最長、經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朝辭大上海,夕至彩云南。“早上在上海吃小籠包,晚上到昆明吃過橋米線。”
高鐵駛來紅土高原,不僅刷爆了云南的“朋友圈”,遠在上海工作的白羽也正和小伙伴們計劃著來一場說走就走的彩云之旅。今后,說走就走去云南將日益方便。
火車司機眼中的云南鐵路變遷
“高鐵終于開通了,這一天等了十多年了吧!”在駕駛艙,開了15年火車的司機王勁達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動,“現在開的380A是我國自主知識產權,自主制造的,也是現在最先進的車。能開上速度如此之快的火車,我覺得我很滿足。”
作為首批云南高鐵司機之一,34歲的王勁達還記得自己第一次乘坐火車的經歷。他第一次乘坐的火車是寸軌,從云南個舊市通往下面一個叫雞街的鄉鎮。由于母親在這趟火車上工作,王勁達4歲就登上了火車。他回憶:“那趟列車是蒸汽車,要燒煤。我在車上坐了10來分鐘,就沾了一臉的煤灰。”
雖然首次乘坐火車的體驗并不好,但時速20公里的蒸汽機車還是比步行或馬車快不少。王勁達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對駕駛火車產生了興趣。
2001年,王勁達如愿以償地成為一名火車司機。在昆明鐵路局宜良機務段開貨車。蒸汽機車和寸軌已被時代甩在了身后,王勁達開上了內燃機車,跑上了米軌。“當時流傳一句話‘英雄的司機,大膽的旅客,蛇形的鐵路,就是米軌的真實寫照。”雖然條件艱苦,但提到駕駛火車的經歷,王勁達依舊興奮不已。他當時駕駛的火車是1979年前后生產的東方紅21號,最高時速可達40公里。
到2004是內燃機車,到了準軌都是電力機車。”王勁達介紹,由于不再需要燒煤,電力機車的駕駛室比內燃機車的駕駛室干凈了很多,火車司機的工作環境發生了巨大的改變。“最大的變化還是速度,準軌貨車能開到時速80公里,感覺自己開上了真正的‘火車。以前的米軌鐵路,一列車掛兩個火車頭只能拉600多噸;而準軌電力機車,兩個火車頭能拉4000噸。單純從數字上看,就已經天差地別了。”
經過一系列的選拔和考試,王勁達在2011年成為了一名客運司機。云南鐵路也在這一時期迎來了飛速發展,昆明鐵路局在裝備等方面取得巨大進步,昆明客運段的機車從韶山系列電力機車更換為和諧系列電力機車。“和諧系列電力機車構造提升了好幾個檔次。駕駛室的設計考慮到司機駕乘的舒適度;操作方面,自動化程度明顯提高,不像之前開的幾種車型,基本依靠司機人工操作。從東方紅21型到韶山系列,再到和諧系列,駕駛的感覺就像從手動擋跨越到了自動擋。”王勁達說。
在國家鐵路高速發展的時期,在祖國邊疆少數民族地區見證鐵路的變遷,王勁達覺得自己很幸運,“以前‘火車沒有汽車快。現在開通的滬昆客專可以跑到時速300公里。”
“跑滬昆客專的動車組優點更多,這是咱們國家自主研發的高鐵,科技含量在全世界都是頂尖的。”提起自己駕駛的“子彈頭”,王勁達掩飾不住地自豪。
躋身中國最為艱險的山區高鐵之列
在云南39.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6%的山問平壩外,94%為山地。獨特的地理環境、多樣的氣候條件,給滬昆高鐵、云桂鐵路的建設帶來了“三大難題”:超過七成的橋隧比、穿越密集的地震帶和喀斯特地貌。
在云南修路難,建高鐵更難。
“建設有多么艱辛,貫通時就有多激動。”憶起滬昆客專第一長隧道——壁板坡隧道的貫通,滬昆客專云南段現場指揮部指揮長曾祥記熱淚盈眶。
地處滇黔兩省交界處,全長14756米的壁板坡隧道,穿越斷層、巖層接觸帶、高壓富水區、煤層采空區,受到煤層瓦斯、高地應力等不良地質現象的影響,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極大,被稱為“地質博物館”。
5年多來,曾祥記和同事們殫精竭慮、夜以繼日,攻克了一個個以壁板坡隧道為標志的重難點工程。
33歲的賀常松,是云南另一條高鐵云桂鐵路南盤江特大橋的技術總監。2012年,他離妻別女從北京來到離家3300多公里外的云南,參與南盤江特大橋建設。
南盤江特大橋是云桂鐵路全線重點、難點控制性工程,集大體積砼、高墩、連續剛構、斜拉橋、懸索橋、拱橋、砼外包工藝及技術于一身,在客貨共線同類型鐵路橋梁中跨度世界第一。
“細節決定成敗。”作為技術總監,賀常松每次施工都要先爬到近300多米高的橋拱上勘察,認真仔細卡控施工的每一個進度。為了記錄每天施工中遇到的問題,賀常松每個月就要記完一個筆記本,4年多來,他記滿了45本本子。
為了工程順利建成,云南高鐵在建設中創下多項國內乃至世界鐵路之最:中國在建高鐵第一長隧,全國溶洞最多的隧道,世界客貨共線鐵路中最大跨度的拱橋……許多難以想象的工程奇觀,在這座“地質博物館”里都能輕松找到。
“三大難題”加上一系列“之最”,讓云南高鐵當之無愧躋身于中國最為艱險的山區高鐵之列,也為我國在特殊地質條件下建設高鐵積累了經驗。
云南將插上腌飛的“翅膀”
云南十八怪,火車沒有汽車快。從今天起,這一“怪”將徹底得到改變。
“兩個多小時就可以到家,比開車方便多了!”元旦假期,在昆明工作的李濤乘坐高鐵回文山富寧看望父母,“現在開車回富寧需要五六個小時的車程,如果遇上堵車,耽擱的時間會更長。”
昆明鐵路局副局長陳敏介紹,高鐵開通后,昆明到北京由原來的33小時22分鐘縮短至12小時11分鐘,到上海由原來的34小時8分鐘縮短至11小時15分鐘,到深圳由原來的29小時7分鐘縮短至6小時51分鐘,到南寧最快列車的運行時間由原來的12小時4分鐘縮短至4小時41分鐘。
云南地處中國、東南亞和南亞經濟圈結合部,是中國連接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孟中緬印經濟走廊”等多個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連接交匯點。隨著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鐵路特別是高鐵將發揮對云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重要支撐作用。
云南邁入高鐵時代,進一步完善了云南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提升了云南鐵路在全國路網中的地位和作用。昆明理工大學中遠GMS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揚說,云南圍繞“八出省、五出境”鐵路大通道建設,構筑云南鐵路通江達海、連接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物資交換和集散中心,使云南由原來全國路網的末梢地位,戰略性地轉變為面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際大通道前沿。
“開通高鐵后,有利于云南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刺激周邊地區的客貨交流,加快云南的優勢產業轉型升級,帶動物流、旅游、金融等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楊揚說。
不久后,從昆明乘火車就可以到周邊國家旅游、經商,這將實現“兩亞”與云南乃至亞洲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快速往來,對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