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瑩萍+肖紅宇+宋娟
摘要:當前,徐州地區人口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的養老問題成為引起廣泛關注的社會問題,養老服務業的發展將會對徐州地區的社會發展起到重要影響作用。文章通過調查,采用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等對養老院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進行三個方面的分析,得出提高徐州地區養老院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對策,以期對徐州地區養老服務業的良性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養老機構;老年人;滿意度;影響因素
一、研究背景及意義
(一)研究背景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長的動態。根據1956年聯合國《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確定的劃分標準,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占總人口比例超過8%以上時,則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進入老齡化社會。截至2013年年底,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達到2.5億,已經超過8%的比例,這充分說明我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
近年來,伴隨著徐州地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充分延長了徐州地區人口的平均壽命,使得該地區人口結構逐漸呈現出未富先老的特征。老年人口的增多給養老事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加之政府長期推行“計劃生育”這一政策,家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由傳統的大家庭逐漸演變為小型化的家庭結構,使得傳統的養老方式也受到沖擊。今后隨著徐州地區養老事業的深入發展和人們生活理念的轉化,養老院將會逐漸成為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首要選擇。
養老院是為老年人養老服務的社會事業組織,又稱敬老院。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為老年人集中提供專業化的居住場所,并在了解老人自身特點的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周到、安全和舒適的生活條件,營造溫馨的居家氛圍。我國養老院分為民營養老院和公辦養老院,公辦養老院通常由地方政府或慈善機構主辦,接收靠福利救濟或低收入的老人。而民營養老院是由私人經營,屬于自負盈虧的盈利性組織,因此其收費較高,且基礎設施不完善。公辦養老院數量較少,遠遠滿足不了當前老齡化社會的需求。加上民營養老院的質量不高,造成養老事業的發展停滯不前。
根據以往對養老機構發展的研究基礎上,以徐州地區為例,通過文獻分析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觀察法綜合得出影響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最后給出專業的對策,以期對徐州地區養老事業的發展起到一定積極作用。
(二)研究意義
雖然近幾年我國養老事業有了一定的發展,但是不得不承認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整體的發展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升。主要表現為公辦養老院數量不多,滿足不了社會需求:且大多數民營養老院的發展步履維艱,基本上處于基本維持機構生存的狀態,甚至有些民辦養老機構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我國中部地區就是這一問題的重災區。所以,為了促進中部地區的養老機構持續健康發展,提高養老機構老年人的生活滿意度,本文選擇中部地區的徐州市進行深入調研,探討該市養老機構的發展困局以及影響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在此基礎上,借鑒其中發展較為良好的養老機構的經驗教訓,嘗試性的探討對策性建議。
二、影響養老機構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因素
(一)自身因素
1.入住原因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調查中我們發現老人中有36%是因為養老院老人多,可以聊天,精神上能得到充實,有42%的老人是因為養老院方便,護理更加周到及時。小部分人群則是因為住房緊張、子女不孝順等因素。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老人都是因為子女在外工作比較忙,沒時間照顧他們,他們自己在家又比較無聊、寂寞,老人們都比較喜歡熱鬧,喜歡集體生活,還有一些就是自己身體情況的原因,自理能力差,子女又沒有時間去照顧他們,只有把他們送去養老院。入住原因其實對老人生活滿意度也是至關重要的,調查發現一般是因為無聊,想要精神能得到充實而自愿人住養老院的人他們的滿意度要高一些,因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而不得不住進養老院、住房緊張等因素的滿意度要低一些。
2.養老觀念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中國有句古話叫“養兒防老”,受這種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老人們認為孩子對自己是有養老的義務,把自己送到養老院就是不孝的表現。子女的想法也與父母不盡相同,他們覺得這樣做不僅不能盡孝,而且還認為把父母送到養老院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他們更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夠居家養老。說到底,還是養老院的宣傳沒做到位,沒有展現出養老院良好的生活環境、入住養老院的好處以及更能及時周到的照顧父母,避免危險情況的發生,沒有從根本上消除大家對養老院不好的看法,沒有打破傳統觀念,致使大多數老人、子女都對養老院產生一種排斥心理,就算迫不得已住在養老院。也會讓老人對養老院的滿意度很低。
(二)家庭因素
1.子女數量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根據調查發現,一般入住養老院的老人大多只有一個子女,約占所調查總人數的56%,這些老人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這就導致他們不能在家照看父母,在家庭經濟條件比較寬裕的條件下,他們選擇將父母送到養老院,從而能夠得到專業細心的照料,老人也不至于因為一個人在家而感到孤獨或生病時無人在身邊照顧。其次,他們大多工作繁忙,不能時常來養老院看望父母,這就使得老人們雖然在生活方面得到很好地照料,也能和院友們一起聊天解悶,但是家人關懷卻很少,哪有老人不希望子女能夠待在自己身邊或是能夠定期來看望的呢,較少的子女關懷也是老人養老院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有兩個子女的老人約占23%,其中一兒一女的約占47%,這些老人對自己的家庭比較滿足,大多都為自己的子女感到自豪,但相同的是,他們也期望子女能夠多來看望他們。有三個及以上子女的老人占21%,由于子女數比較多,平時子女來看望他們的頻次也就比較多,這樣他們平時得到的家人的關心比起其他子女數較少的老人也就較多。綜上可以看出。子女數也是養老院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之一,子女數較多的老人所得到的子女的關心也就較多,老人的生活滿意度也就較高。
2.家人關系的變化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從調查結果看,在之前與家人同住的老人中,家屬送老人來養老院生活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家屬工作較忙,沒時間照顧老人:老人身體狀況較差無法照顧:老人在家居住時與家人產生矛盾較多。而老人進入養老院后,一方面雖然由于家屬要定期向養老院支付一定的養老院的服務購買費,造成家庭開支增多,但照顧老人生活的問題也因此轉到家庭之外,這樣家屬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身于工作中:另一方面本來造成子女間種種矛盾的父母贍養問題也因此而得到緩解。老人的養老院的生活費用通過平攤到子女身上,公平公正,子女間的緊張關系得到緩和:另外由于老人離開家庭到養老院生活就避免了老人與家人不必要的種種矛盾的產生。總的來說,老人入住養老院后,無論是老人還是家屬的生活滿意度還是相對提高的。
(三)養老院因素
1.基礎設施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徐州地區不像蘇州、南京這些較為發達的地區,本身的資金也有限,導致投入到養老院的資金有限,對于公辦養老院來說,資金是由財政撥款的,所有的設施都是由政府所置辦,但由于資金的限制,又由于養老院的數量多,不可能顧及到每一個養老院,導致一些基礎的設施都比較簡陋。民辦養老院就更不用說了,社會和政府給予的補助其實是杯水車薪,基本所有的事情都得靠自己解決,資金方面就更不用說了,一些基礎的設施也并不是很好。根據我們走訪的幾家公辦和民辦的養老院來看,有些養老院基本設施緊張,還有的雖然基本的設施都有,但是設施都比較簡陋,公共設施適老程度比較低,給老年人帶來很大的不便,甚至有的還存在安全隱患,這是相當危險的,更別說舒適了。這些老年人所需要的基礎設施缺乏合理的布局,配套設備簡陋和設計考慮不周使得老人對養老院的生活不盡如人意,生活滿意度大大降低。根據調查,老人對基礎設施滿意的占27%,一般的占28%,不滿意的占45%。說明老人們大多都對養老院的基礎設施不太滿意。養老院的基礎設施其實是最基本的,這些基礎設施如果比較簡陋,甚至還存在安全隱患的話,那么老年人對養老院的生活自然滿意不起來。
2.護理人員服務態度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老人生活滿意度的高低。現在大多數招聘的護理人員都是些文化程度比較低,素質不是很高的人員。今年三月份,在徐州一家養老院中,出現因老人不愿睡覺,護工割破老人耳朵的事件,引起了社會很大的反響。只是因為老人還沒有睡,便強行將他的衣服脫下來,甚至還割傷老人的耳朵,這讓人何其的寒心。由此可見,護工的素質與服務態度與老人對養老院是否滿意是密不可分的。就是因為這些不好的事件。導致很多市民對養老院的總體評價不高,稱不放心讓老年人人住養老院。也許這只是個別案例,也許只是少數的護工素質如此低劣,但正因為這些少數導致大家對所有人的否定與誤解。還有少許護理人員對老人也是愛理不理,有些人只是將照顧老人當作一項任務,完成日常工作就好,也并不會額外地關心老人,更不會細心地去照顧他們,他們只是對老人進行簡單的生活起居和日常的衛生清潔服務,當老人們有些不開心的時候,也沒有及時地安慰,與老人聊聊天開導開導他們,只注重老人物質方面的需求而忽略了老人心理方面的需求,不知道老人們真正的需求是什么,使得老人缺乏幸福感。因此,養老院在招護理人員時就要格外地留心,要招一些態度端正,素質高的人員,并且要及時地對他們進行相關地培訓,提高他們專業化水平的同時也不能忽視了素質的提升。
3.情感關懷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養老院除了要為老年人集中提供專業化的居住場所,更要深入了解老人的自身特點,在此基礎上為老年人提供周到、舒適的生活條件,盡量為老人們營造溫馨的家的氛圍。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很多養老院基本做到了前者,能做好后者的少之又少。他們對老人們的生活質量提高了重視,卻忽略了老人們精神方面的需求,忽視了對老人們的情感關懷。在調查中甚至發現一些養老院為了方便自身的經營管理,采取封閉式的管理方式,限制養老院老人們的自由活動,也不允許外部人員進入養老院,從而減少了老人與外界的交流,這不僅不利于老人與他人或外界的情感交流,而且嚴重影響了養老院老人們的身心健康。此外,由于目前的養老院普遍重視養老院的輕服務管理,而沒有將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作為養老院發展的重中之重。在養老院的日常生活中,除了簡單的生活起居照顧和日常的衛生清潔服務之外,老人們更期望得到家人、院友、工作人員的關懷與愛。無論是親情還是友情都是老人們除了物質之外的精神需求,現在許多養老院的工作人員除了提供服務外與老人的情感溝通較少,甚至產生比較惡劣的矛盾,從而忽視了老人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他們沒有以老人為中心,沒有深入了解老人的自身特點,沒有深入了解老人的真正需求是什么。在閑暇時間老人們只能選擇聊天、看電視等娛樂方式,老人們得不到必要的情感關懷,生活品質卻得不到提升,老人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自然也就得不到提升。
4.娛樂活動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目前不少養老院已經開始重視豐富老人們的日常生活,經常組織一些集體文娛活動。不僅可以使老人們身心愉悅,還可以促進老人與院友們的溝通交流,增進老人們之間的友誼。經常性的娛樂活動毋庸置疑是提高養老院老人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俗話說,每逢佳節倍思親,在各個節日,為老人們準備一些精心的節日晚會或其他活動,讓老人們感受到家的氛圍。節日的溫暖。以減少他們因為子女無法相伴在身邊而產生的失落感。平時多組織一些家屬集體探親活動,及時提醒老人們的家屬經常來看望老人,畢竟,什么都比不過親情來的難能可貴。
老人們如果定期能夠與家人團聚,共享天倫之樂,老人們的幸福感也就會不斷提升。此外,組織不定期的志愿者服務活動,志愿者們除了為老人提供物質方面的服務,也為他們提供精神上的慰藉,陪老人聊天談心,讓老人們與外界也加強溝通聯系,讓老人們除了親情、友情外感受到社會的溫暖。這些簡單的娛樂活動不僅給老人們平時單調無聊的生活帶來一些愉悅,更是提高老人生活滿意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5.飲食起居對老人生活滿意度的影響
在對200名老人的營養情況調查中發現,患有營養不良癥狀的占23%,存在營養不良風險的占47%,營養良好的比例僅占30%,高齡老人營養不良的比例較高。老人們的飲食起居直接關系到老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從而直接影響到老人們的生活滿意度。通過調查我們發現,養老院的食堂在膳食提供上存在種類和數量上的不合理,長期下來很可能會導致老人的營養不良,身體狀況變差。所調查的老人中有一些本來就是因為身體狀況較差子女卻又無法照顧,所以被子女送來養老院以得到專業、周到的照料。那養老院就應該足夠重視起來,對老人們的飲食營養方面提供一定的保障。在老人的食物供應上注重多樣化:在食物烹飪方面注重健康:還應該深入了解每一位老人的身體狀況,并在此基礎上建立每位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檔案,對有特殊需要的老人進行科學的飲食管理:此外養老院還應該配備專業的營養師以對老人飲食進行長期指導。養老院足夠重視老人們的飲食起居,確保老人的營養健康,老人們對養老院的生活必然會很滿意。
三、提高老人生活滿意度對策分析
(一)宏觀層面
1.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通過文獻資料和對當地養老院的走訪,得知政府對養老院會提供相應的扶持,但是扶持力度有限。為了提高養老院老年人的滿意度,需要政府加大扶持的力度。一方面,加大對養老院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支持,落實對養老院的扶持政策,改善養老院的基礎設施和生活環境,有效的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加大對養老院的宣傳,通過各個渠道讓大眾關注養老事業。
2.呼吁社會援助,增加社會的關注程度
養老院單靠政府的扶持是不夠的,還需要社會的援助。社會應增加相關的志愿者協會和各種活動,如養老院與各類社團進行合作、養老院接受媒體的調查和訪問等。通過走訪調查得知,老人們多數以上歡迎社會公眾的參觀、訪問、調查或舉辦活動。這種活動可以間接的增加老人對養老院的好感度,并提高對養老院生活的滿意度。另外。大眾媒體應加大對養老院的關注度,使養老院接受大眾的監督,更加的透明化和科學化。
3.健全養老院老人的保障制度
近年來,養老院中老人受到不公平對待的新聞層出不窮。老年人受到不公平的對待,同時增加了社會公眾對于養老院的不信任,以及加強了老年人對于養老院生活的抗拒心理。所以為了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幸福的生活,需要健全相應的養老院老年人的保障制度。
4.轉變公眾的養老觀念
中國自古有養兒防老的觀念,尤其是農村地區。應該加大對公眾的宣傳,改變公眾的觀念。尤其是養老院養老對于老年人的好處,在養老院中,老人們有自己的社交群,可以從事老年人喜歡的事情,更方便交流和溝通,有利于緩解老年人的孤獨感,同時減輕子女的負擔。
(二)微觀層面
1.完善養老院的基礎設施
在對養老院進行調查時,發現大多數的養老院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養老院應該系統的完善養老院的飲食、交通、住宿和娛樂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在飲食上。采用科學的營養飲食方式,確保老人可以獲取足夠的營養,身體更加的健康:在交通上盡可能的創造便利,方便老年人的出行和就醫;在住宿上,提高住宿的標準,讓老人住的安心:增加娛樂設施的建設,豐富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2.養老院管理科學化
根據國內外對于老年人身心方面的研究報告,針對性的改善老年人的管理模式。比如老年人因為身體狀況的原因,不適合正常的用餐時間,可以科學的改變用餐時間。另外,可以根據老人的睡眠習慣,制定相應的鍛煉時間,加強老年人的身體素質。除此之外,養老院應定期派專門的調查人員收集老人對養老院生活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養老院的服務體系。
3.改善醫療設備
經過調查得知,養老院中老人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42%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多種疾病,另外半數以上的老年人身體處于亞健康的狀態。根據研究,身體健康對于生活滿意度有著直接的影響,身體健康的老年人生活滿意度較高。因此,要提高養老院老人的生活滿意度,必須要改善養老院的醫療設備。老年人發病率高,需要及時就醫,養老院應該配備專業的醫療服務設施和服務人員,
4.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
在養老院中工作人員的素質對于老年人的滿意度影響很大。首先,要提高工作人員的招收標準:其次,對于招收的工作人員要進行系統的培訓,包括服務的能力,與老人的溝通等;最后,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保障老人的生活滿意度。
5.增加老人的日常娛樂活動
由于人自身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的影響,每個年齡段的人群在娛樂活動方面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養老院應積極舉辦各項娛樂活動,例如棋牌類、運動保健類、綜藝表演類活動和讀書、看報、書法、繪畫等知識活動,還可以舉辦旅游活動。讓老人在活動中找尋到樂趣,體會到生命的價值。
6.關注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增加心理咨詢項目
調查發現,老年人的心理越健康,對生活的滿意度越高。心態好的老人會看到事情好的一面,對于生活中消極的事情,也能坦然面對,生活滿意度較高。而心態不好的老人,容易產生抱怨,對身邊的很多事情抱以消極的態度,生活滿意度較低。因此,養老院應增加心理咨詢項目,改善老人們的心態,讓老人對生活充滿信心,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7.改善子女與父母的關系,增強子女對父母的關心
養老院老人與子女關系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老人生活滿意度的高低。如果老人與子女的關系不好或者子女工作繁忙,平時缺乏溝通交流,會導致老人產生消極的心態,對生活的滿意度不高。因此,養老院應該采用合適的方式改善子女與老人之間的關系。舉辦相關的講座,對老人的子女進行說服教育,使其明白家庭關系對老人生活的重要性。另外,養老院可以硬性規定老人子女探望父母的次數,例如一個月至少看望父母八次。有效的增多老人與子女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提高老人的生活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