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鋒
【摘要】 目的 分析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54例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患者, 采用抽簽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每組27例。給予對照組患者頭孢曲松鈉治療, 給予觀察組患者左氧氟沙星治療,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療效及白細胞增多、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水平。結果 兩組患者經過5 d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20、6、1例, 總有效率為96.30%, 對照組患者的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10、8、9例, 總有效率為66.67%,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85, P<0.05)。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增多、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例數分別為1、1、0、0例, 對照組患者的白細胞增多、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例數分別為9、8、4、5例, 觀察組患者各實驗室檢查指標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8545、6.5333、4.3200、5.5102, P<0.05)。結論 在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臨床療效較為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左氧氟沙星;臨床療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35.041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clinical effect by levofloxaci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us diarrhea. Methods A total of 54 patients with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us diarrhe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eftriaxone sodium for treatment,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levofloxacin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ere made on curative effect after treatment, leukocytosis, leukocyte, pyocyte and erythrocyte level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5 d of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20 excellent cases, 6 effective cases and 1 ineffective case,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6.30%. The control group had
10 excellent cases, 8 effective cases and 9 ineffective cases, with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66.67%.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7.85,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1 leukocytosis case, 1 leukocyte case, 0 pyocyte case and 0 erythrocyte case. The control group had 9 leukocytosis cases, 8 leukocyte cases, 4 pyocyte cases and 5 erythrocyte case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better laboratory test index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all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7.8545, 6.5333, 4.3200, 5.5102, P<0.05). Conclusion Implement of levofloxacin in treating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us diarrhea patients provide precisely clinical effect, and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us diarrhea; Levofloxacin; Clinical effect
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是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常見腸道疾病, 致病原因是各種細菌感染, 臨床癥狀主要包括糞質稀薄、大便次數增多以及腹痛、發熱等[1-3]。根據疾病嚴重程度可將其分為輕癥和重癥, 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往往會伴隨電解質紊亂, 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休克, 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4-8]。為了進一步探究在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應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臨床療效, 作者對54例患者進行探究, 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本次探究自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所收治的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患者中選取54例作為研究對象, 采用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27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17:10, 年齡最大31歲, 最小18歲, 平均年齡(25.58±4.12)歲;觀察組患者中男女比例16:11, 年齡最大30歲, 最小19歲, 平均年齡(25.25±4.6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等)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次探究的相關內容(探究目的、探究過程以及相關治療方法)進行了充分了解, 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 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注射用頭孢曲松鈉(西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252;規格:2.0 g)治療, 用藥劑量2 g/d, 用藥方法為靜脈滴注, 連續治療5 d后觀察患者的臨床療效。給予觀察組患者左氧氟沙星片(商品名:可樂必妥;第一三共制藥(北京)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55;規格:0.5 g)治療;用藥劑量為0.5 g/d, 用藥方法為靜脈滴注, 連續治療5 d后觀察其臨床療效。同時給予兩組患者補液以及對癥支持治療, 對存在腹痛癥狀患者需要給予10 mg鹽酸消旋山莨菪堿治療, 對存在嘔吐癥狀患者需要給予口服維生素B6或者肌內注射10 mg鹽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治療。治療后對兩組患者進行血常規檢查以及糞常規檢查。
1. 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臨床治療效果及實驗室檢查指標, 其中實驗室檢查指標包括白細胞增多、白細胞、膿細胞和紅細胞。
1. 4 療效判定標準 患者經過5 d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消失且血常規、糞常規指標均恢復正常時, 判定為顯效;患者經過5 d治療后其臨床癥狀有所改善且血常規、糞常規指標均有所好轉時, 判定為有效;患者經過5 d治療后不符合以上標準時, 判定為無效。臨床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 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比較 經過5 d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20、6、1例, 總有效率為96.30%, 對照組患者的顯效、有效、無效例數分別為10、8、9例, 總有效率為66.67%,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85,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的實驗室檢查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經過5 d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增多、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例數分別為1、1、0、0例, 對照組患者的白細胞增多、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例數分別為9、8、4、5例, 觀察組患者各實驗室檢查指標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8545、6.5333、4.3200、5.5102, P<0.05)。見表2。
3 討論
感染性腹瀉在臨床上較為常見, 屬于腸道疾病, 對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根據疾病分型可將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分為分泌性腹瀉以及炎癥性腹瀉, 其中分泌性腹瀉患者往往不會出現發熱癥狀[9-12], 糞便會呈現出水樣便或者稀薄的表現, 經糞常規檢查發現其中不存在細胞或者存在少量紅、白細胞, 代表性疾病為霍亂以及病毒性腹瀉;炎癥性腹瀉的最主要臨床癥狀為發熱以及粘液糞便或者粘液血便, 經過糞常規檢查發現其中存在大量紅、白細胞, 代表性疾病是痢疾桿菌以及沙門菌感染等[13]。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的主要臨床表現是發熱、腹痛以及白細胞增多等, 若發展成為重癥患者則會引發腦水腫以及肺功能衰竭等, 甚至出現休克,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 臨床上一般采取藥物治療來顯著控制該疾病患者的病情進展, 如頭孢曲松鈉、左氧氟沙星等。
左氧氟沙星作為氧氟沙星的左旋體, 具有抗菌作用強、抗菌譜廣的臨床優勢, 屬于第三代喹諾酮類抗菌藥[14-17], 對大腸桿菌、支原體等腸桿菌科細菌均具有理想的殺菌作用, 臨床作用機制是通過與細菌DNA旋轉酶結合并抑制其活性、阻礙其復制繁殖, 進而顯著發揮其快速殺菌的臨床作用。頭孢曲松鈉作為第三代頭孢菌素可有效殺滅革蘭陰性桿菌[18], 治療細菌性腹瀉時療效較為確切, 但是長期使用會導致患者機體內耐藥性增加, 臨床療效下降。
本次探究中, 兩組患者經過5 d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30%, 對照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66.67%, 觀察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85, P<0.05)。觀察組患者的白細胞增多、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例數分別為1、1、0、0例, 對照組患者的白細胞增多、白細胞、膿細胞、紅細胞例數分別為9、8、4、5例, 觀察組患者各實驗室檢查指標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χ2=7.8545、6.5333、4.3200、5.5102, P<0.05)。
綜上所述, 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患者應用左氧氟沙星治療, 可以顯著提升患者的臨床療效, 明顯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 可將其作為有效治療方法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呂雋, 劉旭. 中成藥痰熱清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的臨床分析.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6, 37(8):1042-1043.
[2] 王玉萍, 楊麗華, 沈旭. 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的臨床價值探討. 中外醫學研究, 2014, 12(15):44-45.
[3] 李燁, 劉艷紅. 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的臨床分析. 吉林醫學, 2014, 35(12):2552.
[4] 熊飛. 94例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療效分析. 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 2013(11):6571-6572.
[5] 丁秀麗, 龔霆, 吳飚, 等. 痰熱清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的臨床觀察. 中華全科醫學, 2014, 12(9):1513-1514.
[6] 趙亮. 左氧氟沙星聯合思密達治療急性感染性腹瀉的臨床效果分析. 中國社區醫師, 2015, 31(29):46-47.
[7] 葉文偉. 蒙脫石散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成人急性感染性腹瀉52例臨床觀察. 當代醫學, 2013, 19(24):140-141.
[8] 陳敬聰. 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的臨床療效.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5, 29(24):102-103.
[9] 孫國華. 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療效觀察. 臨床醫藥實踐, 2010, 11(3X):343-345.
[10] 李秋根. 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療效觀察. 醫學信息, 2014(2):125.
[11] 朱恒前. 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療效觀察. 醫學信息, 2013(7):209.
[12] 張麗, 杜星. 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重癥細菌性感染性腹瀉療效觀察. 特別健康:下, 2014(2):347-348.
[13] 楊旭霞. 急性細菌性感染性腹瀉34例治療體會. 山西職工醫學院學報, 2007, 17(1):30-31.
[14] 李全瑞, 刑建剛, 馮明. 思密達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成人急性感染性腹瀉60例臨床評價. 上海醫藥, 2004, 25(8):14-16.
[15] 梁雪. 美常安聯合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治療急性感染性腹瀉的療效觀察. 內科, 2009, 4(4):505-507.
[16] 王炳南. 思密達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急性感染性腹瀉療效觀察. 現代預防醫學, 2014, 41(19):3623-3625.
[17] 余曉瓊. 鹽酸左氧氟沙星治療成人急性細菌性痢疾60例療效觀察.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 2014, 7(22):46.
[18] 倪揚. 布拉氏酵母菌聯合左氧氟沙星治療成人急性感染性腹瀉臨床療效觀察. 四川醫學, 2011, 32(10):1600-1602.
[收稿日期:2016-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