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迎春
【摘 要】城鎮化是我國經濟建設所要實現的重要目標之一。在整個城鎮化建設浪潮的推動下,河北省新型城鎮化進程也在加快推進。但在此過程中,生態文明問題也日益嚴峻,例如城市的盲目擴張和“千篇一面”的造城給環境和生態平衡帶來嚴重破壞等等。隨著經濟的快速增長,河北省的城鎮化建設正朝著新型化、生態文明的方向發展。但是,隨之而來的生態問題亦日益突出,急需解決。本文將從生態文明的角度出發,針對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中所出現的生態文明問題進行研究,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 新型城鎮化 生態文明 解決策略
1 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生態文明協同發展的現狀
1.1 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化增速放緩
近年來,河北省城鎮化成效明顯,全省城鎮化水平大幅度提升,但是城鎮化發展趨勢逐漸變緩,逐步趨于穩定。河北省在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已經從最初的追求發展速度和規模演變為對新型城鎮化質量的追求。
1.2 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初步明確城市群定位
中共中央發布了關于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發展戰略,使得河北省在進行新型城市化建設過程中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契機,明確自己在城市群中的定位,不僅在產業結構優化、招商引資方面增添了優勢,更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指引和方向。
1.3 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產業結構不斷優化
經濟增長和產業發展是河北省新型城鎮化的動力引擎,也是內在要求。“十二五”以來,河北省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優化。全省生產總值以年均增長8.5%的速度快速發展;人均生產總值不斷增加; 工業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也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1.4 不斷將生態文明滲透到城鎮化建設中
河北省在強調經濟發展的同時大力推行節能環保工程建設,深入推進我省重點行業的污染治理工作。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逐步把生態文明理念滲透進來。在經濟新常態背景下,雖然經濟生產總值有所下滑,但是全省PM2.5 的平均濃度值大幅度下降,較2013同比下降了28.7%,節能減排和霧霾質量效果明顯。
2 河北省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生態文明建設存在的問題
隨著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基數迅速增多、資源形勢嚴峻、環境污染嚴重等一系列城市問題接踵而至,致使城市生態平衡被破壞,給城市的發展造成巨大阻力。
2.1 城市發展弊端逐漸顯現,自然生態急需治理
傳統的城鎮化等同于工業化的發展思路,使河北省將重工業尤其是鋼鐵、煤化工等資源消耗型產業作為城鎮化的重要支撐,弊端逐漸顯現。不僅資源損耗嚴重,生態遭到破壞,大氣、水污染等現象更加突出。2014年河北省社區城市空氣質量優良的天數不足全年的一半,重度污染天數約占全年總天數的六分之一。在導致超標污染天氣的諸多因素中,PM2.5和PM10是兩個重要因素,河北省的多個設區都曾被列入到全國空氣污染前十。工業化生產過程中污染物排放量特別是氨氮排放量相當高,在推進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污染物排放不容忽視。
2.2 產業支撐力弱,產業結構不合理
河北省城鎮化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同發展進程取決于產業發展和產業結構的支撐。當前,河北省產業結構布局不合理,仍需進一步深化調整。河北省在產業發展中更多的偏重鋼鐵、石化、建材等高能耗、資源型產業的發展,忽略了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產業結構布局不甚合理,導致河北省產業支撐力相對較弱。
2.3 城鎮化建設破壞嚴重,生態文明被破壞
河北省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古跡,其中包括文化名城、文化古鎮,世界文化遺產等,另外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有很多。河北省在推進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對城鎮,特別是小城鎮的生態、文明破壞比較嚴重,對因人們對歷史遺跡、自然景觀的保護意識匱乏,致使其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壞甚至損毀。
3 河北省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生態文明建設推進機制與制度建議
3.1 產業結構調整,強化產業發展對城鎮化的支撐作用
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加強產業發展在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所起到的支撐作用和推動作用,推動城鎮化發展進程的不斷前進。全國的各個省市和地區都應該以城鎮產業為基礎,加強節能環保型產業的發展,構建生態文明型產業體系。在優化產業結構時,鼓勵、支持生活性、服務型產業的發展,拉動就業率,促進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公共服務產業的發展。加強工業產業的升級、優化,促進新興產業發展。
3.2 提高生態環境,提升城鎮化發展的生態基礎
河北省在推動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注重環境保護、生態平衡及與之相關的法律法規的落實。結合本地實際,對發展過程中出現法律法規空白、執行度弱化等問題進行補充、強化。對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違法違規現象,嚴格按照程序進行追責和懲罰。
在加強監督管理體系建設方面,應該加強生態監管和治理力度,明確政府在生態文明方面的監督管理和治理的主體責任,將權利細化到各個基層部門,明確各級部門的權利和義務。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力度,尤其是基層部門的執法力度。協調好經濟發展與生態平衡之間的關系,既能保持經濟的良性發展,又能很好的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經濟與生態的良性循環。
3.3 營造文化生態,實現文化傳承留住鄉愁記憶
文化是城鎮的靈魂所在。在進行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應注重對文化的繼承和發揚,保護城鎮的特色,提高城鎮的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河北省的各個市區鄉鎮在進行經濟建設中加大對文化遺產以及地方性文化的保護力度,在謀求發展的同時避免以毀壞文化遺跡為代價。
4 結語
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 河北省在推動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如果還是以先污染后治理的思想來引導經濟建設的話,不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基于生態文明的城鎮化建設是確保其科學合理推進的根本保證。因此,必須將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相協調,促進我省經濟建設、城鎮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互利共贏。
參考文獻:
[1]沈清基.論基于生態文明的新型城鎮化[J].城市規劃學刊,2013,(1):29-36.
[2]熊勇清,楊評防,白云,等.生態文明視閾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分析評價[J].中國科技論壇,2015,(12):108-114.
[3]劉國斌,杜云昊.基于生態文明視角的新型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5,(7):182-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