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容
摘 要 手機媒體作為一種便攜性、時效性極強的媒體傳播形態,給傳統媒體的生存發展帶來了極大的沖擊與挑戰。文章主要就手機媒體給傳統媒體特別是給電視媒體帶來的沖擊進行分析,并探討了手機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的發展機遇。
關鍵詞 手機媒體;傳統媒體;沖擊;發展機遇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8-0102-02
隨著網絡技術與移動終端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手機已經逐漸成為人們生活與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CNNIC第39次調查報告顯示:截至2016年12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6.95億,與2015年相比增加了7 550萬人,網民手機上網的比率再創新高。手機媒體作為一種以手機網絡承載新聞信息的媒體形式,在當前的新媒體時代下呈現巨大的發展前景,同時也給傳統媒體帶來了極大的沖擊。
以電視媒體為例,在手機媒體的沖擊下產生極大的生存危機。手機媒體更易于攜帶、信息接收方式更加自由等優勢,與電視媒體固定播放時間、固定頻道的限制形成鮮明的對比。因此,許多受眾紛紛轉向手機媒體,電視媒體的受眾不斷流失,其影響力與傳播力逐步下降。
1 手機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的沖擊
手機媒體的出現帶來了技術革新潮流,使得信息傳播方式由以往的固定媒體傳播轉變為大眾傳播模式,擔當起了“第五媒體”的重任。在手機媒體的沖擊下,傳統媒體面臨著極大的發展挑戰。據相關報道顯示,截至2016年初,近六成的用戶將微信、微博、新聞客戶端等手機媒體作為自己獲取最新新聞資訊的主要方式,只有近四成的用戶將傳統電視新聞報道作為接收新聞信息的主要方式,并且預測未來使用傳統電視新聞報道接收新聞信息的比率還會進一步下降。具體分析,手機媒體對傳統媒體的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手機媒體的便攜性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手機媒體被稱為是受眾的貼身媒體,具有極大的便攜性,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溝通交流工具,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方式也是通過手機。人們在接受信息時不拘于傳統媒體的固定傳播時間、傳統場所,有些手機媒體還能根據用戶的關注點自動推送新聞內容。
其次,手機媒體的交互性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手機媒體借助網絡的快捷性、交互性,大大提升了用戶互動反饋的參與度,滿足了不同用戶對于媒體信息交互的需求。而傳統媒體如電視、報紙、廣播等則是以單項傳播方式為主,不能很好地實現與受眾之間的互動交流。
最后,手機媒體的即時性對傳統媒體的沖擊。手機媒體的信息傳播具有即時性的特點,能夠將信息資源在第一時間呈現給用戶,并收集用戶對新聞信息的反應。而傳統媒體報道要經過一系列信息收集、編排、審核等過程,即時性遠遠比不上手機媒體。以傳統電視媒體為例,只能局限于固定的播放時間、播放頻道,報道的內容時效性還不夠強,對受眾的吸引力不高。
2 手機媒體給傳統媒體帶來的發展機遇
面對手機媒體帶來的挑戰,傳統媒體要及時的思變創新,積極主動地尋求與手機媒體、新媒體的融合,積極拓展新的信息傳播平臺與傳播渠道,更好地應對當前新媒體時代人們對媒體的需求。推進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形成優勢互補,是當前媒體發展的必然趨勢,兩者共同推動著媒體業的發展。
2.1 推動了手機電視媒體的出現與發展
早在2004年,我國就推出一套專門的彩信版手機報紙,標志著我國手機媒體的興起,之后隨著網絡技術與移動終端技術的不斷發展,當前的智能手機已經可以接受清晰的圖片、音頻甚至高清的視頻,這給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的融合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如今手機電視媒體已經成為傳統媒體尤其是電視媒體的發展方向,通過手機媒體可以接收新聞信息的直播、擴大版報道以及后續報道等。
以“央視新聞”為例,在2012年積極推出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等手機媒體形式,開拓了新聞信息傳播的平臺與渠道,利用手機媒體的優勢解決了電視媒體的發展困境,將手機作為電視新聞的拓展渠道,利用手機電視便攜性、傳播即時性等特點,使電視媒體新聞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時間與地點的限制,彌補了傳統媒體的不足和缺陷,最大限度地吸引社會大眾的眼光。
2.2 提升了傳統媒體報道的時效性
對于傳統媒體來說,加快與手機媒體的融合,積極利用手機媒體的優勢,可以實現新聞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使新聞信息通過網絡實現資源共享,極大地提升傳統報道的時效性。以傳統電視媒體為例,由于電視新聞報道的制作審核周期較長,還要對事件信息本身的真實性進行驗證,不能在第一時間就向受眾傳達相關的時間信息,而這時,電視新聞可以積極利用手機媒體的豐富資源,收集相關的現場信息與受眾的反應,同時進一步對信息的真實性進行驗證,通過微信、微博與新聞客戶端等向受眾提供即時強、可靠性高的新聞信息,之后再在新聞報道節目中進行詳細的報道分析。通過結合手機媒體與電視媒體的優勢,為受眾提供時效性與真實性兼顧的新聞報道信息,提升受眾對電視新聞的信任度。
2.3 豐富了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方式
傳統媒體利用手機媒體拓展信息傳播渠道的案例并不少見,傳統媒體利用網絡渠道收集各種有價值的新聞信息,再進一步進行篩選、整合,將整合后的信息通過手機移動終端傳播給社會大眾,極大地滿足了社會大眾對各類信息資源的需求。如中央電視臺就在2012年底推出了“央視新聞”官方微博,在2013年推出微信公眾號、新聞客戶端等,積極利用手機媒體拓展新聞傳播平臺,吸引了許多的青年人群,極大的提升了用戶黏性。又如廣西南寧在2016年5月揭牌“廣西網絡廣播電視臺”,旨在立足廣西、服務全國,集視聽網站、手機電視、IPTV等視聽新媒體業務于一體,實施“互聯網+”“廣電+”發展戰略,推進廣西廣電各類媒介資源的整合,形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聯動,努力構建一個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影響廣泛、競爭力強的新型網絡視聽主流媒體。
2.4 促進了電視媒體與受眾的互動溝通
就目前而言,人們對新聞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傾向于交互和實時分享,而手機媒體開啟了電視互動新時代,將成為傳統電視媒體布局移動互聯網的重要形式。如筆者所在的南寧電視臺利用新聞網站、微博、《南寧頭條》App、微信客戶端等,全方位開展與新聞受眾的互動溝通,以“南寧頭條”App為例,用戶可以在App上隨時隨地瀏覽南寧本地以及社會各地的實時熱點、焦點新聞,發表自己的觀點,評價熱點焦點事件,使用戶能夠充分參與到新聞事件的討論中,吸引了一大批青年用戶。又如湖南衛視推出一款電視互動社交智能手機客戶端“呼啦”,希望通過手機媒體來不斷提升用戶對電視節目的關注度,提高客戶對電視臺的黏性?!昂衾病毕Mㄟ^連接家庭共享的電視大屏和個人私享的手機小屏,為電視用戶提供互動體驗,同時用戶也可以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發送至社交平臺上,與親朋好友進行討論,通過多樣化的互動提高受眾對電視新聞的關注度。
由此看來,傳統電視媒體要及時抓住新媒體時代手機媒體帶來的發展機遇,積極進行與新媒體、手機媒體的融合創新,加大傳統電視新聞的傳播力與影響范圍,提升自身的主流媒體地位。
3 結束語
手機媒體作為一種新興媒體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它將產生很多新的傳播內容和新的消費熱點。手機媒體與傳統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的融合發展,能夠集中整合傳統媒體與手機媒體的優勢,促進兩者的突破創新與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孫磊.第五媒體的發展對傳統媒體的影響——以手機微信為例[J].采寫編,2016(1).
[2]宋文.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融合[J].新媒體研究,2016,2(21):184-185.
[3]張凌霄,張冉.“第五媒體”的發展及其對傳統媒體的影響——以3G時代下我國手機電視為例[J].中國傳媒科技,2010(7):62-64.
[4]王樂.手機媒體與傳統媒體的互動融合探析[J].視聽,2016(12).