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麗
【摘要】目的 對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及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選取2013年4月~2017年1月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產婦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A組采用常規治療,B組在A組基礎上給予多巴酚丁胺、速尿等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比較兩組產婦癥狀緩解率;癥狀控制時間、分娩后住院時間;治療前和治療后產婦血壓和心率的差異。結果 B組產婦癥狀緩解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癥狀控制時間、分娩后住院時間短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血壓和心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血壓和心率改善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及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產婦血壓和心率,緩解癥狀,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
【關鍵詞】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4.2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30.0.02
妊娠期高血壓是孕產婦常見并發癥,而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癥狀嚴重,是導致妊娠期高血壓產婦死亡重要原因。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病情危急,可威脅孕產婦生命安全,需及時進行正確診斷和搶救[1]。本研究分析了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及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4月~2017年1月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產婦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B組年齡21~36歲,平均年齡(26.34±2.55)歲。A組年齡21~35歲,平均年齡(26.31±2.36)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A組采用常規治療,常規給予利尿、降壓、強心和吸氧等常規治療方法。B組在A組基礎上給予多巴酚丁胺、速尿等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用20~40 mg速尿靜脈推入糾正心衰,將西地蘭0.2~0.4 mg和20 mL5%葡萄糖靜脈緩慢推入,并用40 mg多巴酚丁胺和50 mg硝普鈉混合500 mL5%葡萄糖微量泵入。除此之外,加強對產婦和胎兒的監測,并測量血壓、脈搏和體溫,加強心電監護。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產婦癥狀緩解率;癥狀控制時間、分娩后住院時間;治療前和治療后產婦血壓和心率的差異。
完全緩解:血壓平穩,心衰癥狀得到控制;部分緩解:血壓降低,心衰癥狀減輕;無緩解:未達到上述標準。總緩解率=完全緩解率+部分緩解率[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產婦癥狀緩解率相比較
B組產婦癥狀緩解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和治療后血壓和心率相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壓和心率比較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血壓和心率改善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產婦癥狀控制時間、分娩后住院時間相比較
B組癥狀控制時間、分娩后住院時間短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 論
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發生跟產前未進行規范產檢、產婦不重視,對高血壓未及時治療等因素相關。妊娠期高血壓產婦因腹壓高,內臟血流減少,回心血量增加,可對正常呼吸造成抑制,并引發心力衰竭。目前臨床治療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多采用消除誘因、限制補液量、強心和改善低蛋白血癥等措施,在上述常規治療基礎上,根據產婦情況給予血管擴張劑等藥治療,可有效降低周圍阻力,減輕心臟負荷,促進心肌供氧供血的增肌,對改善產婦預后和減輕對胎兒的影響意義重大[3]。
本研究中,A組采用常規治療,B組在A組基礎上給予多巴酚丁胺、速尿等藥物進行針對性治療。結果顯示,B組產婦癥狀緩解率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B組癥狀控制時間、分娩后住院時間短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兩組血壓和心率比較無顯著差異,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B組血壓和心率改善幅度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療及效果確切,可有效改善產婦血壓和心率,緩解癥狀,縮短住院時間,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路 暢,王 欣.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臨床分析[J].醫學綜述,2013,19(2):364-366.
[2] 謝曉海,代雪梅,唐 勇,等.妊娠期高血壓合并心衰剖宮產麻醉方案的研究[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2):223-225.
[3] 劉 杰.妊娠期高血壓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4,24(5):2679-2680.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