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祥 高麗梅
【摘要】目的 觀察加味紅龍夏海湯治療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的療效。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住院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對照組給予辛伐他汀片口服治療,治療組在此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加用加味紅龍夏海湯治療,療程為24周。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4.2%,優于對照組的63.2%。治療組在縮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面積方面均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加味紅龍夏海湯治療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安全有效。
【關鍵詞】高血壓病;頸動脈粥樣硬化;加用加味紅龍夏海湯;內-中膜厚度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6.26..02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很多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重要基礎。高血壓也是導致患者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之一。該類患者通常會伴隨一定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有研究表明,誘發腦卒中的一項原因中就是頸動脈粥樣硬化。因此,早期的治療與預防頸動脈粥樣硬化是引起腦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積極早期預防、治療頸動脈粥樣硬化可以大大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我科自擬加味紅龍夏海湯治療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取得了顯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5月姚安縣中醫醫院老年病科收治的高血壓病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住院患者76例為研究對象,該項目實施前獲得姚安縣中醫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隨機分為對照組、治療組,各36例。兩組患者入院一般情況及病情嚴重程度等,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疾病診斷標準
1.2.1 高血壓病的診斷及分級標準按照2010年頒布的“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標
準”執行[1]。
1.2.2 頸動脈粥樣硬化的診斷標準按照2010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中與動脈壁增厚相關的臨床標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發生的超聲表現或動脈壁增厚,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I>0.9 mm。
1.2.3 中醫痰瘀互阻、肝腎陰虛證候診斷標淮參考《中藥新藥治療高血壓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5]執行。
1.3 納入及排除標準
1.3.1 納入標準
①發病年齡60~80歲;②符合原發性高血壓的西醫診斷標準及中醫證候符合肝腎陰虛、痰瘀互阻證候;③頸動脈血管彩超檢查證實有頸動脈斑塊形成和/或內中膜厚度增厚。
1.3.2 排除標準
①非原發性高血壓患者;②凝血功能障礙;③急性腦出血、高血壓急癥、腦梗死患者;⑤對本藥過敏者。
1.4 療效判定標準
1.4.1 高血壓治療的臨床判定標準主要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相關的標準。
1.4.2 中醫證候療效評定標準
①臨床痊愈:經治療后患者癥狀消失;②顯效:經治療后癥臨床癥狀顯著改善,狀積分值下降≥2/3;③有效:治療后癥狀有所改善,積分值下降1/3~2/3;④無效:治療后癥狀積分值下降≤1/3。
1.5 方法
1.5.1 主要試驗藥物
辛伐他汀片:20 mgX14片/盒(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6876)
苯氨氯地平片:5 mgx28片/盒(浙江為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6835)
厄貝沙坦片:75 mgX12片/盒(海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16)
1.5.2 治療方法
①基礎治療方案:根據患者不同的血壓水平,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案,將患者的血壓控制為不高于140/90 mmHg。1級高血壓:苯氨氯地平片5 mg;2級高血壓:厄貝沙坦片75 mg+苯氨氯地平片5 mg,1次/d;3級高血壓:厄貝沙坦片150 mg+苯氨氯地平片5 mg,1次/d,血壓控制不佳加用雙氫克尿塞l2.5 mg,1次/d。
②對照組:辛托伐他汀片20 mg每天睡前服用+基礎治療。
③治療組:辛托伐他汀片20 mg每天睡前服用+基礎治療+加用加味紅龍夏海湯治療(川牛膝15 g、懷牛膝15 g、地龍15 g、夏枯草15 g、海藻15 g、天麻10 g、鉤藤15 g、川芎10 g、葛根15 g、枸杞子15 g,1劑/d,水煎取汁400 mL,分2次溫服)。
1.6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證候療效比較(n,%)
組別 n 顯效 有效 無效 總有效率
治療組 38 14 19 5 86.84*
對照組 38 10 15 13 65.79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頸動脈超聲變化
經檢測發現26例有斑塊,其中對照組和治療組均為13例,其余患者為頸動脈內膜增厚患者,兩組各有19例。治療組治療后患者的IMT明顯減少,與治療相比差異顯著(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治療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兩組治療后斑塊面積建筑縮小,和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當前,有研究表明頸動脈粥樣硬化是造成腦血管病出現的一項重要因素,機體外周血壓上升是造成頸動脈內膜厚度增加以及斑塊形成等變化的主要誘因[2]。高血壓能通過對機體血管內膜、炎癥以及血流動力學的刺激與改變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產生與發展[3]。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其往往伴有頸動脈粥樣硬化,進而該類患者可能成為腦卒中的高發群體。
中醫學理論認為,該病癥屬于“中風”、“眩暈”、“胸痹”等范疇。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中醫認為AS的發病機制屬于虛實夾雜、本虛標實。本虛可造成脾、肝、腎、心臟器出現病變,此為該病之本,而痰瘀互阻為標。該疾病根在臟腑,病在血脈,正虛邪實相互影響,致使疾病不斷發展,治宜以調補肝腎、益氣活血、化痰通絡為法。根據這一基本思路,經過臨床反復實踐,我科采用“加味紅龍夏海湯”對高血壓CAS患者進行治療,方中組成:川牛膝、懷牛膝各15 g,地龍15 g,夏枯草15 g,海藻15 g,天麻10 g,鉤藤15 g,川芎10 g,葛根15 g,枸杞子15 g。方中懷牛膝滋養肝腎,川牛膝活血化瘀,通脈散結,共為君藥;天麻、鉤藤平肝熄風潛陽,祛風除濕,活血通經為臣藥;枸杞子滋補肝腎陰,以防陽燥之品太過傷陰;川芎行氣活血,地龍咸寒入肝,平肝清熱通絡;夏枯草苦寒人肝,清肝火,化痰散結;海藻苦咸寒,軟堅消痰,利濕泄熱;另以葛根相合,升陽舉陷,使清陽得升,濁陰下降,共為佐使藥。諸藥相伍,共奏調補肝腎、益氣活血、化痰通絡之功。
綜上所述,加味紅龍夏海湯聯合辛伐他汀片治療高血壓頸動脈粥樣硬化可有效改善患者頭痛、眩暈、氣短等癥狀,同時能在很大程度上縮小頸動脈內一中膜厚度、斑塊面積,并且整個治療過程較為安全可靠,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3-39.
[2] 張琳郁.高血壓患者頸動脈硬化的彩色多普勒超聲分析[J].
[3] 韓學杰,李 娜,丁 毅,等.高血壓病痰瘀互結證患者血管彩超的動態臨床研究[J].
本文編輯:劉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