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陽蓮
【摘要】科右中旗烏蘭牧騎建于1965年,先后榮獲“全區十佳烏蘭牧騎”,“全區一類烏蘭牧騎”等光榮稱號。幾十年來,始終堅持貼近群眾,為群眾創作,為農牧民演出和服務,為民族藝術事業的繁榮發展而不懈努力。我們一直是活躍在科右中旗草原上的一支文藝輕騎隊。
【關鍵詞】烏蘭牧騎;民族文化;特色
近年來,在地區、縣(旗)經濟迅速發展,社會環境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堅持與時俱進,努力適應新形勢,始終堅持烏蘭牧騎宗旨,繼續弘揚烏蘭牧騎精神,堅持烏蘭牧騎本色,促進民族先進文化,應有了可嘉的成績。
烏蘭牧騎是草原文藝輕騎兵,隊伍“一隊多用”,隊員“一專多能”,節目民族特色,短小精悍,內容豐富多彩,演出生動活潑,是烏蘭牧騎的根本特征和基本特點。它的基本任務就是“演出、宣傳、輔導、服務、指導“,本著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艱苦奮斗,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充分發揮全團人員自身作用,精心組織策劃,努力做好各項藝術演出工作。
一、堅持“二為“方向,繁榮烏蘭牧騎特色
情系農牧民,服務農牧民,和農牧民親如一家,做牧民的貼心人,這是烏蘭牧騎深受農牧民和基層群眾歡迎喜愛的根本原因,也是烏蘭牧騎建設與發展的生命和靈魂。但是在市場經濟環境下,烏蘭牧騎如何進一步生存發展,向何處去,這是首先必須要明確的問題。
在多年的工作實踐中,我們認識到,盡管地方經濟快速發展了,但旗蘇木差別,貧富差別依然存在。雖然如此,我們科右中旗烏蘭牧騎始終積極、主動地配合、參與旗文體廣電局組織開展的“下基層、進萬家、心連心”,“服務三農”、“建設新家園、爭當新公民”、“歌唱《十個全覆蓋》、《兩學一做》”等主題活動,不畏嚴寒酷暑,認真排練每次節目,每年深入農村牧區、工礦企業下鄉演出100場以上,針對不同地區、不同觀眾安排不同風格的演出節目,讓觀眾坐得住、看得懂、聽得清,把宣傳轉變農牧民思想觀念,牲畜改良、反邪教、交通法規、安全生產、科學飲食等知識編排成文藝節目在全旗各蘇木鎮、嘎查、工礦企業宣傳演出,深受各界觀眾的歡迎。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賽馬》、《新春》,好來寶《人民的利益重與一切》、演唱《今年回家過年》、《達那巴拉》,烏力格爾《馬背情緣》等節目貼近群眾生活,通俗易懂。
我們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農牧民服務的宗旨,把演出宣傳、輔導和服務緊密結合起來,以草原和田野作為大舞臺、大劇場,在送歌獻舞到千家萬戶的同時,輔導基層群眾文藝隊伍,宣傳科學文化知識,開展多種愛民服務活動,及時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關懷送到基層群眾的心中,把健康豐富的精神食糧送到農牧民群眾的家中;2015年11月赴吐列毛鎮汗查干嘎查演出,老百姓打著橫幅歡迎我們,當時雖然天氣寒冷,我和隊員們穿著單薄的演出服裝,沒有一個人抱怨,認認真真完成了演出。2010年在八省區《遠東杯》蒙古四胡電視大獎賽、原生態組合一等獎。2012年在《郭爾羅斯杯》八省區第三屆蒙古四胡電視大獎賽獲得一等獎。2014年參加第六屆全區烏蘭牧騎會演“一專多能”比賽中榮獲一等獎。2015年澳大利亞國舉行的《黑爾本》杯賽馬會上參加表演了蒙古民歌和馬頭琴“草原贊歌”“萬馬奔騰”。2016年歌劇《巴圖查干情緣》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的全國基層院團戲曲匯演上榮獲紀念獎。同年在科右中旗原創蒙古劇“巴圖查干情緣”在興安盟,呼倫貝爾,錫林郭勒,通遼等地方巡演。烏力格爾好來寶在2017年參加通遼市春節晚會上表演。在北京舉辦的蒙古人那達慕大會演了我們科爾沁民歌及烏力格爾好來寶。
二、始終堅持民族民間藝術本色,弘揚民族先進文化
烏蘭牧騎之所以被譽為新中國建立以來少數民族地區最有代表性、最具影響力的基層文藝團隊,就是因為它根植民族文化墊土,吸吮草原藝術乳汁,從火熱的現實生活中汲取營養,把民族民間藝術同農牧區現實生活相結合,不斷拓寬基層民族藝術的繼承創新之路,在藝術創作和表演上獨具一格,形成了民族特色鮮明,生活氣息濃郁、演出機動靈活、群眾喜聞樂見的烏蘭牧騎藝術本色和文化品格。近年來,我們科右中旗烏蘭牧騎每年新創新節目10來個,使一批充分體現時代精神,具有濃郁地方民族特色的精品節目走進了百姓家園?!栋⑷愀隆贰ⅰ厄v飛》、《歡迎您到圖什業圖來》等優秀節目榮獲自治區“五個一”工程獎。
科右中旗有著豐厚的民族藝術土壤,在積極組織創作方面,我和烏蘭牧騎的隊員特別注重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資源,力求體現民族特色和地方特點。民族風情的蒙古劇式歌舞《巴圖查干情緣》,他是科右中旗蒙古族民間藝術精華,經過不斷提煉加工形成的優秀節目;在歌劇中我表演了主角演員巴圖。
三、加強深化體制改革,努力鍛造過硬的文藝隊伍
1、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統領全局,全力配合旗委、政府中心工作。認真研究新情況,新特點,以積極主動的姿態創編新節目,使藝術創作生產做到與時俱進。
2、我們積極探索文化體制改革的新路。執行以績定職,按勞取酬,科學管理,獎勤罰懶,調動演員的職權性,激活內部機制管理。
3、加強日常培訓工作。加強“一專多能”訓練,每個演員嚴格要求自己每天、每月的各種訓練。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團長邀請文藝界的專家進行業務培訓,進一步提高了全體員工的藝術水平。
總而言之,在建設新牧區文化中,做一名烏蘭牧騎的演員在演出實踐中,注重挖掘、整理、加工民族民間的優秀藝術遺產,虛心向老藝人求教,堅持自編自演,堅持把健康的思想放在首位,向農牧民多奉獻出更多帶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好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