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琳
摘 要 新媒體的出現使讀者的行為與特征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要繼續推進全民閱讀就必須要綜合考慮新媒體讀者的特征,并制定出合理的推進模式。本文主要基于新媒體讀者特征的全民閱讀推進模式進行探討,以期為全民閱讀事業提供可據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 新媒體;讀者特征;全民閱讀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183-0097-02
2016年中宣部等部門倡導和開展的全民閱讀活動已步入10周年這一重要時間節點,2016年1月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下發《關于開展2016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新廣出發〔2016〕1號),對全社會舉辦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全民閱讀活動做出部署,要求多出版并廣泛推薦精品佳作、滿足大眾多樣化的閱讀需求,盡可能充分地利用互聯網這一平臺,努力提升數字化閱讀的質量和水平,建設書香社會,推動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這一舉措證明了“全民閱讀”儼然已上升為國家的發展戰略,成為了實現中華民族文化復興的有機組成部分。
1 新媒體的特征決定了在其背景下形成的讀者群體的鮮明特點
第一,新媒體保證了信息的實時性。它借助現代技術將鋪天蓋地的信息全面及時地提供給讀者自由選擇,接收哪些,過濾哪些,全由讀者自己決定。第二,新媒體具有交互性,電子郵件、手機短信、博客、論壇等諸多新興媒體為讀者提供了及時互動交流的平臺,讀者不僅能接收信息,同時也可以變為發布信息的人,還能與第三方用戶交流、分享。讀者的大量反饋甚至有可能改變媒體發展的趨勢。第三,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為“以點對面”,而新媒體則為“點對多點”“多點對多點”,這種方式具有分眾效應。第四,新媒體具有消解能力,其逐步消解了傳統媒體(電視、廣播、報紙、通信)之間的界限以及信息發送者與接收者之間的邊界。
2 新媒體環境下推進全民閱讀應借助碎片化閱讀的熱潮
新媒體讓閱讀時間、空間、內容和渠道等方面的邊界消失,閱讀模式從個性化慢慢向泛在閱讀、協作閱讀和社會化閱讀轉變,因此新媒體環境下推進全民閱讀必須借力碎片化閱讀熱潮。
所謂碎片化閱讀是指讀者利用乘車、等候間隙等這些碎片化時間,通過手機、電子書等電子讀物載體閱讀信息的方式。碎片化閱讀獲取信息雖散而快,阻礙讀者深入思考問題,但對短文、圖片進行快速瀏覽這樣的快餐化閱讀方式,卻能幫人們迅速地獲得多元化信息、使其對事物的認識更加豐富、全面,有利于形成理性認識,促進知識流動、對其進行重組、融合進而創新。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安德森曾指出,“多”能夠帶來本質上的不同。對于總是利用電子媒介進行淺閱讀的讀者而言,應該要引導其養成良好的閱讀和思考習慣,不斷地強化信息檢索、信息評估、信息組織、信息分析、信息表達、保證信息安全和信息協同等對知識進行管理的能力。培養對淺閱讀得來的信息進行系統整理與標記,然后基于所獲信息做深入思考的良好習慣,這樣一來,便能夠促使淺閱讀向更加深入的電子或紙本閱讀轉變。要實現這一點,書刊的出版傳播者應擔負一定的責任,要更具技巧性地把電子閱讀和紙本閱讀的優勢結合起來,采取媒體融合策略,首先利用平面媒體或者網推——試讀方式,引導有興趣的讀者邁向更加深入的紙質或電子閱讀,接下來借用網絡進行分享和共讀,推動全民閱讀與文化生產向更加廣泛、深入的層面發展。
3 新媒體環境下促進大眾閱讀的具體策略
3.1 利用多媒體元素構思創制書刊
近年來,新興網絡媒體逐漸演變為傳播思想文化的最重要的渠道之一,在潛移默化中塑造人們的價值觀念和人文精神,并改變其生活方式。為此,書刊在策劃之初就得考慮為后續的影視、音樂游戲、動漫等諸多與出版物相關聯的豐富的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打基礎,這樣,便能使得一個產品創意的價值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也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大眾閱讀興趣。《饑餓游戲》將電影與圖書融合,成功地相互拉動銷售,就是很好的例證。此外,可以在書刊等紙質出版物上設置二維碼等圖形媒介,這樣便提高了讀者與其的接觸性,用手機掃碼后可隨時感受強烈的視覺、觸覺沖擊力和更加直觀生動的多元格式文本帶來的信息。《你沒有聽過的創新思維課》一書每一章節都放有二維碼,掃描序言的二維碼,便可看到美麗的大海沙灘,閱讀欣賞詩歌,瀏覽視頻,傾聽動人的音樂。能給讀者帶來如此美妙體驗的圖書當然更受歡迎。
3.2 讓用戶參與書刊的內容創制
大數據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可沉淀分析用戶、采集網絡熱點的便利條件,基于此,可以把握用戶內容偏好等信息,實現智能化、個性化創作,從而使所開發的原創作品符合市場期待,與用戶信息需求相匹配。可以用開放互動模式的方式進行敘事,如建立專門的內容創作社區,讓讀者在社區內基于自己的興趣和感受進行創作,自由擴展書刊的內容,產生強烈的參與感,有利于構建起打破傳統的,不僅僅是線性思維方式的、內涵更加豐富的敘事網絡。這種貼近讀者的內容自然不會被拒絕。
3.3 借助多種傳播方式,將內容產品植入社會關系網絡,提高用戶黏性
紙質書刊應該盡量和網站、微博、微信、移動App等等新媒體的各個平臺全面對接,讓讀者能夠便利地搜索資源、與社交熱點相匹配、構建信息知識圖譜等。在線互動方式也必不可少,這樣能更有效地探知用戶需求,利用新型傳播方式提高用戶黏性。借助于多渠道、多終端的融媒體,發布產品信息進行宣傳推廣,或者請專家學者對作品進行點評、導讀,通過微博、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眾號中讀者反饋的信息,智能地分析利用讀者需要的閱讀內容、服務重點,從而更加主動、快速、精準地把圖文并茂的產品推送出去,使閱讀美好而愉悅,全民閱讀便可順理成章地開展。
此外,數字化閱讀沙龍也能聚攏讀者,并有利于把握其閱讀動向,這樣可以把有相同閱讀趣味的讀者聚攏起來,形成一個較為集中的目標讀者圈子,這一圈子里的讀者擁有共同的價值觀和興趣,針對這個社群,要好好利用自媒體,以其承載的觀念、品位去贏得支持,最終目標是形成較強的向心力、滲透力。這是傳播書刊內容的非常有效且關鍵的一環。羅輯思維、大V店等基于這一理念的社群電商,都有其獨具一格的推廣方式,但通過提升用戶的體驗來聚攏人氣這一根本途徑不可或缺,這些電商對圖書推廣的強大作用力在行業內是有目共睹的。
綜上可見,新媒體環境下推進全民閱讀,政府、出版方、傳播方和讀者各方必須同心協力,因為這毋庸置疑是一個系統工程。政府從政策方面進行扶持,倡導推動;出版者與傳播者打造優秀的產品,創造良好的環境,盡全力做好為全民閱讀提供高品質服務的“領讀人”;讀者則督促自身,擴展閱讀空間,樹立“閱網”“觀景”也是“讀書”的“大閱讀”理念,“業務讀文章,業余讀文學”,養成自幼到老,終身閱讀的習慣,借助閱讀攀登精神的高峰,用讀書點亮生活。
參考文獻
[1]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關于開展2016年全民閱讀工作的通知(新廣出發〔2016〕1 號).
[2]徐雁.讀書之樂.見:王余光,徐雁.中國讀書大辭典[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
[3]羅昌嫻.全民閱讀背景下手機閱讀的推廣[J].大學:學術版,2011(2).
[4]王磊,丁振偉.全民閱讀活動中激勵策略之運用[J].圖書館情報工作,2015(5):11-15.
[5]郎玉林.對全民閱讀價值哲學的理性思考[J].圖書館,2015(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