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摘要】目的 研究心臟手術患者術后接受康復護理的方法與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心臟手術治療的患者11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劃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8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康復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有效率。結果 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8.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心臟病患者術后為其提供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有效防范并發癥的發生,護理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康復護理;心臟手術;術后護理;應用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6..02
當前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也使得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人們所面臨的各種壓力也日益俱增,并且環境污染情況嚴重,最終導致患有心臟疾病的人群日益增多。因為此疾病的病情比較兇險,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快等特點,患者發病后不但為其身體帶來巨大痛苦,而且在心理上也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會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而且近些年來,這一疾病還呈年輕化的發展趨勢[1]。因此必須要對此疾病給予有效的救治,同時還要對心臟病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護理措施。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我院收治的心臟手術治療患者116例的臨床資料,并對其提供康復護理干預,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心臟手術治療的患者116例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其劃分成對照組與實驗組,各58例。其中男64例,女42例,年齡16~83歲,平均年齡(74.23±2.2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與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實驗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再增加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干預措施如下。
(1)心理干預
護理人員首先要充分地掌握患者的身心狀況,了解患者存在的消極、恐懼與焦慮等不良情緒。積極地做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積極與其進行溝通。要適當地鼓勵以及安慰患者,使其能夠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能夠積極地應對疾病,有效地配合醫護工作。
(2)康復訓練
在經過檢查,確定患者的呼吸以及心率等各項指標均處于正常水平的前提下。要指導患者能夠進行合理的康復訓練,指導患者能夠每隔3 h進行一組上肢功能鍛煉以及下肢功能鍛煉,使得患者的各個關節都可以得到有效鍛煉,促進其身體機能的恢復[2]。
(3)做好推拿按壓工作
護理人員要定時為患者進行推拿以及按壓。通常狀況下,要對患者的上肢以及下肢肌肉分別進行3~5遍的推拿以及按壓操作。要充分確保動作的輕柔與適度。而且在此過程中,要充分確保患者身體的橈動脈穿刺管不會發生阻塞或者是滑脫現象,可以促進患者身體的康復。
(4)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護理人員要積極地為患者講解與心臟病相關的預防以及康復知識,使其能夠充分了解相關的知識,能夠積極地配合康復工作。而且要監督患者能夠戒煙戒酒,合理飲食,科學起居,努力形成科學的生活習慣。
1.3 效果判定標準
護理效果的評價標準:顯效: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身體得到明顯的恢復,并無感染現象的發生;有效: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身體恢復良好,存在輕微感染現象;無效:患者在接受手術治療后身體恢復情況相對較差,發生嚴重的感染信現象。護理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經過相應的護理干預以后,實驗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8.3%;對照組護理總有效率為86.2%;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總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因為心臟手術會對操作環境提出較為嚴格的要求,而且往往需要對患者進行全面處理。如此操作就會導致患者發生一系列的機體反應,進而會對其術后的康復情況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患者接受心臟手術治療以后,必須要充分對其做好術后康復護理工作。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環,使其心臟功能得以更快的恢復。在通常狀況下,常規術后護理往往只是為患者提供相應的環境護理、做好心電監測等,護理效果并不理想。但是通過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更好地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指導其做好康復訓練,并且可以有效地幫助患者掌握科學的康復鍛煉方法,使其更好地做好康復鍛煉。因此對患者的身體康復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為了能夠更好地為心臟手術患者提供科學的康復護理服務,那么醫院也必須要加強對醫護人員的教育培訓。首先,要努力加強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使其能夠樹立良好的服務意識,能夠真正地為患者著想,充分地理解患者承受的身心痛苦。充分關心與呵護患者,為其提供良好的康復服務。其次,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對于心臟手術患者而言,由于心臟疾病分為很多不同的類型,并且患者的家庭條件以及身心狀況等也存在著許多差異[3]。因此,在為患者制定康復護理方案的時候,護理人員就必須要充分結合患者的實際狀況,要制定出更加科學合理、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假如患者的經濟狀況并不良好,那么護理人員就要重視對患者的身體社會干預,要盡可能地緩解其在經濟方面所存在的心理壓力。另外,在對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時,也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及其身體狀況,要循序漸進,使得患者能夠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案,逐漸恢復身體健康。
我們經過研究發現,經護理干預以后,實驗組58例患者中,顯效48例、有效9例、無效1例,護理總有效率為98.3%;對照組58例患者中,顯效38例、有效12例、無效8例,護理總有效率為86.2%;;實驗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有效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袁利琴經過研究發現,為心臟手術患者分別提供常規護理干預與康復護理干預,經過護理干預以后,兩組患者的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在護理后得到顯著的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并且康復護理組患者的改善情況顯著優于常規護理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護理組患者護理后的護理有效率為98.00%,要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組的8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4]。周會萍等也經過研究發現,為心臟手術患者分別提供常規護理干預與康復護理干預,經過護理干預以后,康復組患者的監護時間為(38.80±2.30)h,顯著少于常規護理組(41.30±2.60)h,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康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為(20.30±2.48)天,顯著短于常規護理組(31.28±1.78)天,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5]。
綜上所述,在心臟病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為其提供康復護理干預,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病情,促進患者的身體康復,有效防范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護理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聶小青.系統康復護理干預對心臟瓣膜置換術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引文版:醫藥衛生,2015(9):163.
[2] 吳 艷,阮淑妹.延續性護理在心臟外科手術患者心臟康復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18(12):42-44.
[3] 國明偉.康復護理對心臟雙瓣膜置換術后患者早期康復的影響[J].醫藥衛生:文摘版,2016(10):146.
[4] 袁利琴.康復護理措施在心臟手術患者術后護理中應用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7):211-212.
[5] 周會萍,鄭 靜,賀 媛,等.康復護理應用于心臟手術患者術后護理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4(9):287.
本文編輯:王 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